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水北调沿途的“蒸发与损失”严重,为何当初不采用管道运输呢?

 昵称散步收藏 2020-06-01

南水北调是我国非常重要的水利工程项目,是我国的“战略性”工程,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儿水也是可以的,在早些年,北方缺水的问题一直阻碍着北方的城市发展,因此早在1958年,我国就正式提出了南水北调工程计划,直到2000年才正式开始动工,规划了近半个世纪,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东线和中线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为北方带去了源源不断的水资源,但整个工程采取的露天河道,不仅有沿途的人使用,更因为河道悠长,有很大的蒸发量,那为什么当初规划时,不让南水北调工程采用管道运输的方式呢?

其实关于如何南水北调,从南方借水到北方,也难倒了很多专家,我国的地形是东低西高,东部虽然是平原,但其实也有一定的高低区别,北方恰好就在高处,从来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因此如何让水往高处流呢?这就需要修建若干个阶梯式的蓄水站,利用水泵将低处的水抽到高出,而当时由于整个工程的预算有限,管道运输需要的水泵站远远超过了河渠自流需要的水泵数量,因此管道运输在初选阶段就陷入了劣势。

南水北调沿途的“蒸发与损失”严重,为何当初不采用管道运输呢?

更重要的一点是,管道运输需要的管道标准必须是要高规格的,要能长期使用,又要方便维护,更重要是必须要保证水能从南方流到北方,管道运输很难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到了冬季,北方容易将水冻住,很可能会将管道冻住,遇到这种情况想要破冰就变得非常艰难了,而管道运输需要的水泵数量非常多,可能在坡度较大的地区,几百米就需要一个水泵,想要修改管道路线就又要增加大量的预算,而露天河道则能更容易的解决这些问题,河道水可以自流,可以随意更改河道路线,挖掘河道的预算要远低于修改管道路线,破冰也非常简单。

南水北调沿途的“蒸发与损失”严重,为何当初不采用管道运输呢?

南水北调,虽然最终目的是为了为北方提供供水,但是沿途需要用水的地方也不能忽视,如果采用管道运输,就需要在沿途的固定地点修建水站,一个两个还无所谓,但是整个南水北调工程东线,中线工程长达2899公里,就算一公里修一个水站,也要修2899个水站,这也将会是一笔很大的投资,河渠运水则沿途皆可使用。

南水北调沿途的“蒸发与损失”严重,为何当初不采用管道运输呢?

当年修建南水北调工程时,几乎是全线同时动工挖掘,在拼接时,往往存在一定的误差,但是采用河道的方式可以很简单的解决这点儿误差,但若是采用管道的运输方式,则需要对转弯处的管道进行特殊处理,并在连接处重新计划一个弯度来解决流水问题,这样的问题多了,反而会延误工期。整个南水北调工程,从对环境的影响,对水资源的利用以及整个工程的进度与预算来看,露天的河渠都是更好的选择,必要时这些河渠还能当运河使用,而蒸发量和沿途的使用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为这些水是从南方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北方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