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师群体的专业生活方式,决定着学校教育的高度

 江山携手 2020-06-01

 唐江澎,中学特级教师,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

        2006年燠热的暑期,我接任了锡山高中的校长。上任后遭遇的头等大事,是招生告急。招生区域各乡镇的一些优秀学生,因备受关注有的已去意萌生、另觅他途了,需要我们亲自上门劝留、拉回学生。我和书记逐一拜访、诚意劝说,遇到通情达理的家长会婉言相告“再考虑考虑”,遇到养了个考出高分的孩子脾气也见长的家长,少不得吃人家几句堵心的恶言:看看你们才考了几个北大清华,我家这么优秀的孩子,上你们学校不要耽误了!太阳很真实,毒毒地炙烤着,车子在崎岖的小道上颠簸。我对书记打趣感慨:“咱们为拉学生奔来奔去,万一出点儿事,人们该怎么评判我们的生命价值呢?”崇尚唯物论的书记一脸愠恼:“别乱说,不吉利!”

  对此,我想有不少校长会感同身受!当现实的教育竞争需要我们去沿街叫卖的时候,教育人已经丢失了尊严。但又是什么力量驱使着我们放下尊严去毕恭毕敬地争取优秀学生呢?我想,恐怕是我们内隐的教育理解与办学策略出现了偏差。虽然不会明言,其实我们是否太看重优秀学生来装点教育的门面了?我们的教育理解是否依旧是“状元至上”?我们是否也太过迷信高分学生对教育质量的支撑了?“招生辛苦三天、教学轻松三年”的策略,是否会导致办学路径依赖?是否对教师的专业力量过于心虚?就在那一刻,我下了决心,没有必要将教育生命耗费在生源竞争当中,应该确立这样的专业自信:通过发展教师提升教育的品质,让每一个前来就读的孩子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得到充分的发展,让我们的校园像古德莱德所言,真正成为一个“可以称作学校的地方”。让车子掉头,前面的路可能很宽!
这些年的路走过来了,虽然前路悠远,保持前行依然必须是长久的生命姿态。但也需要回望,这里辑录的花束就散发着一路芬芳;如果再找些标志,在路径上刻记行进的里程,将会使人观察到可辨的轨迹从而坚定自信地前行:
——学科发展规划。这是出发前关于发展路径的设计。从2006年版,摸清底子,找准问题,寻求质量突破点;到2009年版,规划课程,推进有效教学,培育学科领袖;到2013年版(规划框架见附),凝练学科宣言,转变学习方式,强化知识管理,培育未来特色。发展规划由重点关注学科成绩向重点关注教育价值渐次转变。国学大师钱穆在论述人生三步骤时,概括出讲生活、讲事业、讲归宿三种境界,其深层的哲理,倒与我们学科规划的三个境界颇有相通之处。讲生活是基本的生存之道,一个学科没有基本质量也就过不了今天;讲事业是探寻专业的技术路径,不能总将我们的生活变成时间加汗水的苦揪,不能把怀特海所说的“让人拥有智慧”的教育活动变成笨重的体力活;讲归宿就是让教育回归“天性”、“人性”,如雅斯贝尔斯指出的那样,“人的回归才是教育改革的真正条件”,如果学科教学永远关注分数就不能赢得明天!
——探索课程变革。这是行进中改革的现实载体。从学校1927年颁定的十大训育标准中,我们提炼出“生命旺盛、精神高贵、智慧卓越、情感丰满”十六个字,作为我们的教育哲学,作为学校课程设计的终极价值指向。于是我们的课程细节,在教育追求的光照下明朗起来、清晰起来,艺术不再关注技能,而是按照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科技、艺术与文化四大领域,设计出自主选择的16门综合体验性课程,将课程指向于学生激情、美感与创意的培养;信息技术课程也不再单是知识的增加与技能的提升,而是俯身为学生项目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服务,变知识传授教学为学习环境给养,将课程指向智慧创造。课程变革的视点从教学、学习转向了生命成长。
——走向专业研究。这是行进者的行为姿态。教师发展说到底是一个专业化的过程。现实中,我们对课程、对教学、对评价很少研究,更缺少专业的研究,没有多少学校在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细分领域展开深入的、持久的、专业的研究,因此,我们都还停留在经验的境地。锡山高中有长期与高校专家团队合作开展教学研究的传统与机制,也形成了依靠科研变革现实的坚定信念与学术文化,我们在受益中进步。这些年来,先从研究课堂教学目标的叙写入手,探索基于课程标准教学实施的技术路径;再以目标导引教学研究为突破,辅以课堂定向观察的专业化听评课制度,提升有效教学研究的品质;近三年探索“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研究,将关注学习结果的理念落到实处。在此过程中,目标分解每一个关键概念的剖析技术,课堂观察每一个量表的设计技术,评价反馈每一项评价证据的采征技术,都是专业的,都需要反反复复研究,而且是基于合作的团队研究。
——形成阅读习惯。我常和老师讲,知识分子是我们的社会角色、专业身份,自古以来人们就将我们称作读书人;我们与此身份相配的基本生活习惯就是读书。武者拳不离手是专业生活习惯,歌者曲不离口是专业生活习惯,读书人手不释卷也是专业生活习惯。读书人不读书而能促进专业发展,而能教人读书,自古及今,未之尝闻!这本来是个常识,可怕的是现如今连常识也需要申说。曾在教师大会上开玩笑,给你面前放一张纸,放一支笔,请你写出最近你阅读的书名、作者名,不假思索就能写出五本六本的,是读书人;抓耳挠腮可以写出一本两本的,也算读书人;想也想不出,只感叹记忆力大不如前的,基本不读书了;听见这一要求就上火,直抱怨工作繁重哪有时间读书的,恐怕已经不是读书人了! 不读书就无法过专业生活,职业倦怠也就随之而来!读书是一种习惯,这种习惯的养成要靠氛围,大家都读书,一个人不读书就失语尴尬,慢慢也会读起来。我们搞“百万百卷”工程,其实就是营造氛围,让读书成为教师自觉的精神追求,从而奠定教师一生厚重的精神底色和智慧品格。经常有人问我,你们怎样督促检查教师读书?我坦言,读一本书就让老师上报书目、写心得体会,只能让教师痛恨阅读,不可能形成良好的习惯。也有人担心,有的教师不读怎么办?我想,不读就不读罢,只要读书的人多起来了,书读的多起来了,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拉拉杂杂扯了这么多,似乎还未入正题;其实我心里一直念着一个主题词:专业生活方式。什么是专业生活方式?是否可以这样界定,指从事某一专业的人员受其专业理解影响而形成的具有专业特征的生活习惯与行事方式。这种定义可能引出许多讨论,但这并不要紧;要紧的是,我们以实践为取向,分析出专业生活方式的基本构成要素,积极探寻形成这一方式的路径与策略,从而让我们专业地生活。这样说来,读书活动旨在养成教师的专业生活习惯,让教师拥有知识分子的生活品位;课程与教学研究旨在形成教师的专业生活方式,让教师生活享有专业人员的专业品质;学科规划与实施旨在建设专业的团队,以优化教师专业生活的生态文化。
读书,研究,团队建设,体现着教师的一种职业境界和教育专业的内在品质,也是促进教师的精神成长和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无疑都是形成教师专业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但,还有最根本的一条——专业信念。离开了专业信念,这一切都会失去动力。
教育究竟为了什么?这是有关教育终极价值的追问,也是奠定教师专业信念的基石。对此的不同回答,直接决定了教师生活方式的价值取向。坦率地讲,如果仅以升学率、名校率为至上追求,仅以考高分为最高目标,那我们的生活就实在“不很专业”甚至“很不专业”,因为我们缺少了对教育最起码的专业理解。
常听到这样的话:教育会让人从上好的小学、上好的中学一路往前走,最后进入那些品牌响亮的大学;在此以后,便是用一张硬当的文凭去赢得一份体面的工作。其实,这种庸常的言语表达的正是对教育价值的一种理解。将这种理解概括归为一句话,即是:教育是为了让孩子上好学校,将来有好工作从而体面生活。坦率地讲,这恐怕是中国当今舌尖底下的教育价值,是当今许多人——从教育官员到基层教师——心灵深处的教育理解!也许这样的表达不是人们常于公开场合言说的教育主张,但生活于现实中的人们,谁没有切身感受过这种理解的无所不在?从事教育工作的人们,又有多少人可以断然否定这种判断曾或多或少地指向了我们内隐的价值追求?
难道这样的价值追求有错吗?其实,这里有一个哲学问题值得探讨。我们给老师分析:通过教育使人体面生活,这的确不错,这也是教育价值的重要方面,家长、社会以这样的价值来判断教育原也无可厚非;但作为专业人员,我们应该明白,家长的价值判断显然基于孩子成长的阶段性特点。比如,婴孩之时,会更多关注身体发育;求学之时,会更多关注学业成绩;成家之时,则更多关注婚姻幸福。如果把各个阶段的期许总括起来深一层探问,不难发现,每一个家长对子女教育的期许都会指向“生命幸福”这一终极追求。因此,教育工作者不能误读人们的观点,把阶段性的期许当作终极的追求。学校教育也是如此,每一个学段都会有肩荷的责任与追求,但我们不能把阶段性的追求当作教育的终极追求。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关于价值次序的讨论。哲学上所谓终极价值是根本性的、终极目的意义上的价值,它应列于价值序列之首,成为价值的根本指向;但终极价值并不必然排斥其他价值。用这样的观点来专业地分析“升学”,就应该明白,“升学”本是教育应有的价值之一,是实现终极价值的一种手段,只是不应列于教育价值之首。既不应该发生价值次序颠倒,将“升学”置于终极地位,使其成为一切教育活动的根本指向;也不应该制造价值对立,认为强调教育的终极价值便必然影响甚至排斥“升学”。
有了这样的讨论,我们应该坚定这样的专业信念:教育的终极价值是为了生命的幸福。哲学家周国平先生的回答也许更为精确,“人生的价值,可用两个词来代表,一是幸福,二是优秀。优秀,就是人之为人的精神禀赋发育良好,成为人性意义上真正的人。幸福,最重要的成分也是精神上的享受,因而是以优秀为前提的。由此可见,二者皆取决于人性的健康生长和全面发展,而教育的使命即在于此。”
许多次,满怀虔敬,恭录德国伟大的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三段话给我们的老师:
——教育是极其严肃的伟大事业,通过培养不断将新一代带入人类优秀文化精神之中,让他们在完整的精神中生活、工作和交往。
——教育,不能没有虔敬之心,否则最多只是一种劝学的态度;对终极价值和绝对真理的虔敬是一切教育的本质,缺少对“绝对”的热情,人就不能生存,或者人就活得不像一个人,一切就变得没有意义。
——在这种教育中,教师的成就几乎没有人会注意到,教师不是抱着投机的态度敷衍了事,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为人的生成——一个稳定而且持续的工作而服务。
这几段话出自雅氏《什么是教育》中“教育的本质”一节。我希望老师们如我一样在对这三段话的默念中开始对“教育的本质是什么”的深远追问,并在追问中坚守专业信念。
毋庸讳言,我们的教育离这样的目标还有遥遥路途,急近功利倾向的牵拉,用膏粱之谋遮蔽生命之树,让本来雍容大度的教育变得短视、浮躁而猥琐。但越是在这样状况之下,我们就越应该让老师们捡起哲学这一专业工具,用“哲学之思开启我们与生俱来的精神之眼”,这是我们坚定专业信念首要的路径选择。我们的基本做法就是如此,让老师们阅读教育哲学经典著作,让哲学为我们提供一种“重要而强大的思想力量”,提供一种“有价值的视角以便帮助人们更清晰地思考问题”;事实上,离开了哲学层面的思考,目光永远停留在考试的圈子里,我们便很难抵达教育本质,也很难突破思维疆埸。
哲学思考的基本策略是对问题进行寻根究底的反思,追问便是最有力的思考方式,在追问中,真理的光芒自会敞亮。2013年版学科发展规划中“学科宣言”的凝练过程,其实就是对学科教育价值的追问过程,是在教育哲学层面让真理敞现的过程。我非常欣赏许多学科老师们的教育理解,也坚信这种信念必将照亮教育细节。雅斯贝尔斯还告诫我们,“如果光谈大原则,就会变成空谈;如果将目光仅仅投注在实际事务上,就会迷失方向,哪怕是最微小的行动也应和终极目标联系起来”;“只有不让遥远的地平线从视界中消失,我们的脚才能迈出有意义的一步”!
有学者研究指出,教师专业发展有一种是“生态取向”,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并不完全依赖于自我,教师总是处于一定的生态情境中的,个人环境、组织环境都能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教师“所处环境特别是教师组织环境长期积累下来的文化的影响将会是无孔不入的”,“正是这种文化为教师工作提供了意义、支持与身份认同”1。这种观点实际是强调群体的文化特质对教师成长的巨大影响。如果换一个角度,我们也应该明确:发展学校关键是发展教师,不是一个教师、几个教师,而是一个群体;教育活动有群体性的突出特征,而教师群体的专业生活方式,才实质性地决定着一所学校的教育高度。

附:

2013年版学科发展规划框架体系 

框架内容

指标体系

信念作风

 

1.学科宣言:有体现学科价值追求的学科宣言,并做出科学阐释;在阐释中能够体现出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观、教育观、学科观及其行动追求。

2.师德组风:教研组长提升自身凝聚力、感召力和影响力的目标;组内有体现良好师德追求的组风并涌现体现组风精神的优秀教师典型。

3.年度规划:每学年有依据《发展规划》的制定的行动方案;教研组长与组员围绕目标规划都有明确的分工和责任,建构良好的合作关系。

队伍建设

1.专业规划:组内教师成长目标与个体发展规划.

2.途径方法:有切实的师德与教风的建设举措,有切实的组内教师学习与提高的途径和方法。

3.重点项目:确立本组教师发展的重点内容,分析本组教师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举措。

课程教学

1.课程开发:形成必修模块课程实施纲要;形成选修I课程开设模块及规划;探索形成大学先修课程体系内相关课程开发的规划;研究学科在选修II课程框架下开发高质量的课程的规划,形成若干课程纲要。

2.课堂教学:明确本学科变革课堂教学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及其实践途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上有具体改进目标,教学改革有项目和抓手。

3.学科质量:有明确的学科教学质量目标或《学科教学质量标准》(也可以是《学生学业成就标准》),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方面有举措。

校本教研

1.教研制度:有常规的教研制度,不断创新教研的方式,不断提高教研的实效性。

2.教研内容:能关注课程标准的落实、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命题与作业等研究,有教材分析与聚焦教学设计能力提高的具体举措。

3.教研方法:有外出研修与交流学习的机制,有个人反思、同伴互助等常态研究的基本制度和方法,相互诊断总结教学风格。

4.教研成果:围绕学校发展和学科建设中的大问题组织攻关,申报课题,完成研究项目;对教师发表论文等物化科研成果的数量与质量有年度计划要求。

知识管理

1.科组档案:建立学科发展大事记载的文献体系,建立完整的个人专业档案。

2.业务档案:梳理公开课、论文等学科业务档案库,归理学科教学资料库。

3.宣传推介:利用各种媒体宣传学科建设成果和教师典型,重点利用“六校联盟”网站等资源扩大学术交流的范围与影响,对宣传内容有记载和规理。

特色建设

1. 特色项目:教研组依据学科发展要求拟订的特色建设计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