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基础面诊训练营 | 课堂笔记(9)

 duxm60 2020-06-01

易水醫方

相气(上)

满面黑色

我们平常和自己的亲戚朋友,在街上见面的时候,经常寒暄的一句话,就是你今天气色真好,你今天气色不错,这里边除了我们前面介绍的面色以外,多了一个词汇,这个词汇就是气,而且呢,我们常常把气放在色的前面,总称气色,这里边实际上蕴含着高深的色诊学的原理,为什么这么说呢?可能有人会考虑我们脸上的颜色,和调色板上的颜色有什么区别?正常情况下,我们脸上的脸色和京剧舞台上画的大花脸,那个脸色有什么区别呢?我可以告诉大家,调色板上的色,他只是单纯的颜色,京剧舞台上那些花脸儿颜色,它也只是单纯的颜色,可是呢,我们的面色不一样,我们的面色除了颜色以外,还有一种东西参杂在里边,这种东西就是气。

那么什么叫做气呢?中医很讲究气,在中医基础理论里面,气有几十种,那么脸上的气又是什么呢?如果说任何一个色彩,她都有三个特性的话,那么色就是指的颜色的色调,青、赤、黄、白、黑,它都有自己的波长,属于可见光,这是讲的色,但是呢,一个色彩除了色调以外,它还有鲜艳饱和的程度,它还有明亮的程度,这种鲜艳饱和的程度,明亮润泽的程度,中医就叫做气。

{颜面五官的“气”是指颜面五官是否明亮 润泽 含蓄 以及明亮润泽含蓄的程度 颜色显现的层次颜色的深浅 颜色显现的范围等}

具体说起来,一个颜色,它是深的还是浅的?它是亮的还是暗的,它是鲜艳的还是不鲜艳的,它是分散的还是抟聚在一块儿的,它显现的层次是比较浅,还是非常深,所有这些问题,用色是概括不了的,中医用气来概括它,也就是说,一个色彩的三个特性,色只概括了色调这一个特性,而气呢,概括了饱和度,明度两个特性,而且呢气实际上超越了这两个特性,它还有一个部位的概念,还有一个层次的概念,因此呢,我们单纯谈论色,那就是调色板上毫无生机的颜色,如果我们把色和气结合起来,那就是我们脸上生动活泼的气色,所以同样一个色,中医看起来,它会有不同的疾病,它会有不同的结果

比方说吧,有一天我们病房里同时住进了两个孩子,这两个孩子都是四五岁,都是发烧了三天,而且呢都经过大夫的治疗,这个大夫都给他们用了消炎药,用了解热止疼药,结果呢,这个烧都不退,所以收到病房里面来了,因为正赶上星期一大查房,我急急忙忙,看了一眼这个孩子,一个孩子脸色是浮的,另外一个孩子脸色是沉的,于是呢,我把脸色浮的这个孩子分配给一个年轻的大夫去管理,我把脸色沉的这个孩子分配一个非常有经验的大夫去管理,当天下午,两个孩子的病情都出现了变化,脸色浮的这个孩子,突然之间从头到脚,出了一身鲜红色的疹子,于是高烧立刻就退了,叫做疹出热退,这是一个幼儿急疹的孩子,病情非常简单,治疗起来太容易了,他就是发烧3到5天,然后呢浑身的疹子一出,立刻就好了,这是那个气浮的孩子。那么那个气沉的孩子呢?那个气沉的孩子同样也是烧了三天多,同样经过了消炎药和解热止痛药的治疗,高烧不退,但是到傍晚的时候。病人突然间高烧衰退了,同时呢,病人脸色发青,形寒肢冷、气喘、咳嗽、一检查孩子发生了肺炎,按照中医的观点,这个孩子本来是麻疹,但是呢,麻疹的孩子是不能够轻易地吃退烧药的,年轻的大夫没有经验,她没有给他这个孩子做认真的检查,就给他按照一般的感冒去治了,吃了退烧药,结果呢疹毒内浮。因为疹毒内浮内闭于肺,所以孩子发生了肺炎,结果孩子出现了咳喘,幸好这个大夫是非常有经验的,经过积极正确的治疗,孩子的面色重新恢复了浮,然后麻疹从颜面部逐渐地出透了全身,高烧也慢慢地退了,咳喘也好了。

通过这两个孩子,同样的病程,同样的年龄,同样的表现,但是不同的结果我们就可以看出来,相气对于色诊学有多么重要的意义,那么怎么样去看这个气呢?中医管辨别气的,浮沉、清浊、微甚、用相气这个词来形容它,什么叫做相呢?相就是相面的相,相就是仔细观察、仔细比较、认真判断的意思,所以呢,这个气是需要认真观察、比较判断的。因为相气的内容比较重要,所以呢,汪宏曾经总结出来了十个要点,并且把它命名为相气十法,

首先呢,相气要观察病人这个气,它所在的层次,我刚才讲过的两个小孩,一个是浮,一个是沉,浮沉就是关于颜色显现层次的概念,什么意思呢?我们都知道,我们人体的形体五个层次。叫做皮、肉、血、脉、筋骨,而且呢,皮肤在脸面上是非常薄的,比如说眼皮上只有两个毫米厚,但是呢,就这么薄薄的皮肤,就这么薄薄的脸皮儿,我们终于把它分成了四层,我们正常的脸色应当是明亮,润泽,含蓄的,我以前没有好好讲讲这个含蓄,我放在这儿来讲,什么叫做含蓄呢?含蓄是我们皮肤的第三个层次。

我们正常的脸色,常色应该显现在第三个层次的,那么如果外界的风寒、暑湿、燥火,进入到了我们身体,于是呢,我们身体的气血,就起而抗邪,邪正斗争,趋向于肌表,于是这个面色就显现到了第三个层次,它比正常的层次浅一些,这就叫做浮。

如果我们的病发于内脏,我们全身的气血都在内脏里面和邪气进行斗争,那么这个颜色就会从第三个层次进入到第四个层次,然后呢?气和邪气进行斗争,这叫做沉,所以呢,浮和沉是以正常的第三个层次为界限的,那么第一个层次是干什么的呢?第一个层次,我们健康人不会显现,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脏腑居于内,人体的气和精血精液,也在人体的内部潜藏,运行生化,一旦我们脏腑的生理功能衰竭的时候,气和精血精液脱离在外,特别是阳气衰脱在外的时候,那么气色才会显现在第一个层次,这个层次就叫做暴露,那么这个脸色就完全显露在皮肤的表面,那么病人就有生命的危险。

所以呢,我再重复一遍,正常的时候,我们的气色显现在第三个层次,当有外感病,邪气从外来的时候,显现在第二个层次,这叫做浮。当病发于内,病在脏腑那么气色显现在第四个层次,就叫做沉,它表示,疾病在里边儿,只有脏腑的功能衰竭,阳气浮越,将要外脱的时候才会暴露在皮肤的表面,叫做暴露

凡是气色浮的,主病在表,凡是气色沉的,主病在里。那可能有人问了,你怎么知道病人病在表呢?病在表,除了脸色浮以外,那么它会出现相应的症状,我用十个字来概括表症的症状。

表症的第一个特征叫做寒热并见,什么叫做寒热并见呢?寒热并见就是病人怕风怕冷,怕风和怕冷是不一样的概念,怕风是怕风吹,风直接吹到身上,身上就又酸又难受,只要这个风不吹在身上,他就不难受,中医管它叫作恶风,厌恶的恶,那么怕冷呢,怕冷是身上又怕冷的感觉,这种怕冷的感觉,你穿多少衣服、盖多少被子,甚至怀里抱个火炉子都不能缓解,只要这种怕风怕冷的感觉和发热同时存在,病人又发热又怕风,或者又发热又怕冷,这种怕冷的感觉,穿多少衣服盖多少被子都不能缓解,这是表证的第一个特征,我们每个人在一生中大概都感冒过,感冒的时候就有这种感觉,又发热又怕风,或者又怕热,又怕冷,叫做寒热并见。

表症的第二个特征是舌苔薄白,我们每个人的舌头伸出来舌面上都已从白白的舌苔,如果这层舌苔是白色的,而且透过这个舌苔能够隐隐约约的看清红色的舌质,能够看清这个淡红的舌质,那么这是表症的第二个特征

表症的第三个特征是脉浮,浮脉是中医34个病脉之一,它有特殊的含义,我们一般的理解就是把三个手指轻轻放在病人的皮肤上,就能感觉到。明显的脉搏跳动,浮脉一共有六个脉,浮脉是其中的典型,那么只要具备寒热并见、舌苔薄白、脉浮的就是表症,表症就会出现气浮。

那么里症呢?里症我可以把这十个字反过来说,叫做寒热不并见、舌苔不薄白、脉不浮,那就是里症。比方说我们生气着急了病了,比方说我们吃多了撑着病了,也不发烧,也不怕冷,这是里症。还有呢,一会儿发热,一会儿怕冷的也是里症 ,所以辨别表里有两个方法,一个是看看脸色是浮的还是沉的,一个是看看寒热并见不并见,舌苔薄白不薄白,脉浮不浮,那么浮沉,实际上是可以转变的,刚才我介绍,这两个小孩的第二个孩子。他本来面色来的时候是陈青的,代表着他这个病在里面发展,所以疹毒内闭,出现了肺炎,出现了脏腑的病,但是呢,经过积极正确地治疗,他的气色从新显现,在第二个层次了,于是呢,他的热也退了,他的疹子也发散出来了,这个病就好了,所以呢,浮沉是可以转变的,浮沉的转变,标志着病情的转变。由浮变沉,标志着这个病情,从表入里,由沉转浮,标志这个病从里出表。

我们在日常的诊疗工作中,一定要随时随地观察病人气色浮沉的变化,不要觉得一开始浮它永远是浮,一开始沉永远是沉,不是这样的,病在变化,我们的气色也在变化,

那么,除了浮沉以外,中医非常关键的清和浊什么?什么叫做清呢?清是我们的脸色清明爽朗,就像晴天一样,晴天的时候,万里无云,太阳高照,这是整个的天空,整个大地显得非常明快,那么我们的脸色,如果像晴天一样清明爽朗,这叫作清,如果我们脸色像阴天一样,乌云笼罩,日月无光,脸色显得很晦暗,很阴沉,那就叫做浊。

我们大家都知道,清是怎么回事儿,浊是怎么回事儿。清代表着这个人健康无病,即使没学过色诊学,我一看这个脸色是清明爽朗,非常明快的,我也知道他没有病,但是呢,当我们看到一个人脸色就像阴天一样晦暗滞浊,就像乌云笼罩一样,就好像泥沙掩埋着一样,那么这个人肯定不但有病,而且肯定是重病。

所以呢,清是主健康没有病,即使有病也是轻病,即使有病,他的病位也比较浅,容易治疗。那么浊呢,浊是病人身患重病的症状,而且呢,这个重病治疗起来非常困难

我们还有一个体会,而假设我们洗完了脸之后忘记擦了,更忘记抹油了,那么当脸上的水分挥发了之后,我们会有一种什么感觉呢?我们会觉得脸上非常绷紧,有一种绷紧的感觉,虽然脸色是干净的,但是有一种绷紧的感觉,这是因为脸上的水分挥发的同时把我们脸上皮肤里面的水分也带走了一部分,这种情况我们叫做清洁。这种清洁也是清它和清明爽朗的清主病的意义是不一样的,脸上绷紧而清洁,这种感觉是主燥症,它代表着我们体内的精血津液不足,或者是外感燥血。

那么浊也有另外一个概念,什么概念呢?如果一个人的脸上好像是污迹麻花的,没有洗干净一样,怎么洗也洗不掉,怎么洗也洗不干净。这是脸上污浊,脸上污浊,为什么洗不干净呢?因为它内脏里面有湿,如果我们形体内部水液代谢出现失常,人体有多余的水分积存,那么就叫做痰饮水湿,水相当于自然界的水,有时候我们水肿,我们可以看到的,一摁一个坑,饮呢,饮比水要粘稠一些,比方有的时候我们呕吐,吐出来的东西比水要粘稠,但是像水一样清晰。这这叫做饮,比饮还要黏稠的就叫做痰,一疙瘩一块,那么湿是什么呢?湿是分散而无形的水,一盆水我们看到了,可以摸到它,可以看到它,我把这个水洒在地上了,水看不到了,但是这块地湿了,这个水碰到衣服了,我们衣服湿了,它变化的一种形式,它是分散而无形的,它仍然存在。好了,如果我们体内存在痰饮水湿,这个痰饮水湿存在在哪?我们脸上相应的部位就一块显得非常污浊,怎么洗也洗不掉?所以呢,脸上绷紧清洁是燥症,脸上污秽难以清除,这是有痰饮水湿,属于湿症,那么清明爽朗和晦暗滞浊是可以转变的,当一个人从没有病或者轻病,他突然间变化成了重病的时候,脸色就由清转为浊,当一个重病的病人碰上了一个好的医生,这个医生经过积极正确的治疗,把他的重病转轻了,治好了那么一个脸上晦暗滞浊的人,它也会转变成脸色清明爽朗,当然了,原本是一个燥症的人,结果呢,他转移到一个比较潮湿的环境,或者是,他碰上了一个糊涂大夫,一看他有躁症,马上就给他用一些个养阴生津的药,结果用的太多了。病人体内的病理性的水增多了,产生痰饮水湿了,那么脸色也会由清洁绷紧转变成污秽而污浊。

一个湿症的病人,必须用利水渗湿或者是燥湿的方法去治疗,当一个医师这个药物的剂量没控制好,过于损伤人体正常的津液了,也会使人的脸色由污秽污浊转变成蹦紧清洁,由湿症转变成燥症。因此呢,无论是清明爽朗和晦暗滞浊之间,还是清洁绷紧和污秽污浊之间都是可以转变的,只要病情转变了,那么他的脸色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于是有经验的色诊医师,就可以从脸色上把它诊断出来。

在我刚才讲述清浊的过程中,我经常用的一个词叫做滞,阻滞的滞,三点水,一个带字,严格说起来滞属于浊,但是不等同于浊,浊要不然就是暗浊,要不然就是污浊,滞呢,滞是在污浊的或者是暗浊的基础上有深浅不均的感觉,这深一块那浅一块,这叫做滞。

滞一般出现在什么情况下呢?滞一般出现在病人有气滞,比较严重的气滞,有血淤、有结石,出现这些是有形实邪的情况下,那么会出现滞,一旦出现了滞的气色,必须查清楚病人的原因。然后呢加以针对性的治疗。

我有一个朋友,这个朋友是我给他看病的过程中,我们认识的,那么在有一次闲谈的过程中,他来看我,我发现他原本已经比较清明爽朗的面色上,突然之间出现了滞的变化,我说最近有什么情况,我最近什么情况都没有啊,我说咱们去检查好不好?于是呢,做了一项检查,结果发现,他有泥沙样的胆结石。

我们都知道,胆结石是比较难治的病,但是呢,胆结石有两种,一种呢是块比较大的,大家都觉得这个大的比较难治,一种呢是像泥沙一样的,其实泥沙样的胆结石更难治,为什么呢?它块儿再大,我们可以把它排出来,吃中药排石的效果是非常好的,我们也可以把它碎石,我们还可以把它用腹腔镜取出来,我们还可以用手术直接把它取出来。所以呢,把它取掉了,这个病也就好了,没有什么困难,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但是泥沙样的结实非常麻烦,为什么呢?它特别小,你很不容易把它取干净,你即使把它取干净了,它还会再生,你就算把胆囊切除了,肝管里面还会产生泥沙,所以呢,这是一个比大块的结石,还要麻烦的问题,好的,中医有办法。我让他到同仁堂买了二斤四川大叶金钱草,然后每天用1到2两,一开始它喝不惯,让他少喝一些,后来慢慢慢习惯了之后,我让他每天用二两大叶金钱草,把它当做茶叶,每天泡水喝,从早到晚就喝这个四川大叶金钱草泡的水,结果呢,在不知不觉之间,他的泥沙样的胆结石越来越少,逐渐的排除,坚持下去,他的泥沙样的胆结石,逐渐地消除了,于是呢,等到再回来的时候,再看他的脸色,脸上那个深一块浅一块,颜色不均的现象也得到了改善,等到他的泥沙样的胆结石基本上消失了,他的脸色也恢复了正常,所以呢,当我们身体内部,存在着气滞,存在着血瘀,存在着结石,甚至于有一些脏腑出现了增生甚至硬化,或者是肿瘤的时候,我们的脸色都会相应的在相应的部位出现阻滞的变化,提醒医生必须采用行气、活血、利胆、排石,甚至于消积的方法去治疗,只要这些有形的实邪被排除了,那么他的脸色又会转变好了,所以呢,中医相气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甚至于在一定程度上,它比察色的重要性还要大。

所以呢,在中医的古书上曾经有这么两句话,他说什么呢,他说:气至 色不至者生;色至 气不至者死。什么意思呢?他说,一个人的脸上的气色,气正常,即使颜色不正常,这个并没有什么大的妨碍,病人没有生命危险,至就是正常,只要气正常,即使颜色不正常,这个病人没有生命危险,那么什么叫色至气不至者死呢?即使这个脸色是正常的,但是如果他的气不正常,那么这个人很可能是重病,这个重病很可能能够危及他的生命,所以呢,作为一个中医,作为任何一个医生,都应当重视相气,都应当把相气作为自己学习色诊,和运用色诊的最重要的内容,用相气来指导我们的诊察实践和治疗实践,这样就可以提高我们的诊断水平和治疗水平,如果忽略了相气,仅仅盯着人脸上的颜色变化,甚至这颜色变化都不盯着,都不去看,都不认识,那么你的误诊的发生率往往就会很高,你就容易发生诊断的错误,诊断一错,你的治疗肯定就是错误。我觉得我就碰到过这么一个病人,这个病是长期的咳嗽,他见到我面的第一句话是大夫,我痰太多了,我看了看他拿过来的这些处方,一摞处方,大部分都是理气化痰的辛温香燥的药,按道理来说,痰多,脸色应当是污浊的,但是呢,这个人的脸色蹦紧清洁,一派燥像。我就明白了,我说你痰多,容易咳出来吗?这一句话一下引开了他的话匣子,他说,哎哟,我就是咳不出来,我这痰黏的要粘在嗓子眼里头,有的时候咳半天咳不出来,我伸进手去把他给拉出来,拉成丝才能拉出一小点儿,我就是因为这痰咳不出来,所以咳嗽的特厉害,咳得厉害了,甚至于发喘,大家都能够听出来。这个人是湿症还是躁症,这个人实际是燥症,中国人,特别是中国农村的人,有很多人,有一种特别痛苦的病,叫做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一到了冬天就气喘,一到了冬天就咳嗽,一到了冬天就发烧,甚至于支气管炎逐渐发展到肺气肿,肺气肿又逐渐发展成肺源性的心脏病,病人非常痛苦。医学上把它简称为老慢支,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实际上很多老慢支,都是因为医生误把燥症当成湿症去治疗,人家本来是燥症,又给人用大量的辛温香燥去理气化痰,所以造成的,实际上呢?你对这些人仔细地看一看在脸上,他脸上没有污浊的气色,你就不应当用这些药了,可见相气对一个中医来说,对于每一个医生来说有多么重要的意义,相气,还有很多的内容,有些内容甚至于可以判断病人的生死,甚至于可以判断病人的死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