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修建松祝桥的澧州才俊孙承松的传奇故事(澧县/孙昌义)

 文山书院 2020-06-02

松祝桥上的金鸭子

文/暖水街老兵  孙昌义

澧州有九水,涔水是其一。

滔滔涔河,奔腾百里,汇入兰江,涌进洞庭。沿途风光旖旎,山秀水青。

在涔水源头不远的地方,一座单孔石桥飞架涔河两岸,如彩虹飞渡,十分壮观。

石桥名叫松祝桥,建于大清乾隆年间。

松祝桥自建成后,它的传说故事就跟它桥下的涔河水一样,长流不断,一代又一代传颂至今。

相传,石桥建成不久,有人看到天黑之后桥上有两支金鸭子一摇一摆,在桥上走来走去。白天金鸭子不出来,只有到了夜幕降临之后,尤其是月黑风高的夜晚,金鸭子双双来到桥上,夜色下,只见两团金光在桥面闪烁,如果一有响动,两道金光一闪,桥面又漆黑一片,金鸭子不知所踪。

就在松祝桥建成的时候,暖水街已经成了名满洈水河上的航运中心码头,古镇也正迎来了它辉煌灿烂的岁月。

在孙家祠堂边上有家小杂货铺子,店主姓孙,老板有个独生儿子,街坊邻居都叫他孙秀才。孙秀才人品好,心地善良,还是有口皆碑的孝子,很受人敬重。

秀才自小读书勤奋,十几岁就考了个秀才,后来又成了澧州书院的一名廪生,只等来年开科乡试,博取功名。

没想到他母亲生了一种怪病,卧床不起。父亲一边照料店铺生意,一边又要照顾生病不起的妻子,实在忙不过来,只好捎信要儿子回家。

秀才的父母婚后很长时间没有生育,四十来岁才生了这个宝贝儿子,夫妻二人对儿子百般呵护,一门心思都用在了儿子身上,没有在意生意发展,一家人靠着小本经营勉强维持日常开销。

孙秀才母亲病后多方求医,也没有多大起色。

一天,听说在闸口往西有位名医,有起死回生的手段,孙秀才赶早从暖水街出发,到了地界打听访问,终于找到了这位奇人。

他给老医生详细介绍了母亲的病情,老医生沉思了很久,才提笔开药方,方子里有几味药比较贵,老郎中反复交待,不能少。

孙秀才二话没说,付了诊费,道了几声谢谢就离开了老医生的家。

眼看天色已晚,孙秀才紧赶慢赶来到松祝桥前,天已黑了下来。一心赶路也没顾上吃点东西,走到桥上,不觉两腿发软,便坐在了桥面。

心想为了给母亲治病,亲戚朋友家借了不少钱,老医生开的救命药方又这么贵,钱从哪里来?再想父母为了他尽历辛酸,自己没有尽孝,也没让他们安享晚年,心里觉得十分愧疚,想着想着抱着头,呜呜的哭了起来。

过了一会,发现身后桥面上一道金光一闪,他回头一看,只见桥面正中,一颗圆溜溜,光芒四射的金蛋正向他脚下滚来,孙秀才俯下身去,捧起金蛋,四下里望了望,漆黑一片,心里一片茫然,这是怎么会事。

正在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时,桥下传来一位老人的声音:“孩子,快拿起金蛋去救你母亲吧!”孙秀才循声望去,桥下没人,只有潺潺流水的声音。

他从头至尾的想了一遍,这才想起刚才把心里想的话全都说了出来,桥下的金鸭子听到后,知道眼前这个后生是个孝子,这才动了恻隐之心。

金鸭子的传说孙秀才也听说过,知道今天是金鸭子赠金救母,慌忙跪下,在桥上磕了几个响头,谢过金鸭子,趁夜回到家里。

第二天,孙秀才拿起金蛋赶到街上的当铺,掌拒一看,金蛋成色纯正,给了他一大袋银子,秀才喜出望外,在药房里买回了汤药,回家细心熬制,两天一过,母亲的病大有好转。

一连又吃了几天的药,母亲竟然能下地走动,一家人非常高兴。买了香烛纸钱,来到香山寺,焚香跪拜。感激老医生妙手回春,感激金鸭子赠金救母亲,感谢了一遍又一遍,这才离开香山寺回家。

孙秀才还清了家里的欠账,也留足了做生意的本钱,还剩不少银子,他全都送给了镇里那些贫穷人家。打这以后,松祝桥上的金鸭子会下金蛋的消息,一下子传遍了西山。再往后,松祝桥很少有安宁的日子。

话说暖水街街头有个財主,他视财如命,十分吝啬,名叫肖奇,背地里大伙儿都叫他“小气”。金鸭子给孙秀才赠金救母的事在镇里传得纷纷扬扬,肖奇听说后,觉得自己发财的机会来了。

他一连在松祝桥上守了七个晚上,每天都是清早回家睡觉,太阳一落山就从暖水街走到松祝桥。夜里漆黑一片,他爬在桥上,两眼直勾勾的盯着桥面,七天过去了,桥上没有金鸭子的影子。又守了两个晚上,金鸭子还是没有出现。

肖奇觉得太辛苦了,每天吃不香睡不好,有心想放弃,可一想到自己很快就会飞黄腾达,富甲天下,立刻又精神起来。

肖奇又守了几个晚上,这一天夜里,更深夜静,他有些困顿,蒙蒙胧胧之中,忽然桥上金光闪闪,金鸭子不知道从什么地方钻了出来。肖奇两眼一亮,迅速从腰间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鱼网,嗖的一声正好把两只鸭子网在了魚网中间。

他一边收网,一边高兴的大声喊道:“我要发财了,金鸭子你每天给我下一个金蛋,很快我就是天下第一富豪,哈哈……”

哈哈还没有打完,金鸭子开了口:“你太贪心了,从今往后你将一无所有。”

话音刚落,桥面一下变得伸手不见五指,金鸭子无影无踪。

从那以后,松祝桥上的金鸭子再也没有出现过。

 “小气”财主空喜了一回,回到家里,一病不起,久治不愈,家财用尽。不久家贫如洗,还背负了一身的债。

松祝桥上的金鸭子是民间传说,无从考稽。

可是西山黄溪坪的松祝桥那是实打实的古建筑。它建于清乾隆乙卯年,也就是乾隆六十年(1795年),迄今二百二十四年。

知道松祝桥的人很多,可是修建松祝桥的人是谁,估计很少有人弄明白。据《孙氏族谱,承松公传》记载:乾隆乙卯,捐三千余金,于黄溪建松祝桥。谁捐的三千白银,孙承松。

孙承松生于乾隆四十四年(1780年),字鹤楼,号云涛。他三岁的时候亲生母亲不幸去世,由嫡母抚养成人。七岁时开始读书,到十五岁时已是学贯古今,才高八斗。俗话说花无百日红,这一年,孙承松父亲事业不顺,遭受很大损失,抚养他长大成人的嫡母也因病去世。突遇不幸他只好辍学回家,十六岁便娶了老婆。

孙承松当家长子,少年老成,休学回家后,同年轻的妻子一起管理家务和家族生意。他时常听人说起,涔河两岸的乡亲踄水过河,发生过不少危险,孙承松与父亲商量决意捐资建桥。马上找来匠人设计,测绘,又以他和兄弟孙承祝的名义,捐出三千两白银,半山杉木。

第二年石桥建成,桥长十二丈,单孔拱石,是澧州境内有名的石桥(现在是保护文物)。一桥飞渡,造福两岸乡里。乡亲们为感激孙承松、孙承祝兄弟俩,为石桥取名松祝桥。

捐资建桥的那年,孙承松刚满十六岁,少年豪气,可见非等闲之人。

嘉庆元年(1796年〉,十七岁的孙承松凭他的学识加上机缘,在布政司衙门找到了一份差事(布政司跟财税局相同,专管财政、税收〉。年轻的孙承松勤奋好学,在自己的职位上发挥出了聪明才智,被推荐到朝庭。

嘉庆三年,孙承松十九岁的那年,嘉庆皇上一纸皇命,孙承松到了双月县当上了县老爷,他是当时中国最年轻的县太爷。不久,又调住京城,在他三十出头的时候就在京城担任五品同知。

聪明,精练,能干,在京城,在朝野孙承松成了炙手可热的年轻京官,嘉庆皇上非常赏识他的才能,要他到福建漳州府任职。

福建漳州云宵地处沿海,当地民风刁蛮,时常发生族群械斗,死伤不少边民。

地方官员无能为力,只好请求朝廷派员抚民。

嘉庆皇上想到了孙承松,派他去漳州云宵分府任职,正四品知府。

上任之前,嘉庆皇上在承德避暑山庄接见他,勉励他要体恤乡民,抚民督案。

那年代,皇上谕旨接见外放官员,这是祖坟冒青烟的特大喜亊。

孙承松诚惶诚恐,来到漳州云宵,接下了一大堆前任留下来的凶案。

不到两个月,接连破了几起大案,缉捕凶犯五十多人,受到满朝官员称赞,嘉庆皇上更是为自己选对了人才而高兴,多次敕令嘉奖。

好景不长,嘉庆二十五年,这位大清第七位皇帝病逝于紫京城,道光帝继位。正是一朝君子一朝臣,孙承松开始步入坎坷人生历程。

道光二年,驻漳浦县的清兵营抓了六个渔民送到云霄府衙,说这些渔民是海匪。

孙承松看过审讯案卷,又详细询问了六个渔民,看出案中许多疑点。

经过耐心查询,最后弄清了事情真相。

原来,两个当地渔民相互商议买卖一条渔船,价格议定后船主将船开往买主的海面,路经一个小岛,被守岛清兵抓住,听说是买卖渔船,以为有钱,向船上几人索要银两,六个渔民怕海盗抡劫,都没有带钱,清兵没捞到好处,硬说他们是海匪,打得几个人皮开肉绽,实在受不了才屈招认罪。

案情刚刚澄清,福建提督差人要将这六个渔民押解省城。

孙承松知道这是军方有意袒护守岛清兵,如果将这六个渔民押送省城,他们必死无疑。为了解救六个贫苦百姓,他迅速结案,放走了六个渔民,结果得罪了福建提督。

提督这人心胸狭窄,时常排挤他。在他五十岁的那年,孙承松愤而辞官回乡。

离开漳州时,沿途百姓清水泼道,万民跪地,都说他是包公再世,当代清天。直到现在,漳州一带还流传着许多承松老爷爱民的故事。

二〇一九年十月
记于长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