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急慢性泄泻,腹痛难忍,迁延反复,15种治疗泄泻的常用药物举例

 药师小华花猫 2020-06-02

药品关系自身健康,切忌自行用药,必须在医师药师指导下科学合理地使用。

出现排便习惯改变、便中夹带脓血等现象时要及时去医院检查以免延误病情。

本文仅介绍6种泄泻的主要症状、选用方剂和常用中成药举例。

中医所称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甚至排大便如水样喷射为临床特征的一种脾胃肠病证。大便排出不成形,像漏出来一样的现象称为“泄”;大便排出时像喷射一样倾泻而出畅通无阻的现象称为“泻”。泄、泻一般会交替出现或者相互转变,所以统称为泄泻。应注意的是中医理论中的泄泻与西医理论中的腹泻不完全相同,不能完全归为一类。

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泄泻

3种急性泄泻和3种慢性泄泻的主要症状和用药举例:


一、『急性泄泻』

1、寒湿泄泻

【主要症状】:泄泻清稀,甚则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食少,苔白腻,脉濡缓。若兼外感风寒,则恶寒发热头痛,肢体酸痛,苔薄白,脉浮。

【治疗方法】:芳香化湿,解表散寒。

【选择方剂】:藿香正气散(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中藿香解表散寒,芳香化湿;白术、茯苓、陈皮、半夏健脾除湿;厚朴、大腹皮理气除满,紫苏、白芷解表散寒;桔梗宣肺以化湿。

外感风寒,腹痛肠鸣,脘闷食少


中成药举例

①、藿香正气液

【主要成分】:苍术、陈皮、厚朴(姜制)、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甘草浸膏、广藿香油、紫苏叶油。

【功能主治】: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胃肠型感冒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支,一日2次,用时摇匀。


②、午时茶颗粒

【主要成分】:苍术、柴胡、羌活、防风、白芷、川芎、广藿香、前胡、连翘、陈皮、山楂、枳实、麦芽(炒)、甘草、桔梗、六神曲(炒)、紫苏叶、厚朴、红茶。

【功能主治】:祛风解表,化湿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食积证,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楚、胸脘满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6克,一日1-2次。




2、湿热泄泻

【主要症状】: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气味臭秽,肛门灼热,或身热口渴,小便短黄,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治疗方法】:清肠利湿。

【选择方剂】葛根黄芩黄连汤(载于《伤寒论》)。该方是治疗湿热泄泻的常用方剂。方中葛根解肌清热,煨用能升清止泻;黄芩、黄连苦寒清热燥湿;甘草甘缓和中。

泄泻腹痛,泻下急迫


中成药举例

①、葛根芩连丸

【主要成分】:葛根、黄芩、黄连、炙甘草。

【功能主治】:解肌,清热,止泻止痢。用于泄泻痢疾、身热烦渴、下痢臭秽;菌痢、肠炎。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克;小儿一次1克,一日3次,或遵医嘱。


②、香连丸

【主要成分】: 萸黄连,木香。

【功能主治】:清热化湿,行气止痛。用于大肠湿热所致的痢疾,症见大便脓血、里急后重、发热腹痛;肠炎、细菌性痢疾见上述证候者。用于治疗浅表性胃炎;肠炎;痢疾。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6克,一日2~3次;小儿酌减。


③、复方黄连素片

【主要成分】:盐酸小檗碱、木香、吴茱萸、白芍。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行气止痛,止痢止泻。用于大肠湿热,赤白下痢,里急后重或暴注下泻,肛门灼热;肠炎、痢疾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片,一日3次。




3、伤食泄泻

【主要症状】:泻下稀便,臭如败卵,伴有不消化食物,脘腹胀满,腹痛肠鸣,泻后痛减,嗳腐酸臭,不思饮食,苔垢浊或厚腻,脉滑。

【治疗方法】:消食导滞。

【选择方剂】:保和丸(载于《丹溪心法》卷三)。方中神曲、山楂、莱菔子消食和胃;半夏、陈皮和胃降逆;茯苓健脾祛湿;连翘清热散结。

暴饮暴食会导致伤食泄泻


中成药举例

①、保和丸

【主要成分】:山楂(焦)、茯苓、半夏(制)、六神曲(炒)、莱菔子(炒)、陈皮、麦芽(炒)、连翘。

【功能主治】:消食,导滞,和胃。用于食积停滞,脘腹胀满,嗳腐吞酸,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口服,水丸一次8丸,一日2次;小儿酌减。


②、加味保和丸

【主要成分】:陈皮、白术(麸炒)、枳壳(麸炒)、枳实、厚朴(姜炙)、六神曲(麸炒)、麦芽(炒)、山楂、香附(醋炙)、茯苓、法半夏。

【功能主治】:健胃消食。用于饮食积滞,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克,一日2次。





二、『慢性泄泻』

1、脾胃气虚泄泻

【主要症状】:因稍进油腻食物或饮食稍多,大便次数即明显增多而发生泄泻,伴有不消化食物,大便时泻时溏,迁延反复,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疗方法】:健脾益气,和胃渗湿。

【选择方剂】:参苓白术散(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砂仁、陈皮、桔梗、扁豆、山药、莲子肉、薏苡仁理气健脾化湿。

脾胃气虚型泄泻需要健脾益气,和胃渗湿。


中成药举例

①、开胃健脾丸

【主要成分】:白术、党参、茯苓、木香、黄连、六神曲(炒)、陈皮、砂仁、麦芽(炒)、山楂、山药、肉豆蔻(煨)、甘草(蜜炙)。

【功能主治】:开胃健脾。用于脾胃不和,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嗳气吞酸。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克,一日2次。


②、参苓白术散

【主要成分】:人参、茯苓、白术(炒)、山药、白扁豆(炒)、莲子、薏苡仁 (炒)、砂仁、桔梗、甘草。

【功能主治】:补脾胃,益肺气。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克(1-1.5袋)。


③、健脾丸

【主要成分】:党参、白术(炒)、陈皮、枳实(炒)、山楂(炒)、麦芽(炒)。

【功能主治】:健脾开胃。用于脾胃虚弱,脘腹胀满,食少便溏。

【用法用量】:口服,水丸一次8丸,一日3次。


④、涩肠止泻散

【主要成分】:膨润土、岩陀。

【功能主治】:收敛止泻、健脾和胃。用于脾胃气虚所致泄泻,急慢性肠炎、消化不良、肠功能紊乱等见上述症状者。

【用法用量】: 口服,一岁至二岁一日4~8克;二岁以上一日8~12克,分3次服用;成人一次4克,一日3次。在两餐饭间服用。




2、脾肾阳虚泄泻

【主要症状】:黎明之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泻下完谷,泻后即安,小腹冷痛,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疗方法】:温补脾肾,固涩止泻。

【选择方剂】:四神丸(载于《证治准绳》)。方中补骨脂温阳补肾;吴茱萸温中散寒;肉豆蔻、五味子收涩止泻。

黎明之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泻下完谷,泻后即安,小腹冷痛


中成药举例

①、四神丸

【主要成分】:肉豆蔻(煨)、补骨脂(盐炒)、五味子(醋制)、吴茱萸(制)、大枣(去核)。

【功能主治】:温肾散寒,涩肠止泻。用于肾阳不足所致的泄泻,症见肠鸣腹胀、五更溏泻、食少不化、久泻不止、面黄肢冷。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9克,一日1-2次。


②、固本益肠片

【主要成分】:党参、炒白术、补骨脂、麸炒山药、黄芪、炮姜、酒当归、炒白芍、醋延胡索、煨木香、地榆碳、煅赤石脂、儿茶、炙甘草。

【功能主治】:健脾温肾,涩肠止泻。用于脾肾阳虚所致的泄泻,症见腹痛绵绵、大便清稀或有粘液及粘液血便,食少腹胀,腰酸乏力,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虚;慢性肠炎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片,一日3次。



3、脾虚肝郁泄泻

【主要症状】:每逢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之时,即发生腹痛泄泻,腹中雷鸣,攻窜作痛,腹痛即泻,泻后痛减,矢气频作,胸胁胀闷,嗳气食少,舌淡,脉弦。

【治疗方法】:抑肝扶脾,调中止泻。

【选择方剂】:痛泻要方(载于《丹溪心法》卷二)。方中白芍养血柔肝;白术健脾补虚;陈皮理气醒脾;风升清止泻。

生气或者紧张时即发生腹痛泄泻


中成药举例

①、痛泻宁颗粒

【主要成分】:白芍、青皮、薤白、白术。

【功能主治】:柔肝缓急、疏肝行气、理脾运湿。用于肝气犯脾所致的腹痛、腹泻、腹胀、腹部不适等症,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等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2袋,一日3次。


②、四逆散

【主要成分】:柴胡,枳实,芍药,炙甘草。

【功能主治】: 透解郁热,疏肝理脾。用于热厥手足不温,脘腹胁痛,泄痢下重 。

【用法用量】:开水冲泡或炖服,一次 9g,一日2 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