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文学习,点点滴滴积累,让传统文化丰富自己

 温暖2016 2020-06-01

从语文学习的视角来看,学习传统文化当然有考试的功用,不仅仅止于对付考试。这篇文章将讲一讲,平时语文学习当中,如何更有效地提升自己的传统文化修养。

重视语文课内学习

当然是进行好课堂的学习,新编的课本传统文化的比重越来越多,以古代的诗文为主,也有一些篇章会讲到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他们可能进入中高考的考题。

但并不仅仅是用于考试,文化的价值不仅仅是体现拿了多少分,而是对于传统能理解多少。

以分数为目的的学习是痛苦的,一直以来我们的教学,古诗文背诵一直不被喜欢。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过故人庄》,唐朝孟浩然写的这首诗,是要求大家背诵的,各位的记忆力很好,诗也很短,背诵下来并不费多少力气。

而很多同学却不愿意背诵这诗,甚至讨厌。还有些同学克服着,讨厌背下来了,却也很无感觉。

这首诗当中,所涉及到的重阳节的习俗,还是应当了解的。借助网络或者听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知道了九九重阳节,还可以再进一步去了解这样一个节日的风俗,金秋九月秋高气爽,登高望远健身祛病,吃重阳糕,付菊花诗,遍插茱萸等。

还可以把这样一首诗和王维的诗联系起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讲一讲那个时代和今天时代一样的浓浓的亲情。

围绕节日这样的话题,清明、上巳节都可以做文章。例如学习诗人陆游“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完全可以通过这样一首诗,来重温清明的习俗。可以和杜牧的作品进行联系。

古代不像我们现在,社会生活比较简单,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插柳等,就是当时的主要活动。

围绕课内的学习,一点一滴的拓展,不能够仅仅去背诵,或者是情感误会及技法结构,要体悟到诗歌内在的作者的情感,以及表达的妙处。

加强积累归纳。

光有感觉不够,即使是仅仅针对考试,也必须把知识用活转化成答题的能力。

只有知识储备到了一定的量,才会发生质变,才能够有自主学习的动力与惯性。

这里务必强调一下积累的重要性,除了课堂的积累,也要和其他学科触类旁通,更要有一定的课外积累,甚至包括生活中的体会。

来自历史课堂的,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如一些古代的科技成果,都是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来自生活中的一些日常提及的成语典故,和传统文化有关的学习活动,都是引领我们学习的契机。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灵魂,除了要有高度的认同,更要积极地去接受,与之同化。文化对于我们的丰富,不仅仅体现在一张试卷上,而是将作用于我们的整个生命。

本号专注于英语和语文学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