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秘传弟子专栏·马传琦·医案喘证

 文文ap25 2020-06-01

刘女士,52岁,首诊时间:2018821日。

主诉:近几年气喘常发,发作严重时上气不接下气。

现病史:平时容易胃胀,胃胀时多半伴有气喘发作,曾经按哮喘治疗无效。家中备有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憋闷喘不上气时喷一次会有缓解。近日又有过敏症状,眼睛痒鼻子痒,痒不可忍,连续打喷嚏,流清鼻涕。吃饭胃口一般,易反酸胀气,不能食凉,口苦口干多饮。咽喉不利,有痰不易咳出。眠浅多梦。烘热汗出频发。大便干排便不畅,里急后重,小便可。怕风恶寒,同时也怕热,对气温变化敏感。额头痛,吹风后易加重。舌红苔薄,脉滑数。

辨病:喘证

辨证:胃失和降,肺气不宣,营卫不合

治法:辛开苦降,宣肺平喘,调和营卫

处方:半夏泻心汤合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加减。黄连6克,黄芩12克,姜半夏12克,干姜12克,党参12克,大枣30克,甘草10克,桂枝12克,白芍12克,厚朴15克,杏仁12克,枳实15克,瓦楞子20克,羌活10克,防风10克,天花粉30克,薤白12克,桔梗10克,10剂,水煎服。

9月4日第二诊:气喘有好转,烘热汗出减轻,大便不干,排便仍有不畅。余证皆在,舌脉同上。上方加麻黄12克,细辛3克,五味子12克,柴胡12克,10剂,水煎服。

9月21日第三诊:眼睛鼻子痒、打喷嚏、流清涕等诸症减轻,早醒,口角起疖。上方加石膏30克,10剂,水煎服。

9月28日第四诊:效。上方不变,10剂,水煎服。

10月25日第五诊:上方服完后基本康复,近日外感风寒,病又反复。咳嗽,白痰黄鼻涕,口干多饮,头晕头闷,大便不畅。上方加射干12克,白前12克,牛蒡子12克,大黄3克,10剂,水煎服。

服完后愈。

      按语:患者初诊来时,一方面主诉较多,纷繁复杂难以理出头绪,一方面喘证与过敏诸症亦属急证,患者期望尽快改善的愿望迫切,这个时候采取各个击破的方法恐嫌力量分散,不能取效。还是抓住了患者常年胃胀,胃胀时又易引发气喘的这一条为突破口,先以和顺胃气为主,兼以调和营卫。《黄帝内经》中记载:“五脏六腑皆令人咳,不独肺也。”咳嗽与喘虽然病不相同,但病位都在肺,病因病机也时有类似,是否可以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喘”呢?我想可以继续在临床上观察和总结。

      陈修园在《医学三字经·气喘第九》中说:“实喘者,痰饮援。”然后进一步解释:“喘症之实者,风寒不解,有痰饮而为之援,则咳嗽甚而喘症作亦。”指出外感风寒,内生痰饮,是咳嗽和喘证产生的外因与内因。在第四章咳嗽篇中说:“气上呛,咳嗽生。肺最重,胃非轻。”并在下面加以详细论述:“《内经》虽分五脏诸咳,而所尤重者,在‘聚于胃关于肺’六字。盖胃中水谷之气,不能如雾上蒸于肺,而转溉诸脏,只是留积于胃中,随热气而化为痰,随寒气而化为饮。胃中既为痰饮所滞,则输肺之气亦必不清,而为诸咳之患矣。”这里陈修园更是直接指出了胃与肺的关系,并解释其原因。对照前后两篇的论述可以看出,对于喘证和咳嗽,陈修园非常重视胃对于肺的影响,也是本病例中从胃入手治疗的理论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