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庆阳是黄帝的故乡

 金星狼 2021-06-18

黄帝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黄帝的历史种种成谜,仅出生地就有河南新郑、陕西姬水、甘肃天水、山东寿丘等不同的争议,然张耀民先生却提出了黄帝出生地是庆阳的结论,并以“按照母系社会外婚制,同嫁的男子死后,都分别归葬于各自的出生氏族。”来释解《列仙传》中“轩辕自择亡日与群臣辞,还葬桥山。”之“还葬”本意。

20151021(农历九月初九)恰逢重阳节,甘肃省正宁县东南子午山二顷塬的北山头一时人山人海,锣鼓喧天,中华黄帝文化景区黄帝像落成庆典为景区的规模化进程描上了画龙点睛的一笔。


 

黄帝冢在正宁,众多的史料让我们无庸置疑,《帝王世纪》载:“黄帝铸鼎以疾崩,葬桥山”,后世祭祀不断;《史记索隐》注云:“桥山在上郡阳周县,山有黄帝冢也”;《史记正义》云:“括地志云,黄帝陵在宁州罗川县东八十里子午山;《庆阳府志》、《正宁县志》均记:“黄帝陵在罗川县城东子午山旁”。

黄帝姓公孙,名轩辕,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相传五千多年前,他联合炎帝,战胜蚩尤,统一中原部落后,融合黄河中下游直至长江流域的众多部落,建立了中华民族的前身华夏族。黄帝率领先民始制衣冠,造舟车,养蚕桑,创文字,建医学,定算数,发明指南车……,由此结束蛮荒浑浊,开创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


 

皇帝对医学的重大贡献,离不开《黄帝内经》的传世,而《黄帝内经》是以黄帝与岐伯讨论医学问题的问答体裁编著的,而歧伯的故乡也正好在庆阳,清·乾隆年间《庆阳县志·人物》记载:“岐伯,北地人,生而精明,精医术脉理,黄帝以师事之,著《内经》行于世,为医书之祖。”《庆阳县志·坛庙》载:“岐伯庙,在县城南。”

萧兵先生说:“我国原始人民的主体属蒙古人种,即黄帝;“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在西北黄土高原”。所以,我国人崇拜黄土、黄色”,盖称黄帝者,因有“土德之瑞”也。

黄帝在庆阳出生,在庆阳崛起,恰恰也可以解释“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庆阳是黄土地的故乡,即使经过五千年的风雨冲刷,庆阳之董志塬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塬,号称天下第一塬,至今仍是世界上黄土积淀最深厚的地方,这里不妨引用百度百科里“塬”,字的释意,塬是中国西北部黄土高原地区因冲刷形成的高地,庆阳的“塬”历经千万年的风雨剥蚀冲刷,形成沟壑纵横的特殊地貌,地形地貌每年都发生着大的改变,但今天的庆阳仍有许多的塬区堪称一万平川,无论是董志塬、早胜塬还是宫河塬,都依然是庆阳人口最密集的地方,而稍有点年纪的人都会有记忆、马兰河、茹河、四郎河等庆阳的河流在三十年前非人工密切取水的时代,又是何等的流波潺潺。


 

据年长者推算,陇东高原庆阳的黄土沟壑每年因水土流失造成的沟谷深陷高达5——10厘米,以此推算,4000——5000年前的庆阳各塬面衔接应更为紧密,平坦的肥沃的黄土地绝对是沃野千里,有着更为茂盛的植被和更适宜于人类生存的环境,黄土地适宜于各种五谷杂粮的生长,黄土的柔绵与坚韧特性给纯手工时代人类生存的穴居提供了便利,在这样很适宜于人类的繁衍生息的环境里,黄帝部落发展生产、增强势力,象周先祖一样打下坚实的根基,为日后结束蛮荒浑浊,开创了中华文明,被尊为华夏文明始祖有着深厚的渊源。

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姬水出于何地至今成谜,但姬姓却为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被尊为万姓之祖,生活在正宁县永和镇姬家山的姬氏族人,据传是姬姓里最早的一脉,其与黄帝的渊源已不可考,但我们还可以用更多的资料来例证。

正宁县境内的许多地名都与龙字有关,而且比较集中,主要分布在县境东南,从老县城罗川沿凤凰坡南上经龙头坡(于家庄弯子)东行,过龙庵,沿途会有许多诸如东龙头、西龙头、龙咀子、东山头、西山头之类的地名,这些世人相传的地名在县府志上并没有详细的说明记载,而在封建时代,一个与龙有关的命名必有其特殊的根源,更为蹊跷的是这一相关地名链基本都分布在秦直道支线。


 

秦直道是秦大将蒙恬与公子扶苏开避的一条战备道,“道九原,直抵甘泉”,相当于今天南起咸阳北至包头的一条高速公路,700多公里路程的一条车马道,翻山越岭,堑山堙谷,以当时的全人力工程,其开通却仅用了三年,只所以三年能成,定因其之前有故道旧迹,其工程也一如今天的二级公路拓展,我们不妨假设,早在黄帝时代,这里就已经有车马行辙,只是有些地段非直通,有些山路过于偏险。而引用这一段话,我更想解析的有另外一些历史悬念。

《史记·五帝本纪》:“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七年,始皇巡陇西、北地,出鸡头山,过回中。这两段话分别叙说了黄帝与秦始皇的行程或所经,他们共同的一点鸡头山景区位于镇原县开边镇政府东约1公里处,是庆阳市岐黄文化主要景区之一。鸡头山悠久古老,如雄鸡引颈报晓状昂首屹立。黄帝与秦始皇都曾经临或登上过鸡头山,他们或许是走同一条道,这也给黄帝活动于庆阳地区提供了有力论证。

黄帝行驾鸡头山,黄帝冢落桥山(子午山),黄帝问道歧伯……这一系列的活动都发生在古称大塬的庆阳区间,那么我们再来看看位于庆阳市的南佐遗址,位于西峰区南佐行政村王嘴自然村的南佐遗址是新石器时代(约公元前4000年-前2000年)的遗址。现存9处大型夯土台基,遗址暴露有墓葬、白灰面房址和灰坑等遗迹,南佐遗址发现的大型建筑基址,结构宏伟,与秦安大地湾大型建筑基址相近,表明它是泾、渭地区又一处高等级的中心遗址。


 

公元前4000——2000年,距今约4000——6000年,而黄帝时代所形成的文化,考古学称为龙山文化,它的年代距今约5000年左右,依此我们是否可以推测,南佐遗址就是黄帝的宫殿遗址呢?据原宁县文化馆馆长于祖培介绍,南佐遗址是人为的废弃,有搬迁回填的痕迹,而古人为何要这样做呢,这是否可以与黄帝“乘龙升天,徒留衣冠”一同释意,历朝皇帝往往墓室机关密布,忌盗墓,怕掘尸,黄帝做为领袖类人物,其行踪及归属在某种意义上都需要保密,而普通的百姓也只能看到表象,更相信圣人都是神的化身。

中华黄帝文化景区以五顷塬乡子午岭西麓桥山黄帝冢为中心而建,至2015年底,景区功德厅和百家姓氏广场全面竣工,取“九五之尊”之意,高6.95米的黄帝像就安放在新落成的功德厅,景区的建设不仅是对本地旅游产业质的提升,更是对中华黄帝文化的重大促进和发掘,对中华民族的寻根文化和天下华人血脉相承的人文传统发挥积极意义。

2016-3-8于庆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