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19年 己亥 北宋/辽、西夏 重和二年 宣和元年 历史: 宋定独取燕云之策
宣和元年(1119)、金天辅三年正月,金使李善庆等到达宋都城开封。为表示友好,宋授以李善庆等金使臣以宋官职,并赐给俸禄。金使在开封居住了十多天,宋君臣经过商议,决定采纳赵良嗣的意见,联金以攻辽,收复燕云失地。另决定以赵有开、马政等为使者,持诏书礼物,与李善庆等一起渡海向金报聘,以与金结好,共同攻辽。赵有开等与李善庆离开开封刚到登州(今山东蓬莱),赵有开突然病死。这时,有谍报说,契丹已割让辽东地给金,封金为东怀王,因此金表示愿与辽通好。于是宋廷急诏马政等停止前进,只派呼庆携登州地方政府的牒文送李善庆返回金国。与此同时,宋朝廷上又传来谍报,谓辽天祚帝一副亡国之君的相貌,辽亡国指日可待。为了解辽帝的情况,童贯推荐善画而精相术的陈尧臣随带二名画学生使辽。陈尧臣等绘了天祚帝的画像回来,向徽宗报告说,天祚帝看上去根本不象君主,以相法而言,已死到临头。现在正是急速出兵攻辽的大好时机。徽宗听后大喜,决定不等与金联合,单独向辽进攻,收复燕云之地。
宋封杨卜麻叠为占城国王
占城,初称林邑,唐肃宗至德(756——757)后改称环王,公元九世纪后期改称占城,其地在今越南中部。所属聚落一百零五个,大致相当于中国的州县,北与交趾(今越南北部)接壤,互相侵扰不已。政和中,宋曾封其国王杨卜麻叠为金紫光禄大夫、领廉、白州刺史。后杨卜麻叠遣使再次求封。宜和元年(1119)一月,宋封其为占城国王,地位与交趾相等。
西夏大败宋军于统安城
蔡京、童贯实开边政策后,宋与西夏之间战事频繁,互相侵扰边境,攻城掠地,屠杀百姓。双立互有胜负,宋并无占有优势。宣和元年(1119)、夏雍宁五年三月,童贯强令熙河经略使刘法向夏进攻。刘法领兵三万,至统安城(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境内)遇到夏国主之弟察哥率步骑三万挡住刘法的前军,另遣jīng锐登山绕道到刘法军后偷袭。宋军且战且退,兵饥马渴,死伤甚众。刘法坠崖足折,被夏卒斩首。这一战役,宋军前后丧师十万,童贯却隐瞒战况,反而向朝廷报告打了胜仗。
宋江起义
宣和元年(1119),宋江在河北起义。传说宋江初起义时只有36人,专门打击惩罚贪官污吏。宣和元年十二月,宋王朝曾下诏对宋江起义军招安,但起义军并没有投降,继续战斗。后来东南爆发了方腊起义。宋王朝暂时无暇对付宋江起义军,起义军发展到数百人,他们转战于京东各地,出没于青(今山东益都)、济(今山东济南)、濮(今山东鄄城北)、郓(今山东东平)一带,各地官府闻之丧胆,对宋王朝的封建统治构成了较大威胁。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就是根据这事件演义而成的。
宋徽宗从林灵素言,改称佛为大觉金仙,和尚为德士,以压制佛教。以王黼为中书侍郎。封杨卜麻叠为占城国王。以金辽议和,遣还金使,停派使臣赴金。加童贯太傅、泾国公。时人称蔡京为“公相”。童贯为“媪相”。童贯强使熙河经略使刘法攻夏,至统安成,败死。京师大水,林灵素登城作法,民夫努欲击之,灵素又遇太子不让路,遂被徽宗逐还乡(温州)。宋江约于本年或本年以前起义。辽册封金太祖为东怀国皇帝。金遣使赴辽,质问不用大金国号之故。金太祖使完颜希尹依仿汉文楷书,因契丹字制度,制女真字(后称女真大字,参见1138年)。是年,夏改元元德。
文化: 金颁布女真文字
女真人原无文字,后来在与辽、宋交往及从捕获的契丹人、汉人中才粗通契丹、汉字。最早系统地研习契丹、汉字的是完颜宗雄与完颜希尹。当时金与辽、宋往来的书信文件,均由宗雄、希尹负责处理。金太祖还命希尹仿效汉字楷体,参照契丹文字,结合女真族语言,刨制成女真文字。天辅三年(1119),字书成。这年八月,金太祖下令颁行全国,这就是女真文字。后来金熙宗时亦命人制文字,于天眷元年(1138)颁布,称为女真小字。
宋罢道学
自宣和元年(1119)宋徽宗将林灵素放归温州后,道士逐渐失宠。朝野上下对林灵素等鼓吹的一套道学理论纷纷提出怀疑与批评。徽宗也感到所谓道学已难自园其说。于是,在宣和二年正月,下诏罢道学,将儒道合而为一,不再别置道学。自此,道教及道士的地位日渐下降。
杂谭: 蔡攸得宠
蔡攸字居安,蔡京长子。宋徽宗为端王时就与之相识。徽宗继位,即受到宠信。崇宁三年(1104)赐进士出身。二年间就官至枢密直学士。京再入相,攸虽不学无术,却加龙图阁学士兼侍读,详定《九域图志》、修《六典》。初置宣和殿,命为大学士。为了取悦徽宗,攸竟与王黼参与宫中秘戏。身穿短衫窄裤,涂脂抹粉,混杂于倡优侏儒之中,口说市井yīn荡放làng之语,丑态百出。其妻宋氏,出入禁掖。攸尝向徽宗进言谓人主当以四海为家,太平为娱,及时行乐。徽宗深信其言,将宫中苑囿仿照江浙之地建成村居野店,聚珍禽异兽于其中,每至秋风夜静,禽兽之声响彻都城。由于蔡攸善于奉承献媚,徽宗对其恩宠无比,不时越级擢用。宣和元年(1119)九月,进攸为开府仪同三司,位同使相。
林灵素放归温州
道士林灵素得宠后,其权势可与宰相执政相比,被京师人称为”道家两府”。他出入前呼后拥,甚至与诸王争道,对百姓更是作威作福,任意欺凌,京师人民对其深恶痛绝。宣和元年(1119)京城开封大水,徽宗命林灵素作法退水。当他率领徒弟们刚登上城,百姓闻讯举着木棍蜂拥而来,争着要打死他。林灵素仓惶逃走,才得以免祸。徽宗自此方知林灵素为百姓所痛恨,心中不乐。不几天,灵素路遇皇太子,不加回避,太子入诉徽宗,徽宗大怒。本年十一月贬林灵素为太虚大夫,斥回温州(今浙江)故里。又命江端本通判温州,监督灵素。不久,江端本上奏揭发灵素居处超越制度,徽宗诏令徙其楚州(今江苏淮安)安置。诏书到达温州,灵素已死。徽宗命以侍从礼葬之。
邓肃进诗讽谏花石纲
邓肃,宇志宏,南剑州(今福建甫平)人。宣和元年(1119)为太学生,因见花石纲害民不浅,于这一年的十一月向朝廷进诗十首,备述花石纲困扰百姓。其中有”但愿君王安万姓,圃中何日不东风”之句。劝谏徽宗停止花石纲之役。徽宗阅后大怒,将邓肃放逐回家。
呼庆使金
宣和元年(1119)正月,呼庆携登州牒文送金使李善庆下海回国。六月,才见到金太祖。金太祖与宗望谴责宋不守前约,中途停派使者来金,又对宋仅派呼庆来金,且不用国书,而用诏书及登州地方政府移方做法表示极大不满,认为这是对金的极不恭敬。呼庆解释说,本朝(宋)得知贵朝(金)与辽同好,又因正使赵有开病亡,故只派小臣与贵朝使者同行,为了早日到达贵朝,才用登州移文,非有其他原因。又指出若金不与辽通好,宋一定会另派使臣前来。金太祖不听,将呼庆扣留。呼庆前后留金六个月,每次见到金太祖,总是坚持前议,再三辩论。金太祖最后决定放呼庆回国。临行,金太祖再次指责宋对金的无礼举动与对两国通好缺乏诚意。要呼庆转告宋徽宗,如要与金结好,则早派使者持国书来;如仍用诏书,决不从命。宣和元年年底(1120)呼庆一行离金回国,朝夕奔驰,历经艰难,宣和二年正月才抵达登州(今山东蓬莱)。 本帖内容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