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阴阳·五行 |
阴阳为宇宙万物的两体客仪。《周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孔颖达疏:“两义为两体客仪”。阴阳是从太极中产生出来。其阳仪符号为“ ”,阴仪符号为“ ”。体现一分为二的宇宙发生观思想。万事万物皆可归属于阴阳两义。阳仪代表奇数、光明、正向、运动、白色、刚强、外在、正数、俯下、实际、左边、德生、开放等一系列涵义;阴仪代表偶数、阴暗、反向、安静、黑色、柔和、内在、负数、仰上、空虚、右边、刑杀、关闭等一系列涵义。 |
二、四象 |
 |
|
太阳( )、少阳( )、太阴( )、少阴( )的合称。语出《周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义生四象”。四象由阴阳两仪发展而来,太阴、太阳象限内是纯阴、纯阳;少阴、少阳象限内是各含阴阳。四象代表四方、四时、二至二分等。太阳又称老阳、太阴又称老阴、 |
|
三、阳中之阳 |
亦称“太阳”、“老阳”。①指阳的事物中又分属阳的一面。事物的阴阳属性只是相对的,它们中的任何一方又可分为阴阳两面。②在阴阳属性依不同的关系而相对变化时,指一事物的两种属性均属于阳者。 |
四、阳中之阴 |
亦称“少阴”。①指阳的事物中又分属于阴的一方面。②指某一事物的两种属性中,前一种属阳,后一种属阴。 |
五、阴中之阴 |
亦称“太阴”、“老阴”。①指阴的事物中又分属于阴的一方面。②指某一事物的两种属性均属阴者。 |
六、阴中之阳 |
亦称“少阳”。①指阴的事物中又分属于阳的一方面。②指某一事物的两种属性中,前一种属阴,后一种属阳。 |
七、重阳 |
两种属于阳的性质同时出现在一个事物上。如一昼夜的日中(正午),白昼为阳,日中为阳中之阳,故称重阳;把自然气候与人的病变联系起来,如夏季属阳,暑为阳邪,故夏月感冒,也可称为重阳。 |
八、重阴 |
两种属于阴的性质同时出现在一个事物上。如一昼夜的夜半,夜为阴,夜半为阴中之阴。故称重阴;把自然气候和病变联系起来,如冬季属阴,寒为阴邪,冬季感受寒邪,也可以称为重阴。 |
九、阳错 |
阴阳家术语。反映百事不宜之日。农历一年之中有十二日为阴错日,即正月甲寅日,二月乙卯日,三月甲辰日,四月丁巳、己巳日,六月丁未、己未日,七月庚申日,八月辛酉日,九月庚戍日,十月癸亥日,十二月癸丑。《协纪辨方书·义例二·阳错》:“堪舆经曰:以阳建之支配当方之干,阴阳自相配合为日,以值所冲之宿为阳错。如正月阳建在寅近于甲,支干相配为甲寅日,寅冲于申故正月甲寅之日,月宿在申为阳错;三月阳建于辰近于甲,支干相配得甲辰日,辰冲于戍,故三月甲戍之日,月宿在戍为阳错。余月仿此”。 |
十、阴错 |
①阴阳家术语,反映百事不宜之日。一年之中有十二日为阴错日,即正月庚戍日,二月辛酉日,三月庚申日,四月丁未、己未日,六月丁巳、己巳日,七月甲辰日,八月乙卯日,九月甲寅日,十月癸丑日,十二月癸亥日。《协纪辨方快·义例二·阴错》:“堪舆经曰:以阴建之支,配当方之干。阴阳自相配合为日,以值所冲之宿为阴错。如正月阴建于戍近于庚,支干相配为庚戍日,戍冲辰,故正月庚戍之日,月宿在辰为阴错;二月阴建于酉,近于辛,支干相配为辛酉日,酉冲卯,故二月辛酉之日,月宿在卯为阴错;三月阴建于申,近于庚,支干相配为庚申日,申冲寅,故三月庚辛之日,月宿在寅为阴错。余仿此。唯五月及十一月,阴阳二建合于子午。故无阴错阳错”。 |
②古历数术语。在六十甲子中。甲子、甲午为阳长,阳长之前三辰,即甲子之前辛酉、壬戍、癸亥,甲午之前辛卯、壬辰、癸巳皆为阴错。见明王逵《蠡海集·历数类》。 |
十一、阴差阳错 |
 |
|
阴阳地理家用语。邓恭《地理知本金锁秘》:“凡阴差之处,则分不得金,立不得向”。分金立向指罗针定向。阴见阴为差,阳见阳为错。即月亮运动中的潮汐涨落最高点和最低点的八次停顿处,从中可领悟出空间事物运动中所产生的差错停滞现象。此语成为口头禅流行于世,以说明时机不对而生差错、过失。 |
|
十二、阴错阳差 |
古历数术语。一年中有十二个阴错阳差日。明王逵《蠡海集·历数类》:“阴错阳差,有十二日,盖六十甲子分为四段,自甲子、己卯、甲午、己酉,各得十五辰。甲子之前三辰,值辛酉、壬戍、癸亥为阴错;己卯之前三辰,值丙子、丁丑、戊寅为阳差。甲午之前三辰,值辛卯、壬辰、癸巳为阴错;己酉之前三辰,值丙午、丁未、戊申为阳差。盖四段中,每段除十二辰,各余三辰,三四亦得十二辰,是为阴错阳差也。甲子、甲午为阳长,故有阴错,己卯,己酉为阴长,故有阳差也”。 |
十三、阴刑阳德 |
指阴为刑杀,阳为德至。从月亮晦明之道中衍生出来。马王堆帛书《黄帝内经》:“极阴以杀,极阳以生”。“春夏为德,秋冬为刑”。“凡谌之极,在刑与德”。“刑晦而德明,刑阴而德阳”。《协纪辨方书》:“阳为德,阴为刑。阳之为德也,在不化乎阴,而阴之为德也,在弃其本位而从乎阳”。认为春夏为阳。为德生;秋冬为阴,为刑杀。《淮南子·天文训》:“冬至则斗北中,绳阴气极,阳气萌,故曰:冬至为德。夏至则斗南中,绳阳气极,阴气萌,故曰:夏至为刑”。“阴阳后刑德,有七舍,何谓舍,室、堂、庭、门、苍、术、野。十二月,德居室,三十日先日至十五日,后日至十五日,而徒所居各三十日,德在室,则刑在野;德在堂,则刑在术;德在庭,则刑在苍。阴阳相德,则刑德门”。认为德中有刑,刑中有德。冬至为刑,阳气萌,故为德;夏至为德,阴气萌,故为刑。并将阴阳刑德分为七个划分范畴。 |
十四、阳破阴冲 |
阴阳家语。指六月癸丑日与十二月丁未日,为百事不宜。《协纪辨方书·义例二·阳破阴冲》:“堪舆经曰:六月,阳建于未而破丑,阴建于己而破癸,故六月癸丑为阳破阴冲也;十二月,阳建于丑而破未,阴建于癸而冲丁,故十二月丁未为阳破阴冲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