分享

【曲沃】地域历史文化常识500问(一)

 时常为君子 2020-06-01


今日曲沃报20200504 4版

编者按 2018年12月,曲沃获得了由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会颁发的“千年古县”称号。曲沃为什么称为千年古县?其历史到底有多么久远?文化积淀到底有多么深厚?为了能让全县人民对曲沃有一个更深入、清楚地认识,本报从这一期开始,对《曲沃地域历史文化常识500问》一书予以连载。此书是由晋文化研究会理事、退休教师浩波同志,经数年研究、考证、收集资料,花费巨大心血编纂而成。对此书的连载,旨在使读者更系统,更细致地了解曲沃历史文化,同时也希望读者能提供更多、更翔实的史料,以便让此书更为完善,更具文史科普价值。

  一、方舆地理50问

  1、曲沃山川形胜,《左传》称之为“表里山河”,对比,在历代典籍中留下了什么样的表述之语?

  答:《山国志》中记:被山带河,天下要地。

  《一统志》中记:介两河之间,据山川之胜。

  《刘志》中记:北倚蒙坑之险,南接步坑之固,左据太行之麓,右跨铁岭之关。

  《府志》中记:前紫岫,后桥峰,浍水横其襟,汾流引其带,山川盘结,风气攸钟。

  《巡视河东记》中记:曲沃多悬崖,道路亦狭而盘行,故曰“曲”。

  《张志》中记:关扼铁岭之雄,险分蒙坑之固,背桥面绛,阻浍控汾,天府雄风,三晋重地。

  2、东陉山在哪里?山上有哪些遗迹?为什么又叫“井钘(音邢xing)之山?”

  答:在县东北六十里处,发脉太行,界连翼城。

  《水经注》中记:天井水出东陉山西南,北有长岭,岭上东西有通道,即钘蹬也。《穆天子传》中记:“乙酉,天子西绝钘蹬,西南至盐是也。”郭璞曰:“钘,音为‘邢’(xing),蹬作‘隥’,即井钘之山。”

  3、崇山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俗称“塔儿山”?山上曾有哪些古建筑和文物遗迹?在历代典籍中留有哪些记载?有什么样的特色物产?

  答:崇山亦称太尖山,在县城东北30公里处,位于下院村北。因山顶有建于唐天宝年间(724-755)的七级砖塔,矗立霄汉,故俗称“塔儿山”。

  崇山山怀有建于唐代天宝年间的招提山塬寺一座。寺在塔下右方,近咫尺,内祀唐高僧昙燧大师像。据说,大师上通天文,下知地理,道法宏博,长居崇山天洞,后圆寂,乡人于居处建寺奉祀,并建塔为记。唐广德二年(764),晋绛守张光俊、杨子宏表闻代宗,恩赐匾额“普救”,故又名“普救寺”。昔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二日为朝山盛会,善男信女焚香顶礼膜拜者络绎不绝。平时,乡人遇旱,常到此求雨,也无不应验。又传,寺左下方有清凉院一座,为尼姑静养处。今寺与院均毁于日军侵沃时,现仅存一幢三楹砖石结构的无梁殿和一门洞。殿坐南朝北,中壁神龛,内存《崇山普救寺宝塔重建碑记》一块,为清乾隆六年(1741)立,县人崔致远撰文并记事。门洞嵌一小碑,为康熙六年(1667)重修记。

  崇山周边,为夏代先民早期活动的地域,历代典籍均有不少记载,其中,《史记·集解》:“大夏在汾浍之间。”《国语·周语上》:“昔夏之兴也,融绛于崇山。”《太平舆地志》:“唐始封冀州之域,乃大夏之墟也。”据考,曲、翼、襄三县夏时均属冀所辖。

  崇山为东陉山之最高峰,海拔1493米,山势险峻雄伟,巍然耸立,为曲、翼、襄三县之界。峰高伟巨,岭峦重迭,地下矿产蕴藏量丰富,有金、银、铜、铁、钼及各种石、岩类矿石。今金、铁已开采,尤以铁储量巨大,品位极高。山麓多古树,有唐槐,心空,内可藏10岁儿童3人;酸枣树,为两株同生的姊妹树,树围分别在86-95厘米之间;古柏,树围132厘米;柿,有单株可产一吨的记录。因林木苍深,相传自古以来,为貔貅养练之地。

  4、桥山在什么地方?因何而得名?人文始祖黄帝死后是否葬于山顶?有哪些神奇之处和人文遗迹?

  答:桥山位于县东北25公里的义合庄村北,乔麓庄村西。系东陉山第二高峰,海拔1160米。《曲沃县志》记:“山中有石洞,窈然无际,山覆洞上如桥。”故名。

  对黄帝死葬于桥山,依据司马迁在《史记》中说:“黄帝崩,葬桥山。”全国有三座桥山,一座在陕北黄陵县,据考证为黄帝衣冠塚。另一座在河北的涿鹿县,史学家考证,黄帝生前足迹从未到过此处。位于襄汾县和曲沃县之间的这座桥山,虽然历代旧县志也记为山顶有黄帝衣冠塚,但当代地理、历史学家钱穆教授考证后,认为这座桥山,最有可能是黄帝死后真骨埋葬的地方。

  山顶昔有黄帝庙,建于五代时后周太祖郭威显德年间(954-959),距今一千多年。内供轩辕黄帝神像。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庙毁,石柱铁瓦犹存。与古庙配祀的尚有龙王阁、三官庙、土地祠三座小庙,现俱已毁失,仅留残碑数块。相传原黄帝庙十分神奇,若遇岁旱,村民常来祭祀求雨,见有片云至庙檐,顷刻便会暴雨骤至。

  桥山山峰巍峨高耸,巉岩峭壁,十分险峻。山顶虽无寸土,但环山古柏,皆生于岩缝石隙,苍翠清幽,极为繁盛。山顶建有石室,晋时无疆道人曾居于此,留诗三章。子华子程本,以轩辕陵在桥山,荐有《问鼎文》一篇。明万历年间,东许村举人刘继志曾有诗赞曰:“存仞巉岩俯八荒,轩辕旧阙接云乡,骑龙漫说登天去,晴日山头问夕阳。”

  5、垆顶山在什么地方?有哪些称呼?因何得名?山上留有什么样的人文奇事?

  答:垆顶山位于县城正北20公里处,北辛庄村北,也名垆头山,系东陉山第三高峰。海拔1122米,东连桥山,西尽蒙山,岗峦起伏,山势如屏。山中蕴藏铁矿,有的呈显地面,故山腰又有“露铁怀”之称。因山顶系黑色硬土层构成,故以“垆顶”、“垆头”命名。

  清代前《曲沃县志》记:西周晋人程本,死后葬于垆顶山,昔山顶有一座程公祠,已毁失。程本为晋国名儒,连孔子也慕其名,二人相遇时,曾留有“程孔华盖”之典故,世人称其为程子,有《子华子》等著作留于世。

  民间传说,北宋仁宗时,飞虎刘庆曾在山上称王,杀富济贫,惊动官府,后与玉面虎狄青结义投入河东节度使范仲淹部下,在对西夏战争中,立有战功。

  6、蒙山在什么地方?又名什么?曾留下什么样的传说和记载?

  答:蒙山在县城西北20公里处,蒙城村东北处,系东陉山西部支峰。峰高而巅,古称陟(zhi)岵(hū)。清代《曲沃县志》记:南为蒙城,北为蒙坑,东临蒙山,西据汾河河谷,道狭坡陡,极为险峻,俗称“蛇虎峪”,为曲沃县北之天然险关。此地曾留有“陟岵望子”的传说,说曲沃一孝子,离家行燕赵经商,久而不归,其父母常登陟岵,日夜坐而盼子归,后悲怆而死。知县张坊闻说后,十分痛惜,曾作诗云:

  快意安身云水间,沃人谁肯念乡关?

  分汾会浍思谋面,陟岵寻岗一怆颜。

  旅梦乍回嗟子屺,客心应转望夫山,

  家园盼望情何限,志切庭关自早还。

  7、绛山在什么地方?因何得名?为什么称之为晋国的宗山?蕴含有哪些矿藏?

  答:绛山位于县城南8公里处,浍河以南。因其山石质多呈红色,故名绛山,也俗称“南山”,属太行山系中条山支脉。东连太行、西接峨嵋,绵延盘亘,广袤百里,为县南之屏障。系曲沃和绛县之间的界山,山阳属绛,山阴属沃,其中紫金山为最高峰。登高俯瞰四境,古晋以绛山为宗,其故城古绛、故绛、新绛、南绛、北绛,皆以此而得命。

  绛山蕴含矿藏丰富,虽《唐书·地理志》中曾记:“昔山产铜,今亡。”但实则不然,建国后,经国家地质队勘探,山中蕴藏有金、铜、镁、蛭石、石灰石、大理石、磷灰石、水成岩、花岗岩、水泥岩等矿物质。山下村庄有“金山底,银薛庄,铁石蛋蛋是任庄”之说。

  8、紫金山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特色?有哪些矿藏?

  答:紫金山位于县城西南6.5公里处,窑院村西南,系绛山第二高峰,海拔1114米。山势雄伟壮丽,北拱曲沃古城,峰巅昔有四棱寨,凌空抗势,绝壁如削。山麓多柿林,其树粗可盈搂。每当深秋初冬,万叶流丹,赤城一片。山内多矿藏,隋唐书皆云,其山藏金,有“金母、铜子、石土赤”之说。建国后,经多次勘察,山有金、铜、镁等多种金属矿藏,并有各类页岩、奇石等蕴含其中。

  9、三县顶在什么地方?因何得名?有哪些古建遗迹?

  答:三县顶位于县城南8公里,山底村西侧,为绛山之最高峰,海拔1118米。峰下正北为曲沃,东南为绛县,西南为闻喜,是三县的交界处,山顶俱立碑为记,故名“三县顶”。昔日山顶建有紫霞宫,宫侧有风洞,风声习习不止,宫西崖壁如削,俯瞰使人旋晕,人莫敢近。宫有三奇:一是山门朝向东北方,相传建庙时因需从山下运水,十分艰难,龙王爷怜惜百姓,化妆成白须老头,挑水送上山顶,倒入一石槽内,从此,山上用水取之不竭。因龙王爷是从东北方向挑桶离去,为怀念龙王送水,故将庙门开向东北方;二是山门、院门俱建在高坡上,坡陡45°——60°,门洞内以台阶拾级而上,出门洞至小院,院门分左右,门洞上侧有楼、台、殿宇等建筑,如此两进后方至宫内;三是院内有一石水槽,槽内之水不溢不涸,取之不尽,涌出不息。至民国年间,宫院建筑俱已毁失,现仅留断垣残壁及部分石雕构件。

  10、郝家山位于什么地方?因何而名?曾留有哪些遗迹?

  答:郝家山位于县城东南5公里处,窑院村南。元末明初,县城西关厢学子郝修己为避战乱,到山顶隐居求学,于明洪武年科考时,以明经科第一名考取举人,后官至刑部侍郎。他为官清正廉洁,无欲无贪,年老告退时,与老妻负囊而返。皇帝恩赐其紫金山予以旌表。郝修己死后葬于山顶,故此山称为“郝家山”。山顶曾留有天窑,幽邃天成,为郝修已青年时读书处。有郝修己坟墓和明万历年间,乡进士吕乾健所撰写的《恩赐紫金山记》石碑,后碑虽毁,但碑文却存于旧县志中。 (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