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村记忆之宁静

 背后国文 2020-06-02

我们常说回不去故乡,不能不能再到故乡去,而是回到故乡,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虽然故乡变得更漂亮、更干净了,但是记忆中那份美好,那种宁静,特别是那份快乐却无从找到了。

有人说,有两种人最快乐,一个是傻子,一个是小孩,因为他们不多想,简单就是快乐。但我们都长大了,已经回不到孩童时光,好多的事情我们都要牵肠挂肚乃至胡思乱想,所以没法不多想。做傻子倒不会想,自然也不会多想,可我们眼睛明亮,思维清晰,想做个傻子自然也是妄想。当然我们不是找不到快乐,那记忆深处的,永远磨灭不了的旧时光就是我们的快乐。

村子的宁静是一种安祥,一种秩序井然,一种慢条斯理,一种悠然自得。早上,当薄雾、晨曦、鸡鸣犬吠呼醒沉睡的村子后,是一张淡雅的水墨画,有一种空灵,流淌着生动气韵。间或的说话声、脚步声清脆而响亮,和着炊烟在空中划几个圈,倏地远了。

乡亲们都有早起的习惯,早饭也简单,泡一碗饭,一碗炒米,一碗锅巴,放几粒盐,就对付了。田野是乡亲们的主战场,有毒辣的日头,也有和煦的微风,有汗水的挥洒,也有收获和喜悦。抑或是高亢嘹亮的劳动号子,还是桨叶划开波浪的水声,还是劳动间的嬉戏,细雨润物无声,乡亲们默默耕耘,简单又重复的劳动,渐渐让心底归于沉静。

我们坐在教室里,耳边却听到了蜜蜂嗡嗡的声音,也听到了知了不知疲倦的聒噪。一下课,教室内外沸腾了,树上的麻雀叽叽喳喳,与下面吵闹的小伙伴们交相辉映,不断给上空输入一遍又一遍的声浪。

夏日,暑假开始,村子又变成了一幅火热的油画。大人们早在我们熟睡时下地了,我们也被热醒。小伙伴们不约而同,顶着有些耀眼的太阳,踩着有些发烫的尘土,到河里钻几个猛子。现来到自家的瓜田,摘一个浑圆的西瓜,扔到水里,把它推向河岸。一切两半,抱一爿坐到屋后清凉的石板把肚皮撑圆。飞收音机里播放着《岳飞传》,刘兰芳的干净清脆的声音让我们聚精会神,仿佛听到了战场的人喊马嘶。

有时一声惊雷,一场暴雨,风声、雨声、雷声层层叠加,豆大的雨滴砸在厚厚的尘土上啪啪作响,不一会形成了水流,汩汩地流向河沟。鱼儿高兴了,逆着水流向上奋进。我们也兴奋了,与其展开了追杀。雨停了,我们的身子也全湿了,太阳又探出头来,只听到涓涓细流轻快地流淌。

晚上,牛棚里老牛慢条斯理地咀嚼着稻草,毫不在乎身上堆积的蚊蝇。河沟里月光清澈,小鱼在水面划开波光。远处的青蛙此起彼伏,交相吟唱着稻花香里的丰年。我们把凉竹床搬到圩埂上,看月亮一会躲进云里,一会又从云里钻了出来。

冬日,不仅是寒假,还是过年的日子。村民们蹲在墙角享受冬日暖阳是最大的安静,冰冷封住了河道,大雪覆盖了田野,万籁俱寂,一副凝固了的气息。此时村子仿佛又成了一幅版画,黑白分明,条块鲜明。但空气中弥漫着欢快的因子,有生猪被宰杀的嚎叫,有厨房飘出的阵阵肉香,有打谷场上我们穿着新“军装”冲锋的呐喊……

家家夜不掩户,乡亲们也无所争,邻里如亲戚般互帮互助,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安静。人人脸上都堆满笑容,相互嘘寒问暖。每每婚丧嫁娶,响的是鞭炮和锣鼓,流动的是暖暖的温馨。我们跟在大人后面,躲在他们身边,一样的满足和自得其乐。

村子的宁静是一种气息,它吵杂但别样安祥,它杂乱但别有秩序井然,它匆匆忙忙但别有慢条斯理,它若有所失却有一种悠然自得。它像一颗参天的大树,风雨不动;它又像一株小草,默默无闻;它又像树叶间漏下的阳光,静默无声。

今天人们都在喟叹儿童节没有快乐,实际上是没有了心里的那份宁静。即使是孩童,宁静来自不多想,也源于我们周遭的安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