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头颈影像]“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要点及鉴别诊断~~~

 影像吧 2020-06-01
非霍奇金淋巴瘤

临床资料

11AB,男,53岁,左侧鼻阻、鼻翼及颌面部肿痛2个月余。

22A-D,男,36岁,复视、左侧鼻阻、眶内肿痛及眼球突出1个月余。

图1A

图1B

图2A

图2B

图2C

图2D

影像学报告描述

例1:CT平扫(图1 AB见左侧鼻前庭、鼻翼及面颊部肿胀(图1A,白箭)和(图1B,白星),邻近鼻中隔及左下鼻甲骨质破坏;同时伴左侧上颌窦炎症及右侧上颌窦黏膜下囊肿。

2MRI平扫(图2AB见左侧鼻腔筛窦软组织肿块,突入到左侧眶内及右侧筛窦内,病变T1WI呈欠均匀略低信号(图2A,白星),其内斑片状较高信号(图2A,白箭),T2WI呈欠均匀略高信号(图2B,白星),其内散在斑片状较低信号(图2B,白箭),边界欠规整,左侧内直肌显示不清,眼球向前突出。MRI增强扫描(图2CD):上述病变呈较均匀轻至中度强化(黑星),其内可见较明显强化条状分隔(黑箭头)及斑片状无强化区(黑箭),内直肌明显受压外移白箭),位于眼上肌群与视神经之间,与病变分界不清。

影像诊断与最后诊断

1影像诊断为左侧鼻腔、鼻翼淋巴瘤。病理诊断为T/NK细胞型淋巴瘤。

2影像诊断为左侧鼻腔筛窦淋巴瘤。病理诊断为弥漫性大B细胞型淋巴瘤。

临床与影像学要点

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ndgkin lymphomaNHL是鼻腔、鼻窦内较常见的非上皮源性恶性肿瘤,占恶性肿瘤的5.8%8.0%。儿童至老年人均可发病,好发于50—60岁,男:女性为41。常见临床症状包括鼻阻、鼻出血、面颊或鼻区肿痛,可伴发热、复视、视物模糊、头痛、眼球突出等。根据免疫组化,病理上分为三型:T/NK细胞型、T细胞型和B细胞型;T/NK细胞型多位于鼻腔,与EB病毒感染有关,具有进行性血管破坏性生长方式,常引起坏死和骨侵蚀,易并发感染,预后最差,在我国,90%以上淋巴瘤为此型;T细胞型也常发生于鼻腔,预后较前者好;B细胞型最少见,多发生于鼻窦,预后较好。

影像学特点如下。CT平扫表现多样:局限于鼻腔的淋巴瘤最常见,发生于鼻腔前部或下鼻甲,向前易浸润鼻前庭、鼻翼及邻近面部皮肤,密度不均匀,内可见不成形坏死组织形成的低密度影,鼻中隔、下鼻甲破坏(图3-20-1AB;弥漫性淋巴瘤表现为鼻腔中线区明显骨质破坏伴软组织肿块,充满鼻腔和上颌窦、筛窦,半数以上病例累及邻近的的面部软组织及邻近骨组织;局限于鼻窦淋巴瘤少见,多见于上颌窦,窦壁可出现轻微骨质破坏,窦周常可见软组织浸润。②MRI平扫表现为鼻腔鼻窦肿块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T/NK细胞型易出现液化坏死,在T2WI上显示斑片状更高信号。增强CTMRI病变呈轻到中度均匀强化,程度低于鼻腔黏膜,液化坏死区及出血区不强化,可见残留的筛窦黏膜或鼻腔黏膜呈较明显条状强化;淋巴瘤具有沿着皮肤、黏膜、淋巴道及神经生长的特点,易累及周围结构,MRI脂肪抑制后增强T1WI可清晰显示肿块的范围及对周围结构侵犯的情况。

鉴别诊断

弥漫型淋巴瘤主要需与鼻腔鱗状细胞癌鉴别,后者有明显的溶骨性骨质破坏,肿大淋巴结有中心坏死区;局限型淋巴瘤需要与鼻息肉、内翻性乳头状瘤等鉴别。

小结

中老年患者,特别是男性,表现为鼻腔前部、鼻前庭、鼻翼、鼻背及邻近面部皮肤弥漫性软组织影,常伴鼻中隔及鼻甲破坏,呈轻中度均匀强化,提示T/NK细胞型淋巴瘤;确诊需要病理的免疫组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