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先天太极图的两种表现形态是如何互相转化的?

 昵称11840436 2020-06-01

正确的伏羲先天太极图,有如下两种表现形态。

先天太极图的两种表现形态是如何互相转化的?

第一种是从太阳视角看向地球,即从外向内。表示天地人三极一贯中,先有天极,是太阳(月亮)赋予地球能量。或者说,地人文化来源于太阳系。故冬至阳气从外来而生,夏至阴气亦从外来而生,此为先天之先,三画卦爻组成顺序是从外向内看。

如下,是第二种先天太极图的表现形态。

先天太极图的两种表现形态是如何互相转化的?

此图表达,人立于天地之间,从地球视角看向太阳,天极首先赋予地极能量,贮藏于地内,待冬至一阳之气从地内生发,此名“太岁”,至立春三阳遇“泰”卦,是名“春”之节,先天后地至此人极生。此为“先天之后”。《青囊经》”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天之所临,地之所盛。气行于地,形丽于天,因形察气,以立人纪”。此“先天之后”是人立于太极图之中心,看向太阳。故三画卦爻的组成顺序是内一爻为卦画之初爻。

正所谓蒋氏大鸿所以言“天一太极,地一太极,物物有太极,一物一太极”。

“先天之先”与“先天之后”均为先天,此二图从形态讲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方式。那么二者是如何相互转化呢?还是伏羲圣皇当时矛盾了? 天地无涯,至极至大,而阴阳的互生消长如何量化?世书所言“阳长阴消”,“阴极阳生,阳极阴生”,难道是一句“泛泛之谈”吗?

我们先看“先天之先”,阴阳二气从天极外来而生。

先天太极图的两种表现形态是如何互相转化的?

纵观《易经》,从形下之具象观测到形上之抽象道论,”日月生易,日月生卦”,这己是不争的共识。而谈到阴阳消长的具体量化依据,“日晷”是最贴近日月本质规律的有力佐证。

明白上图中代表二十四节气阴阳能量的消长计算,此图何其“易简”哉?此处仅举两倒计算方法,以飱同好参研。

①先看冬至夏至对冲线。据《周髀算经》,八尺“圭表”一立太极生(北纬34º区间),夏至影长必定1.6尺,冬至影长必定13.5尺。二十四节气,十二对刻度,十三个刻度点,就有序排列在一条水平的“圭尺”上。因此说“八尺圭表”浓缩天地之精,这是“日晷”刻度来源的前提基础。阴影用“-”表示阴气,阳气无影用“+”表示。

①冬至13.5-夏至1.6〈二十四气共用的基础刻度〉,得冬至的净阴影-11.9,阳气为0。同时,夏至1.6-1.6得夏至阴气为0,阳气+11.9。以此13.5作圆,是为天地之”极”.11.9是为阴阳能量之极,中圈1.6是为太极。

②小寒12.505-1.6得小寒阴气-10.905,阳气+0.995。阴阳绝对值和为12.505。

小寒对宫是小暑。

小暑2.591-1.6得阴气-0.991。阳气11.9-0.991得+10.909。

对比小寒-10.905小暑-10.909.相差-0.004。小寒+0.995小暑+0.909,相差+0.004。

结论,地球是近似圆,公转也不是绝对匀速。

将上述数值按“阴阳生于外”的原则,用“游表”(日晷仪)表示在上图小寒小暑对冲线上即可。其他类推。

下图,“先天之后”,阴阳从内生图示。

先天太极图的两种表现形态是如何互相转化的?

反求其阳,仍从上述数据结果,小寒+0.995用“日晷仪”从对冲线之内表现。小暑-0.991亦从对冲线之内表现。即得此图。

懂得“阴阳等量消长”的道理,天地人都在此“八尺”之内。兴趣诸君,随地动手一画,一切瞭然。

欢迎易友关注转发并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