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都会》科幻电影史的第一个丰碑 造价最为昂贵的无声电影

 蔡叔刚 2020-06-02

dean5 发布于: 2012-04-22 18:03

《大都会》德国版电影海报

迄今为止,《大都会》可能是受到关注最多、得到最深入研究的一部德国电影,但同时也是谜团最深、未解难题最多的一部。关于它的许多事实,都没有确切的答案,而对它的读解,也在不同的时代呈现出彼此冲突甚至截然相反的面目。
  
1927年1月,德国UFA电影制片厂启用名导弗里茨·朗历经18个月,耗资500万帝国马克,发动37000名群众演员,耗费200万英尺胶卷摄制完成的巨制《大都会》通过审查,在柏林试映,长度在153分钟左右。同期,负责影片海外发行的美国派拉蒙公司高层看过复制拷贝后,认为故事复杂、片长过长,动手重新剪辑,剪掉了大约四分之一的胶片。

《大都会》英国版电影海报

在德国,《大都会》票房惨淡,UFA参照美国版本剪出了一个长度相近的新版,在当年8月大规模公映。直到上世纪80年代,公众见到的都是重新剪辑后的版本。体现弗里茨·朗最初创作意志的那一版《大都会》,成了一个失落的传说。

《大都会》以DVD的形式重新进入公众视野

从1969年到上世纪末,《大都会》经历了大大小小的修补工程。一度人们认为收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的2001年茂瑙基金会版本,就是当代人在残存胶片上施展的极致了。然而,在遥远的阿根廷,一些电影爱好者看了布宜诺斯艾里斯电影博物馆馆藏的《大都会》之后,却抱怨电影画质差不说,还长得很,有两个多小时。2008年,一位新上任的博物馆馆长听过这个说法,上任后在片库中找到了这个拷贝,发现确实多了大约半小时没见过的内容。

《大都会》韩国版DVD封套

一度茂瑙Murnau基金会保持沉默,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消息证实后,他们再度着手修复,这份拷贝是四十年前转制为16毫米的复本,画质当然远远不如35毫米规格的原版,而转制时没有清理的灰尘和刮痕,也不可避免地留在了修复版的画面上,少数损毁严重的片段,比如大都会之主强?弗莱德森与狂人科学家卢特旺的一场打斗戏,不得不用字幕的形式表现以串起前后的情节。新发现的情节段落插入联合国收录版本,银幕上两种画质的对比更加清晰地表达出作者最初想说,而没能完全说出口的话。

《大都会》原声碟封套

遗憾的是《大都会》原版已经永远丧失,流传于世的版本不计其数,各自声称“最新”“最完整”,西方重构《大都会》原作的努力和对它的研究,已有了中国“红学”的味道,光书目已达八十多页。事实上《大都会》公映半年后,导演就宣称它已不复存在了,因为三个小时的原版被发行商、放映师各色人等自作主张地一剪再剪,可以说除了当年柏林首映式的有福之人外,没人见过《大都会》原貌。

造价最为昂贵的无声电影

《大都会Metropolis》(1927)的构思,根据流传最广的一个说法,是源于上世纪20年代导演弗里茨·朗Fritz Lang的一次美国之行。他和制片人埃里希·波默Erich Pommer到新大陆宣传《尼伯龙根之歌Die Nibelungen》(1924),因为签证问题而被迫留在轮船上过夜,就是在甲板上,他们第一次看到了夜色中的纽约,数不清的摩天大楼灯火通明,每一道光都崭新而充满力量,这是德国人眼里未来都市的蓝本,一座童话城市。

而更大的冲击来自他们抵达洛杉矶之后所亲身感受到的欧洲电影和好莱坞之间的巨大差异——20年代初期德国电影受惠于汇率贬值带来的出口利好条件已逝,UFA(德国全球电影股份公司)如要继续维持高成本的制片策略,必须打入国外市场。现在他们需要一部能体现德国电影制作水准的样板产品。

《大都会》瑞典版电影海报

于是,就有了《大都会》,这部电影承担了为德国电影力挽狂澜的历史使命。朗的妻子特娅·冯·哈布Thea von Harbou是UFA最好的编剧。为了撰写剧本,她做了大量功课,广泛阅读关于未来文化的各种作品,其中包括H·G·威尔斯H.G. Wells和儒勒·凡尔纳Jules Verne的科幻小说。

《大都会》的拍摄花了一年,朗依靠的仍是《尼伯龙根之歌》锻炼出来的成熟团队,壮丽的都市景观则有赖于天才艺术指导尤金·舒夫坦的镜子特技,才得以在银幕上实现。

这是一部令人着迷的科幻片先驱,也是无声电影史上造价最为昂贵的巨制(过去四十年里的波普文化如《第五元素The Fifth Element》(1997)《银翼杀手Blade Runner》(1982)《星球大战Star Wars》(1977)甚至麦当娜Madonna的金属胸罩等,都曾从这部电影中汲取养分)。

《大都会》日本版电影海报

它讲述了未来大都会里的两个社会阶层,建立并策划了整个城市赖以运转的庞大机器的是以强·弗莱德森为首的资本家,他们生活在富丽堂皇的摩天大厦之内;日夜维护机器运转的则是广大的工人团体,他们群居于黑暗的地下城。有一天,资本家之子弗雷德对工人之女玛丽娅一见钟情,追随她进入了地下工厂城。被悲惨景象惊呆的弗雷德决定加入下层工人组织并反抗父亲统治;与此同时,科学家罗特旺制造出一个以玛丽娅面目出现的机器人,试图煽动工人暴乱,彻底摧毁弗莱德森的机器世界……

表现主义烙印比比皆是

一般认为,《大都会》原小说本身情节有诸多混乱和肤浅漏洞,“多愁善感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也太过幼稚,就算在1927年当时也不被看好,英国科幻作家H·G·威尔斯就说它是“一部很傻的电影”,加上任人乱挥剪刀,电影故事变得一塌糊涂,但人们依然争相目睹这部历时两年、三万多人参与、耗资五百万马克、使国家制片厂破产的大片,因为它提供了一次空前壮观的视觉体验。的确《大都会》的布景让人大开眼界,导演借鉴美国二十年代摩天大厦的国际风格,跟艺术指导尤金·舒夫坦设计出了具有史诗般规模的超级未来城市景观,而本片的视觉特效也相当突出,很多手法现在还被实验电影艺术家使用;那段机器人获得灵魂而诞生的场面,光环和闪电的效果至今令人着迷。

另一个使《大都会》流传青史的因素,是它强烈的表现主义烙印。表现主义是上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一系列艺术运动之一,主要特点是以强烈的、扭曲变形的形式,厚重粗放的色彩和大量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艺术家内在的精神和情感的痛苦。

《大都会》德国版电影海报

本片中,夸张扭曲的肢体语言,舞台化、舞蹈化的表演,布景中尖锐怪异的棱角、粗长钢铁线条、高耸的建筑群、倾斜的构图,笼罩一切的厚重阴影……营造出宏大而不祥的氛围。地上和地下两重城市的不同设计,表现出两种生命方式。高楼顶上的奢华娱乐区,空中穿梭往复的飞行器,表达出高高在上的人们快活优裕的生活,而工人们的地下,则是黑暗丛丛,光影迷离,到处是巨型机器的闪光和暗影,坟墓一般的建筑,繁忙中的死寂,黑衣的工人们笼罩在绝望压抑的气氛中,只有十个小时的怪异大钟,粗暴地将地下人们的劳役生活钉在一天二十小时的死循环上。更深的地下布道会场,则是墓穴般的空间,处处是扭曲的、非平衡的形体,仿佛随时都会张牙舞爪地坍塌。虽然《大都会》不是表现主义电影的最高成就,但由于它的经典科幻地位,使得许多人通过它得以对1920年代德国现代艺术运动一窥管豹。

脑,手,心的矛盾

毫无疑问,《大都会》是魏玛时期最重要的一部青年电影。影片中的玛丽亚不能被视为无产阶级革命的煽动者,因为她总是劝工人们继续忍耐,要等待“心”的出现,从而调和“脑”与“手”的矛盾。尽管朗用一种幼稚的浪漫主义解决了统治者与无产者之间的矛盾,但关于“脑”、“手”、“心”的关系,后人总能找到新的角度来理解,使得《大都会》的阐释史成为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

在UFA公司庆祝25周年出版的文集上(当时正值纳粹统治时期),批评者奥托·克里格写道:“《大都会》企图模仿美国没有灵魂的资本主义,还想胜出一筹。这等于是用狂热追赶狂热。难道摩天楼一座座堆起来,美国就会自叹弗如吗?意大利和土耳其禁了这部片……这就是部犹太自由分子企图讨好美国人的布尔什维克电影。”

《大都会》电影海报

有趣的是,纳粹官方对待《大都会》的态度经历了180度大转弯。事实上,纳粹党宣传部部长保罗·约瑟夫·戈培尔Paul Joseph Goebbels曾亲自告诉弗里茨·朗,当年他在一座小镇上看过此片,非常喜欢。而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则直接希望由弗里茨·朗执掌国家电影部门。后来,或许是其出逃激怒了阿道夫·希特勒,再加上他总是热衷于煽动群众的主题,弗里茨·朗的作品被悉数查禁。

《大都会》拍摄现场

1947年,旅美德裔社会学家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Siegfried Kracauer写成《从卡里加利到希特勒——德国电影心理史From Caligari to Hitler. A Psychological History of the German Film》一书,攻击《大都会》是宣扬纳粹的右翼乌托邦寓言。他认为,弗里茨·朗不仅剥夺了大众的思考能力,而他用“心”来拯救“脑”与“手”之间冲突的调和论正是戈培尔式政治宣传的做法,利用掌握人心来巩固统治。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的社会心理学分析被后来的学者认为颇多牵强之处,其痛定思痛反思纳粹罪恶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从魏玛时期所有德国民众头上硬挖根源,是为赋新词强说旧愁。

《大都会》电影海报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大都会》开始被很多人视为典型的后现代主义电影,人们赞扬它用精致的布景和娴熟的视觉风格融合了宏大、强有力的政治批评与卡通式的解决方案。从后现代主义的观点来看,《大都会》的矛盾之处并不是缺点,而是优点与缺点的分裂对峙,这种局面的形成被归于弗里茨·朗和妻子特娅·冯·哈布的合作,而且好的方面总是朗的,坏的方面则都是那个“纳粹荡妇”(弗里茨·朗逃离德国后,特娅·冯·哈布归顺了希特勒政府并参与其宣传工作)造成的。

《大都会》电影海报

这是一部经典中的经典,是至今仍被效法的无声片时代杰作;它更是科幻电影史的第一个丰碑,其影响在后世科幻中处处可见,以及C-3PO形象设计,天行者卢克的假手和《风之谷》中女将军的假手,卢卡斯《TH1138》的地下城市和1138编号本身, 全都有《大都会》的影子。2002年,日本发行手冢/大友/林太郎版《大都会》,更是几代动画大师对弗里茨·朗跨世纪的遥远致敬。

《大都会》乌拉圭版电影海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