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新用户69097776 2020-06-01

裴金平廉超苏毓敏

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广西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研究处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导出/参考文献分享 创建引文跟踪 收藏打印

摘    要:

研究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对推进校企合作和提升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通过探析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然后基于此深入探讨了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发现, 可以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环境、校企合作基础、校企合作育人过程和校企合作效果等四个层面构建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同时各个不同层面评价指标的具体评价指标选择需要依据校企合作以及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衡量。

关键词:

校企合作;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作者简介: 裴金平, 女, 湖北浠水人, 讲师,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专任教师, 主要从事城市群与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估、财政学等方向的研究;; 廉超, 男, 广西博白人, 广西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研究处助理研究员, 硕士, 主要从事区域经济、贫困与反贫困等方向的研究;; 苏毓敏, 女, 广西桂林人, 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财政学博士, 主要从事财政学、财务管理等方向的研究。;

基金: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2014年度教改工程项目《“校企合作”提升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研究——以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为例》 ([2014]68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级创新创业教学团队“技术与管理复合型创新创业教学团队”; 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 (2016JGB162); 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 (2015C538) 的阶段性成果;

目前,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推进高校积极推进“双创”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适应当前经济新常态下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培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方式。然而, 如何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是一个迫切需要深入研究的现实问题, 也是高校推动人才培养质量体系优化和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内容。与此同时, 由于校企合作模式一直以来都是高校加强人才培养和推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模式, 也一直受到各高校青睐的人才培养方式。但是校企合作双方在推进“校企合作”过程中, 由于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目标、内容和方式上的差别, 导致校企双方在推进校企深度合作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 导致校企合作模式在各高校的应用和推广仍存在诸多不足, 人才培养目标与现实之间存在较大的脱节, 人才培养质量仍有待提升。本文试图在坚持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基础上, 深入探析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各指标构成与选定, 以期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理论研究, 进而为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现实参考。

一、研究回顾

目前, 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其中:王伟、冯树清 (2012) [1]采用主成分分析对财经类高职校企合作绩效进行了评价, 并从校企合作、校企合作过程、校企合作效果等层面对财经类高职校企合作绩效的评价体系及其指标构成进行了研究, 并指出校企合作过程、校企合作效果是财经类高职校企合作绩效的重要影响因素。谢伟宁、覃扬彬和苏波辉 (2009) [2]阐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下毕业生质量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 并指出其应遵循的构建原则, 并用该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毕业生质量情况进行了探讨。曹丽娟 (2013) [3]认为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遵循目的性、可操作性、科学性等原则, 通过对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及合作中存在问题进行了具体研究, 并设计了校企合作办学的相关评价体系, 通过该指标体系可以进一步评价合作办学中所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和水平, 有利于加快提高校企合作的整体办学效率。文益民、易新河和韦林 (2015) [4]依据利益相关者理论, 对校企合作过程中的政府、学校、学生、企业等利益相关者进行了分析, 并根据独立性、一致性、可测性、可比性等原则构建了校企合作人才评价体系, 该评价体系包含校企合作的基础、设计、实施及效果等4个一级指标及32个二级指标, 以对校企合作实施综合评价。包兴先 (2015) [5]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校企合作视域下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并结合专家意见进行模糊层次分析, 应用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 最后进行实例验证, 并证实了该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赖永辉 (2015) [6]从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控制模块、人才培养全面性控制模块、教学效果管理控制模块、支撑管理制度及平台模块、毕业培养效果质量控制模块等五个部分构建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总体框架, 并在各模块下共设定了26个具体的评价指标, 以进一步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王记 (2015) [7]对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重要性及对高职毕业生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进行分析的基拙上, 从政府、高职院校、学生、社会氛围等层面对高职毕业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从已有的研究来看, 尽管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校企合作模式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进行了相应的研究, 但是相关研究仍较缺乏系统性, 尤其是对当前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研究更是缺乏, 迫切需要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因此, 本文尝试对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进行深入研究, 以期为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理论和现实参考。

二、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是一个多层次的以及系统性、综合性较强的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构建该评价指标体系, 综合反映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状况, 为积极推进校企合作融入到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来提供重要的决策参考。由此可见, 构建科学、合理的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需要坚持一定的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包括坚持科学性、系统性、层次性、可操作性、动态性等原则。

(一) 科学性原则。

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应坚持科学性原则, 能够科学、客观、合理地反映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规律, 能够准确地揭示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内在本质。并且在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中, 还要结合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际状况及特点、规律, 科学、合理地选择评价指标, 应尽量减少指标选取的盲目性, 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状况, 充分体现科学性原则。

(二) 系统性原则。

由于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评价体系, 因此, 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应坚持系统性原则。虽然各评价指标分别从不用层面、不同角度构成了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且各评价指标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但在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中, 不同指标之间又有着内在联系, 它们共同构成了系统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各评价指标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系统的整体。

(三) 层次性原则。

由于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评价体系, 因此, 为能有效地对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进行系统评价, 其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需要坚持层次性原则, 即该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应是一个多层次、多角度但又结构分明的评价体系, 通过该分层化指标体系, 能够从不同角度对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不同层面进行评价, 并共同构成人才培养质量的总体评价结果。

(四) 可操作性原则。

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应坚持可操作性原则。由于构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为现实提供服务, 因此, 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应充分考虑指标数据查找和测算的可行性以及在数据搜集和统计过程中的可操作性, 以便能够采取科学的评价方法对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进行有效评价。

(五) 动态性原则。

由于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是一个时刻变化的值, 始终处于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中, 因此, 在构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当中, 需要坚持动态性原则。通过将动态性原则考虑到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当中, 能够更好地体现和反映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动态变化特点, 充分体现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科学性特点。

三、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与评价方法选择

(一)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表1 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下载原表

表1 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在坚持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科学性、系统性、层次性、可操作性、动态性等原则的基础上, 依据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 结合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 构建了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到, 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及指标层三个不同级别的层次。其中:目标层的一级评价指标为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准则层的二级评价指标为B1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环境、B2校企合作基础、B3校企合作育人过程和B4校企合作效果等共计四个指标;目标层的三级评价指标共有24个评价指标。其中, B1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环境指标包括C11市场创新创业氛围, C12政府鼓励和政策支持力度, C13学校重视、宣传和支持力度, C14学生群体创新创业热情, C15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制度完善状况共计5个三级指标;B2校企合作基础指标包括C2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规章制度完善情况、C22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情况、C23校企合作培训课程制定状况、C24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状况、C25校企双方合作需求状况、C26参与校企合作企业数量情况共计6个三级评价指标;B3校企合作育人过程指标包括C31合作双方资金和人力资源持续投入状况, C32校企合作双方互派和接收人员讲学、培训及资源共享程度, C33合作双方共同制定和修改教学目标、计划和内容状况, C34合作双方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状况, C35校企双方长效合作与管理机制完善状况, C36校企合作过程教学监督和管理状况共计六个三级评价指标;B4校企合作效果指标包括C41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状况、C42培养学生毕业就业情况、C43合作双方互利共赢情况、C44合作项目可持续发展情况、C45校企合作投入产出效率情况、C46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满足和符合企业用人需求状况、C47校企双方合作深度状况共计7个三级评价指标。

(二) 调研数据采集与评价方法

通过构建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可以发现, 该指标体系共有24个三级评价指标, 并且分属于B1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环境、B2校企合作基础、B3校企合作育人过程和B4校企合作效果等四个二级指标。而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综合测评结果, 需要基于一定的调研数据及评价方法, 通过将指标体系、数据以及评价方法结合起来, 才能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进行有效评价。因此, 首先要获得所需要的调研数据, 可以针对该评价指标体系, 设立相对应的调查问卷问题, 并通过1-5分的问卷赋值法或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法设置相应的调查问题选项, 以供受测者在受访时选择。其次, 通过对受测者的调研结果进行分类统计和整理的基础上, 结合调研数据, 然后采用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常用的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因子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法等。不同的评价方法各有优点, 但也有着自身的局限性, 因此, 在综合评价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过程中, 可以有选择性地选取某一种评价方法或多种评价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分析, 以深入探讨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状况。

四、结论

本文首先回顾了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前期相关研究成果, 然后进一步探析了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包括科学性、系统性、层次性、可操作性和动态性等原则, 接着对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深入探讨, 并进一步探讨了基于该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调研数据采集与评价方法选择。研究发现, 为有效评价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 推动校企合作模式的开展和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可以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环境、校企合作基础、校企合作育人过程以及校企合作效果等四个层面进一步构建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同时各个不同层面评价指标的具体评价指标选择需要依据校企合作以及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和衡量, 以便更好地对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进行有效评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