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十五章 香港个人画展

 袁成亮工作室 2020-06-01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香港

凌虚先生作品

  1950年的初春时节,在南国香港一家名为港九酒家的大饭店里,人进人出,显得格外的热闹,不知内情的人以为这里又在举行一场婚礼呢?待走进去一看,只见大厅里挂满了一幅幅形态各异、生动逼真的人物及水草鱼藻画,原来来自大陆的国画家凌虚正在这里举办自已的个人画展。这也是他在建国以后举办的首次个人画展。凌虚将此次个人画展选择在香港举办,在当时实有其难以言语的隐情。建国以后,作为一个无单位的自由国画家,凌虚在经济上还是非常拮据的,家中妻儿常常为温饱而发愁。为了能够挣一点钱补贴家中的费用,凌虚便想利用自已长期以来创作的国画办一次画展。由于当时大陆对传统国画的偏见,认为中国画属“四旧”,是封建落后的,必须要加以改造。在这种情形下,在大陆办画展自然是不可能的,到哪里去办画展呢?凌虚想到岳父以前创办的启文丝织厂在香港还有一个分店,到那儿去办画展自然是最理想不过的了,这便是凌虚将建国后首次个人画展办到香港去的原由。继凌虚在港举办个人画展后,他在上海的旧识如唐云、钱瘦铁、徐子鹤、陶寿伯、张光夫等一、二十个国画家闻知此事,也纷纷仿效来到香港办画展。不久,凌虚又与从上海来的电影导演兼画家但杜宁、张大千学生林建同以及四十年代中国艺专校长张英超在香港思豪酒家联手举办了四人画展。


  此次来香港举办画展也是凌虚首次来到香港,当时不少从大陆来的画家由于种种原因借此机会去了海外,还有不少人在香港定居了下来。但凌虚没有这样做,尽管他也知道,倘若自已举家在香港定居下来,至少在生活方面要比大陆不知要强多少倍,岳父的一家分店还在运行,岳父的许多生前好友也会给他以帮助。然而,香港那种浓烈的殖民地氛围使凌虚感到很不自在。在英国统治下五十年代的香港,正是兵荒马乱的时期,大街上英国殖民者一幅趾高气昂的派头,甚至连印度的“红头阿三”也是狐假虎威,欺行霸市,报纸上隔三差五就有凶杀抢劫的报道,置身于这样一种氛围中的凌虚仿佛又回到了四十年代的旧上海。尽管新中国还面临着许多困难,但是那种当家作主,不受列强欺侮的主人地位却是凌虚所早已企盼的。他谢绝了许多朋友的劝说和挽留,在香港呆了两个月后便决定启程回到大陆,回到记录他人生奋斗历程的上海。

  就在凌虚准备动身回大陆时,他从报刊上看到美国第七舰队开到维多得亚海港的消息。当时,美国在远东正对新生的中国实行全面的遏制政策,由于美国的介入,作为遏制中国重要一环的朝鲜三八线南北早已被战争的阴云所笼罩。难道美国又要对新生中国动武不成?凌虚看着这条消息,心中充满了愤怒,回大陆的心情更加急迫了。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清晨,他和一个亲戚打点行装离开了香港。当凌虚到达九龙罗湖桥关口时,看到对面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以及红旗下荷枪实弹、威武英俊的人民解放军时,他的热血顿时沸腾起来,他迫不急待地拎起包,与亲戚一道急冲冲地跨上了颤微微的罗湖铁路桥。此时的他并没有想到,几双贼溜溜的眼睛已盯上了他,当他走到罗湖桥中央时,几个小偷一拥而上,将他口袋中仅有的五十元路费抢走了。好在亲戚身上还有几个钱,这才免于流落街头的困境。当凌虚和亲戚经深圳到达广州,准备乘汉铁路返回上海时,不想该铁路一段被洪水冲毁,正在进行抢修,这样,凌虚在广州又不得滞留了六天。就在凌虚到达广州的第三天,二战以后最大的一次局部战争——朝鲜战争爆发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