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开眼界!以前香港人是这样回乡过年的!

 百年张裕88 2022-02-03

一位老香港人的记述:

六十年代过年前返乡下,这绝对是件大事,不像现在拿着证件就回去那样简单,而是非常麻烦跟非常严肃的事情!

所以,当年最多只能每年去一次,而且,每次要做的准备工夫多得吓人!

当时就算是在香港寄包裹回老家,家里人都要去香港的国货公司买日用品(必须在国货店买,若是其他英资店,会给海关给扣留)。

图片

最有趣的是,包裹的东西,外面其实是大毛巾,特意用缝纫机给缝制起来,这样的话,老家的亲戚收到包裹后,就可以有多几条毛巾可以使用了!

是的,那个时候内陆物资缺乏到这个地步,相信不是现在这一辈的年轻人可以想像得到的,寄个包裹已然如此费心思,返乡下探亲当然更是隆而重之!

图片

过年前要回去,家人首先要计算下,这一次要运送多少物资,再按家里几兄弟的年龄, 气力,大小来选择要谁跟父母回去过年(一般是母亲回去或父亲回去,其余在香港照顾其他孩子)。

被挑选的孩子听到要回去过年,不少都要“晕”过去!因为他们知道,这绝对不是在旅行,那个时候回乡下绝对是件苦差!

图片

背着一个比自己还要重的背包,拉着或扛着一大件行李,身上穿着七,八件上衣再加一件外套;四,五条裤子;脚上穿的袜子都有三,四对!

为什么要穿这么多?因为这样穿回去乡下,可以一件件脱下来,腾出更多的物资给物资缺乏的亲戚!而且还可以省下包裹费用,辛苦点算什么,内陆的亲人才是最重要的!

图片

那个时候,从香港返回内陆只有一个途径,就是经罗湖去深圳,再从深圳坐火车去广州,然后由广州坐车往你要去的目的地。

图片

你若愿意多走几步,其实还有另一条路,那便是先去澳门,再坐“歧关车”经关闸和珠海往佛山,中山和石歧等地方。

坐歧关车回去广东佛山,那个时候需要两天一夜!回去福建的同学更惨,需要几天几夜,一直到80年代,从深圳坐车到福建泉州都要一天一夜,所以很多人选择坐船去厦门,一票难求!

图片

在六, 七十年代,香港人要经过罗湖的入境管制站,那是一个非常麻烦和费时的程序!家里的长辈不断告诫,过关的时候别乱说话!特别是那个年代,乱说话十分麻烦!

图片

然后反复检查行李,特别是怕万一夹住一份报纸或者其他书刊,那就完蛋了!轻则便会被拒入境,打道回府;重则可能被有关部门扣留调查,这问题是可大可小的!

图片

所以,那个时候返乡下,身上重,内心更重!一大早出发,从尖沙咀火车站挤上火车,那个时候的班次很少,当时住新界的人要到市区,那就已经是翻山越岭了,可想而知!

图片

到了罗湖段,这边叫“英界”,那边叫“华界”,中间一段铁路桥,大家十分严肃紧张挑着行李走着,进入深圳管辖区内。

图片

那时候没罗湖联检大楼,就一间大型的铁皮屋,没有回乡证,没有E通道,只有一张名叫“回乡介绍书”。

图片

证件递交给关员,然后就呆坐在那里等叫名,再按次序进入小房间接受查问,是的,一个个问!从家里的背景以及入境原因等,如无意外,大约十分钟可以过去!

图片

问题是,过关的人太多了,关员太少,别看几分钟,这一趟轮到你的话,至少几个小时才可以顺利走过去。从上午3点起床,到了广州,已经是接近深夜了。

图片

到了广州后,第二天还要拿“回乡介绍书”到派出所报到(这个规定一直到90年代),在60年代的话,派出所要按亲戚登记的人数,给领取相若的额外粮票,这样,内陆的亲戚才可以购买多一点米和肉来招待香港的亲人!

图片

那个时候的广东,只要有亲戚人在香港,那是紧张又荣耀,紧张的是“境外人士”,荣耀的是每逢过年就是收到物资的时候,到了80年代,一只小小的电子表,一罐蓝色的曲奇都可以让亲戚们欢喜上大半天。

图片

而在香港打工的人们,拿到薪水,分配好家庭后,剩下的就是通通电汇回去给内陆的亲人,血浓于水,这句话并非轻描淡写的一个成语,而是承载着满满的回忆。

图片

时光飞逝,那些每逢假期倍思亲的感觉,那些美好的回忆温暖继续留在很多香港跟广东福建老一辈的心里。

图片

疫情下,已经两年无法见面,罗湖的那座铁桥,虽然已经很方便,但相隔着,却是21天的距离。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