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荆这位老人的手艺

 天读夜看书馆 2020-06-02

大荆这位老人的手艺,真厉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近日,

大荆镇坎头村一名69岁老人

在疫情期间编织出的

一个个带有“清洁卫生”字样的桌罩,

因与众不同,

引得周边众多村民抢购。

竹编




这名老人名叫卢思明,是当地有名的竹编艺人。在他眼里,编制竹制品不为卖钱,而是因为自己热爱这门手艺。

钟情竹编57年
“我12岁开始学习做竹编,到今年57年了。”卢思明说,小时候家里条件差,自己作为家中长子,读了5年书便辍学了,开始跟着姑父的爸爸学习制作竹制品,用来贴补家用。那时的卢思明一心想为家里减轻负担,却没想到接触竹编后,爱上了这门手艺。
那时的卢思明,每天除了睡觉和吃饭,其他时间都用在编制竹制品。他的左手上有一道很深的疤痕,他告诉笔者,这是自己以前一次拿着篾刀削篾条时,因太过专注,周边的人不小心撞了他一下,篾刀刺入手内而留下的,当时缝了7针。
其实,卢思明学习这门手艺的时候经常受伤。竹条带有毛刺,拿在手里摸两下,手就会被刺破。后来,由于日复一日地编制竹制品,他的双手长满了老茧,再加上手法日益精湛,篾条们也逐渐对他“友好”起来。

慢工出细活
走进卢思明的家中,一股清新的竹香扑面而来。看似一个简单的桌罩,从选料、破竹、削篾到编制成型,要经过六七道工序。虽然卢思明有着丰富的编制竹制品的经验,但他追求慢工出细活,就拿桌罩来说,首先把一根竹子剖削成粗细恰当、厚薄均匀的篾片,通过制编、绕、插等一系列程序,至少需要2至3天才能编制完成。
编制竹制品一般选用毛竹,毛竹非常硬,篾性优良,非常适合编制农具及工艺品。卢思明选用的竹子都是4年以上的,这样做出的竹制品才会坚固耐用。在他家的大厅里,摆放着各种长短、粗细不一的篾丝,根据所要做的物件大小,他会选择不同粗细的篾丝进行编制。
卢思明的竹编技术十分高超。很多竹编师傅要求在编制过程中不能在中途有接头,篾头短了些便要返工重来,力求保证竹制品表面的整体美观性。而卢思明在编制中有篾条不够长的就选择接上去,但在编制的成品中却丝毫看不出一点接头的痕迹。
“过去生活资源比较匮乏,家里用的东西都是自己编的。”卢思明说,离他家不远的智仁乡有着非常丰富的竹资源,自己经常去那边采购原材料。几十年来,卢思明用布满老茧的双手不断编制,即使现在不再需要他做竹编养家糊口,但这门手艺已经融入了他的生活了。“我现在的生活很好,不指望靠这个赚钱,现在只是秉持着对竹编的热爱在做。”

迷你竹编受欢迎
“没事就编,编了这么多年,我都习惯了。”卢思明说,虽然现在竹编逐渐退出生活舞台,但工艺品、小摆件仍受人喜欢。从小就喜欢尝试新事物的他一直没有停下脚步,竹编的编制花样层出不穷,但方法万变不离其宗。每想要编制一件竹制品时,他的脑海里会立马浮现出整个编制的过程以及成品的模样,他只需根据具体器物的大小准备篾条,篾条在手中上下不停地穿梭飞舞,雏形便慢慢地显现出来。

卢思明不仅每天在家捣腾,还经常与妻子一起探讨新款竹制品的研发。他的妻子从对竹编一窍不通的“小白”,到现在的竹编小助手,也花了近40余年时间。“有些简单的就交给妻子来做,难的还是我自己来弄,这个除了热爱以外还讲究天赋。”卢思明说,虽然妻子对竹编的天赋不高,但她的一些奇思妙想总是给了自己很多的灵感,像迷你版的竹编就是妻子的创意。
在妻子的建议下,卢思明将篾条削得细细的,按照比例缩小数十倍,编制出一个个玲珑可爱的小簸箕、小洗米篮等等。在去年8月份的一次展览上,他带去的迷你竹制品被抢购一空,这更加坚定了他“守”艺的决心。“现在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找到一个传承人,将这门老手艺发扬光大。”这是老人的期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