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医朱良春治疗肝硬化的经验

 光年中医骨伤科 2020-06-02



来源|青竹医社

 导读 

朱良春先生创制的复肝丸对于早期肝硬化有良好疗效,今天我们节选《朱良春精方治验实录》内容,给大家介绍这个名方!

复肝丸 (治早期肝硬化)

  【组成】


①紫河车、红参须各20克,炙土虫、炮穿山甲片、广郁金各24克,参三七片12克, 生鸡内金、广姜黄各18克;②虎杖、石见穿、蒲公英、糯稻根各120克。


  【用法】


将①组药物共研为细粉末,再将②组药物煎取浓汁泛为丸。每服3克,1日3次,食 后开水或以汤药送服。1个月为1个疗程。


  【附录】


在2006年版《朱良春医集》中,本方用药剂量与用法又有改进。处方:红参须、参三七各40克,土鳖虫、紫河车、穿山甲、姜黄、郁金、鸡内金各100克,研极细末;另用虎杖、石见穿、糯稻根各250克,煎取浓汁,与上药粉泛丸如绿豆大(或轧成药片、散剂、制成胶囊亦可)。每服3克,1日2次,食前服。1个月为1个疗程, 一般服2〜3个疗程,可获稳定或基本治愈之效。


  【功用】


化瘀消,扶正祛邪。


  【主治】


早期肝硬化肝功能损害,肝脾大,或仅肝大,胁痛定点不移,伴见脘闷腹胀,消瘦乏力, 面色晦滞,红丝血缕或朱砂掌,舌暗红或有瘀斑。脉象弦涩或弦细等症。


  【注意事项】


对于肝胆湿热壅遏,转氨酶明显增高者,此丸不宜早用,必须待湿去热清,方可 斟酌用之。

按:朱老曾于1959 — 1962年,拟订复肝散,治疗早期肝硬化肝功能损害的病人60余例,对于改善症状和体征,促使肝功能好转,取得一定疗效。处方在《中医杂志》1963年第8期发表后,各地重复验证,证明其对慢性肝炎之瘕块癥积及早期肝硬化,确有改善症状与体征、促进肝功能好转之疗效。因此,朱老在此基础上加以修改,制成丸剂,定名为“复肝丸”,结合辨证用药,疗效十分显著。

  【方义】


早期肝硬化属癥积、痞块范畴;晚期肝硬化出现腹水者,则属臌胀、单腹胀范畴。现代医学认为肝硬化的病理特点是,肝细胞变性坏死后,出现纤维组织增生、肝细胞结节状再生、假小叶形成,三种改变交错进行。由于结缔组织增生和小叶结构的改变,使肝血管的分布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即肝内血管网减少和血管网发生异常吻合。这种变化常是肝功能不全和门静脉高压发生的基础。这与中医肝郁血滞、瘀凝络脉的病机颇为一致。

近年来,由于免疫学的迅速发展, 发现慢性肝炎和某些肝硬化的形成均与自体免疫 有关,在病程中均有细胞与体液免疫功能异常的表现,而活血化瘀法不仅能扩张肝内的血管,改善肝细胞供血,提高肝细胞耐缺氧能力,对损伤之肝细胞有修复作用;同时还具有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形成,减少胶原物质的分泌,抑制肝纤维组织增生,促进正常免疫功能和抑制异常免疫反应的作用。

从中医辨证角度来说,肝郁血瘀的产生, 和人体正气的强弱是有密切关系的,因此,针对肝硬化虚中夹实的病机,采用扶正祛邪的治则, 拟订复肝丸,益气活血,化瘀消癥。方取紫河车大补精血,红参须益气通络,两味用以扶正;参三七活血止血、散瘀定痛;土鳖虫活血消癥,和营通络;更加郁金、姜黄疏利肝胆,理气活血;生鸡内金、炮穿山甲片磨积消滞, 软坚散结。全方着眼于肝血郁滞、瘀凝脉络的主要病机,着眼于扶正祛邪、消补兼施的治疗原则,又以丸剂小剂量常服之法,补不壅中,攻不伤正,以冀癥积潜移默消,促使肝脾病变的改善和恢复。通过临床实践,疗效尚称满意。虽然观察病案不多,但颇有进一步探索的价值。


临床应用研究表明,复肝丸平调脏腑阴阳,乃取仲景大黄䗪虫丸重药轻投之法。对早期肝硬化患者,因久病体虚,正虚邪恋,有补不耐补,清不能清,且攻不胜攻之患者,尤为合拍。缓缓斡旋,乃虽不大补,胜似大补,虽不大攻,胜似大攻。此丸温消并用,攻补兼施,质气交融,缓急相济。有保肝治本,温养疏导,化瘀通络,消癥散结,化痰利浊等功能。 

按:据邱志济主任医师介绍,借复肝丸或配合煎剂治疗各种慢性痼疾,如浅表性胃炎、甲状腺囊肿、乳腺增生症、乳房纤维瘤、子宫肌瘤、宫颈息肉、结肠息肉及卵巢囊肿等,用之恰当均有理想之效果。值得进一步研讨。

病案一

  肝硬化属肝郁脾虚之证治 


顾某,男,67岁,退休职工。于1972年患急性黄疸型肝炎后,肝功能长期损害,血清白蛋白、球蛋白比例倒置,检查确诊为早期肝硬化,迭经中西药物治疗,效不显著。1974年3月来我院门诊。主诉胁痛纳差,脘腹饱胀,肢乏便溏。视其面色晦滞,苔腻,舌质衬紫,颈左侧有蜘蛛痣1枚, 肝掌明显,脉细弦。触诊肝肋下1.5厘米,剑突下4厘米,质地偏硬;脾大,肋下1厘米,质软,表面润滑。肝功检查:麝香草酚浊度试验10单位,硫酸锌浊度试验14单位,谷丙转氨酶正常,胆红质1.2毫克%,碱性磷酸酶18单位,白蛋白2.8克%,球蛋白3克%。证属邪毒久羁,肝郁脾虚,气血痹阻,瘀结为癥癖。拟用复肝丸,每服3克,每日2次。

煎剂处方:生黄芪30克,当归10克, 潞党参12克,炒白术10克,软柴胡6克,炒白芍10克,炙甘草6克,生鸡内金10克,麸炒枳壳6克,生麦芽30克,石见穿20克,糯稻根30克,每日1剂。服药15天,诸恙减轻,精神较振,仍予原法出入为方。调治3个月,复查肝功能己在正常范围:血清蛋白总数7.2克%,白蛋白4.2克%, 球蛋白3克%。停煎剂,继服复肝丸6个月,自觉症状消失,面色转荣。随访4年,未见复发。

体会:朱老认为,对于肝硬化肝郁脾虚型,治疗重在疏肝益脾,扶正消癥。此型病机是肝失疏泄,气血痹阻,脾运不健,生化乏源。其症肝脾大或仅有肝大,质地偏硬,按之则痛,胃纳减少, 腹胀便溏,四肢倦怠乏力,面浮而色晦黄,入暮足胫微肿,舌色暗红不泽,舌体较胖或边有齿印,脉象虚弦,重按无力。治用疏肝益脾,活血消癥。朱老临床上多用复肝丸配合逍遥散、异功散、当归补血汤加减。常用药物有柴胡、当归、白芍、 党参、黄菟、白术、丹参、炙甘草、广郁金、广陈皮、茯苓等。

朱老经多年的临床实践观察到,早期肝硬化肝脾大,肝功能表现为麝香草酚浊度和硫酸锌浊度增高、血清蛋白改变者,一般以肝郁脾虚证最为多见,用复肝丸配合益脾疏肝方药,多数患者在1〜2个疗程后,可以改善症状和体征,肝功能亦随之好转。

朱批点睛:肝藏血,主疏泄;脾统血,主健运。血之运行上下,有赖于脾气之升 降;脾之生化气血,又依靠于肝气之疏泄。一旦肝脾两病,疏泄运化失司,则肝气郁而血滞成瘀,脾气虚而生化乏源。本例先病在肝,后病及脾,血滞为实,气怯为虚。故以疏肝益脾、补气和血之剂,配合复肝丸标本兼施,以达扶正消癥之目的。——朱良春

病案二

  肝硬化属肝胆湿热之证治 


王某,男,30岁,干部。于1971年春季患黄疸型肝炎,肝功能长期不正常,纳减,倦怠无力, 症情不见好转,形体日趋消瘦。曾在南京、上海等地医院检查,确诊为早期肝硬化,乃来南通诊治。主诉:胁痛纳差,口苦浸黄,牙龈渗血,夜寐梦多。诊脉弦大,苔黄腻,舌质殷红,面色晦滞。触诊肝大肋下1.5厘米,剑突下5厘米,脾可触及,压痛 (+)。责之湿热蕴结,肝胆疏泄失司,迁延日久,进而气滞血瘀,络脉痹阻。先宜清泄肝胆湿热,以治其标。

药用龙胆草、茵陈、苦参、柴胡、生大黄、栀子、黄苓、当归、生地黄、地骨皮、甘草、虎杖、 金钱草、白茅根等出入为方,服药2周,诸症减轻, 苔腻已化,脉象弦细,复查肝功基本正常。改投复肝丸,每服3克,每日3次。间或伍以疏肝养肝、化湿和脾方药。治疗6个月,面色红润,诸恙尽除。检查肝大肋下1厘米,剑下3厘米,质地偏硬,肝功亦在正常范围。恢复工作,迄今一切良好。

体会:朱老认为,肝硬化证属肝胆湿热者,急当清肝利胆,通腑泄浊。此型的基本病机是湿遏中焦,邪从热化,肝失疏泄,移热于胆。其症肝脾俱肿,胁痛脘痞,头眩口苦,纳减腹胀,心烦易怒,溺短而黄,大便秘结或溏滞不爽,并可出现黄疸,苔黄厚腻,脉多弦数。朱老指出,对此型的治疗宜清肝利胆,泄热渗湿。以龙胆泻肝汤、茵陈蒿汤加减。常用药物如龙胆草、茵陈、柴胡、桅子、当归、黄苓、大黄、玄参、白花蛇舌草、虎杖、金钱草、车前草等。朱老特别强调:肝胆湿热证型,谷丙转氨酶明显增高时,复肝丸则不宜早用,否则,往往出现烦热不寐的反应,如复查肝功,转氨酶亦可继见上升,故必待湿热去而后用之。

朱批点睛:肝郁脾湿,久结不解,正气尚实,邪从火化,出现以胁痛、口苦、尿 黄为主的肝胆湿热证。其病理机制是肝胆湿热而影响脾胃壅滞。吴昆的《医方考》云:“肝为至阴,胆无别窍,怒之则气无所泄,郁之则火无所越...故病则气血俱病。”治宜苦寒直折肝胆之火,通利脾胃壅滞之邪。本案病程虽长,癖积已成,但体气未虚,祛邪为急,故以龙胆泻肝汤加减。2周而湿热之邪得泄,继用复肝丸以治其本,获得肝肿缩小之良效。——朱良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