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如华:老长安,看新戏 忆李“神仙”之《白毛女》

 cxag 2020-06-01

温如华艺事感知录(61)

李少春先生

大约在上世纪中期的1963年左右,当时我还在戏校上学,曾在西单的老长安戏院,看过一场少春先生的《白毛女》印象之深,可用“精妙绝伦、勾魂摄魄”八字形容。

记得那天和几位同学乘坐公交汽车,非常顺利。因此到达戏院较早,剧场还未开门放入观众,我们只能在院戏门外角落等候。不一会儿,只见李、袁二位先生刚刚用餐完毕,手提剩余烤鸭打包食盒,疾步走向后台化粧。

当年长安戏院在西单十字路口之东南方位,大门朝北,舞台座西朝东。与前门外的中和戏院一样,同属风水“不吉”之“白虎台”。演出时需要格外小心,否则容易出现意外事件。

比如:京胡伴奏人员演奏之时,由于大意,左脚踩空,而右手拉弓过于用力,以至面对观众跌落坐椅之下;再有,旦角演出《别姬》舞剑之时,曾将宝剑甩落台下伤人;某昆剧团演出《出塞》时,马童翻扑,摔至台下,以致伤残等等。

但要说起用餐,在长安戏院周边的西单地区,却是件极为方便之事。戏院周围餐饮饭店之多,口味各异,规模也大小不一。戏院西边有清真菜“又一顺”和淮扬菜“同春园”,隔壁有俄式菜肴“大地餐厅”,那里的“罐闷牛肉”、“冷酸鱼”都很有名,并且是物美价廉,适合大众价位。再向东几步,还有从李铁拐斜街刚刚迁来了大型清真饭庄“鸿宾楼”。

要说起当年的烤鸭,却是很不普及。只是少数高薪阶层、特权人士所能享用的稀有菜品。记得大概是20元一套。但是对于每月只挣50元的普通工薪阶层来说,吃一顿烤鸭,相当于花费少ー半的工资。与今日全聚德最高档的380元一套“极品烤鸭”相比,仍是显得那个年代要比今天,还要更加弥足珍贵了。

所以说当年吃“烤鸭”就是消费奢侈品,好像今天买LV限量版一样,决不是普通百姓市民所能问津的。用句老戏的话来说,就叫做:一般人是吃它不起的。

 

少春先生当晚之演出,虽然只有前半出三场戏,但是集中了五、六出“传统戏”之精华,除了不穿厚底,不挂髯口之外,与《野猪林》、《响马传》的展现,一般无二。技艺含量与《将相和》、《打金砖》更是不相上下,使得台下的戏迷观众充分透过云烟,领略到了“神仙”的本色。

一、唱的方面:

即有【西皮】、【反西皮】

又有【二黄】、【反二黄】

还有【四平】与【反四平】

其中还包括了两个激昂的【导板】高腔

李先生对于此剧唱腔安排,可算是“心血用尽”了

二、念白非京非韵,京韵融合。何时上口?何时“尖团”?少春先生更是颇费一番心思进行斟酌,其中心指导思想,就是反对“话剧加唱”的。所有念白均要达到如下要求:

1、即要符合人物,老年农民身份。

2、又要准确、艺术地表现当时感情。

3、还要让内行戏迷们听着舒服,承认是京剧。

他把自已这种对于“念白”的要求,叫作“三兼顾”。

三、在表现身段技术的层面,少春先生也向观众们做出了高难而规范的展示。比如第二场,杨白劳被穆仁智胁迫去黄府追索欠债时,少春先生的表演,曾有一个“旱地拔葱”式的“抢背”。

三场自尽之后,又有一个干摔式的“硬僵尸”。

虽然这两项“扑跌”动作从刻划人物到技术要求都是异常绝妙,精彩无比的。但在当年来说,观众看到贫农被逼索债,自尽而亡,是不能用鼓掌态度表示欢迎的,因作为观众也涉及到一个立场问题,但观众之内心对“神仙”的绝活却是由衷的钦佩而赞叹的,所以少数观众仍是报以热烈的掌声。

李少春《白毛女》 来自京剧道场 06:06

【1958年实况录音】

:哎呀

霹雳一声当头响,满腔怒火忍胸膛。

(少东家)虽然本利未奉上,

怎能叫喜儿把债偿?

:住了

天理人情俱一样,

为人不可丧天良。

谁叫你还不清我黄家的账,

叫喜儿来抵账也理应当。

:少东家

喜儿她犹如我性命一样,

可怜她才三岁就死了亲娘。

我费尽心血将她抚养,

忍饥寒受风霜,

十七年苦度时光。

少东家要她来抵账,

叫老汉怎不悲伤。

:废话。

废话连篇你多讲,

哪有闲言再商量?

(白)哎,老杨啊,明儿早行,把喜儿给我送来。

:我不能送来啊

:什么?不送?好啊,那么你就立刻还账!

:我,我无钱还账,少东家!

:呸!要人不送,要钱没有,天下哪儿有那么便宜的事儿啊?老穆,赶紧给他写张字据,叫他明儿早行把喜儿送来。

:少东家,不能写!

:去你的!

:霎时间昏沉沉心神迷惘。

:哎,老杨,今儿我给你代笔是分文不取。等着,我给你写。

:写不得,穆先生,哎呀

休动手莫要忙,

你行好积德善心肠,

容老汉再作商量。

:哎,你躲开我这儿,老杨,你等着,我给你写。

:我情愿到来年把本利奉上,

我情愿替喜儿黄府奔忙。

老天爷快替我把人情来讲。

:休得要絮絮叨叨你耽误时光。


李先生还有一种功夫,能把一些“禁戏”里的“好玩艺儿”顺手牵来,运用其中。

1、当年《探母》因“美化叛徒”禁演了,神仙便把上场四句【反西皮散板】,几乎囊括了“哭堂”中所有精华,给予浓缩。

2、当年《梅龙镇》也禁演了,他就把正德帝与李凤姐对唱【西皮流水】中的:

我与你

插上这朵海棠花。

变成了:

爹与你亲手

扎——

扎起来。

3、在“黄府逼债”一场中,杨白劳唱的【二黄碰板三眼】与另一段【二黄导、碰、原】又融汇了《搜孤救孤》、《桑园寄子》之骨架与神髓。

4、在自尽之前的【正四平】转【反四平】再转【反二黄】也同样是,对《琼林宴》《李陵碑》的信手拈来,为剧中人物所用。

倒不如狠心肠寻个自尽呐——

就是《碰碑》中的

饥饿了就该把战马宰了——

之翻版。

表演上,在“喝盐卤”自尽之后,少春先生配合音乐,仍有痛苦挣扎的表演,这在传统表演中似乎是见不到的,因而也是推陈出新的。

李少春《白毛女》 来自京剧道场 06:06

【1958年实况录音】

见喜儿沉沉睡得稳,

怎知今晚祸临门。

这都是黄家设陷阱,

昏昏的世道我就难把冤伸。

(白)喜儿,爹对不起你。这文书、这指印,这就是卖女儿的真凭实据。我糊涂!我有罪!我该死啊!

文书指印是凭证,

跳到黄河洗不清。

倒不如狠心肠我寻个自尽,

实难舍父女们顷刻离分。

喜儿啊!

催命的更鼓响连声,

心乱如麻似火焚。

抱过了盐卤连口饮。


少春先生何以被称之为“神仙”?

就是肚子里的玩艺儿太宽绰了,别人创作,拿出一两个艺术方案,他能同时拿出五、六个方案,而且个个都很合适。

別人把那一两个方案,表现出来,能夠获得五六分,他却把他那五、六个方案同时表现出来,每个都能获得八、九分,这就是“神仙”的本质功力,就是比一般高明的演员,起码还要高出一个层面的道理。

再比如《野猪林》中,戴枷有戴枷的演法,不戴枷有不戴枷的方案。

同样,在“草料场”中,枪挑葫芦唱【吹腔】,很能营造出“风雪山神庙”之意境,改为【反二黄】之后,也不用聘请观众进行检验,也不用再次倾听其它专家们的宝贵意见,编好唱腔。即刻录音,一气呵成,影片播放之后,也同样能成为时尚的经典。

这就是李神仙对艺术之表现,对艺术的成功与否,有着绝对的把握。

少春先生远学杨小楼,近学余叔岩,横与张伐、石挥为友,开阔眼界学习其它艺术门类,借鉴其中可用之术,並与传统技艺互融一体,手法高明。

他个人的基因智慧,灵活的体态功夫,及勤奋地学习态度这三点,是他能夠修成神仙正果的关键要素。

因此,神仙的修成,既有内因,也有外因,这是难以复制,也是学不了的。

因此李神仙之术,也是可望不可及的!

记于2020年,少春先生诞辰百年之后

温如华老师授权发表

京剧道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