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级古建雪藏太原闹市,他的风骨必将傲视天下

 王清茗 2020-06-02

在古晋阳城东北三十里处有一个唐明村,史书上也有称其为唐明镇的。公元979年,宋太宗赵光义御驾亲征北汉,宋军付出沉重代价才得以攻破太原城(今晋祠镇古城营附近),恼羞成怒的赵光义命军士火烧晋阳城,从此古太原城一片焦土。而他又命令爱将潘美驻守在唐明村附近的晋文公庙,而旧晋阳城百姓也随之迁徙于此。晋文公庙经过改修后,成为后世的督军府,即现在的山西省人民政府所在地。


宋太原城示意图

北宋修筑的太原新城,远不及晋阳古城,是一座非常狭窄的长方形土城。城周长仅10里 270余步,土城四周筑四门:东曰朝曦,西曰金肃,南曰开远,北曰怀德。北城墙紧挨后小河,今后小河为北宋时太原城的护城河,城东至桥头街,桥头街因其是北宋时城东门外的吊桥而得名。南城墙在今铁匠巷、起凤街一带。西城墙在今南海街以东附近。


督军府(现山西省人民政府所在地)

由于太原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到宋仁宗在圣三年时(公元1023年至1060年),又对太原城进行了修建。公元1025年太原知州陈尧佐为了防阻汾水泛滥,在汾水东岸筑了长堤,并引水潴成周长五里的湖泊,堤旁湖畔,栽种了柳树几万株,名之曰“柳溪”;东山上长满遒劲葱笼的古柏苍槐,称为“锦绣岭”,自然环境十分优美。所以宋、元时,有“花花正定府,锦绣太原城”的赞语。公元1059年,赵宋又以并州为太原府,府治设在并州治。公元1060年修建了著名的晋祠圣母殿;公元1069年在东山根的马庄修筑了一座大庙“芳林寺”。这两座寺东西辉映,游人香客络绎不绝。据《宋史·地理志》记载:到宋崇宁年间(1102——1106年),太原建制为大督府,至此,晋文公重耳庙,由州治易为大督府。


督军府跨院石狮子

督军府府院坐北朝南,主要由门楼、前院、渊谊堂、会议厅和梅山等组成。明朝永乐十九年(1421年)置山西巡抚衙门,一直到清代都是历代山西巡抚的衙门所在地,1911年10月29日,同盟会山西分会策划起义,宣布独立,推举阎锡山为总督,温寿泉为副都督,成立山西军政府, 1912年3月,袁世凯正式任命阎锡山为山西都督, 1916年,改各省军务长官为督军,阎锡山任督军,从此这里成为了山西王的督军府。抗战初期为第二战区长官司令部。太原沦陷后成为日伪山西省行政公署所在地。1945年日寇投降后,再度为阎锡山府署。40年前,围绕在督军府即现在府东街、府西街两侧,明清时期的道台衙门、布政使衙门、府台衙门、太原府和阳曲县衙门还依稀可见。


督军府院内

如果探寻当时督军府的气势,在清光绪年间的《山西通志》中记载:署前照壁一座,石狮雄峙,左右辕门时列,三座牌坊从东列西排列,东“抚绥全晋”坊,西“提督三关”坊,中“文武为宪”坊。文官厅在左,武官厅在右。大门、二门、西隅有关帝庙、酂侯祠(酂侯即汉丞相萧何),一面东西列书吏房。正北有悬山式大堂五间,上悬康熙皇帝御书“清慎勤”匾额(赐巡抚倭伦)。又挂有御书“保百重任”匾额及“正己风群吏,精心理庶民”对联(康熙赐巡抚苏克济)。雍正御笔“泽润丞黎”匾额(赐巡抚诺岷)及其上谕《恤刑》一道,(雍正八年颁,巡抚觉罗石麟刊)悬于堂中。大堂后为穿堂,穿堂后为二堂。二堂里悬康熙五十二年御书,“宏粹经远”匾额及“抚安千里路,宣布九霄恩”的对联(赐巡抚苏克济)。二堂后为内署,署北建衙书楼,康熙皇帝御书匾额、对联、诗赋、刻石以存。东西各建牌坊,东北隅有显临阁(顺治七年,公元1660年)巡抚白如梅建,按察使钱受祺有记。在横轴线上另有许多附属建筑及东西花园、煤山等,总占地面积为3万余平方米。

督军府 碑

督军府的高高在上气魄并不仅仅于此。更重要的是其重要的文化内涵。在督军府的府东院内,在一排透着历史灵气的格栅门背后,是历代军政、司法档案的存放处,以京剧《玉堂春》闻名的苏三故事的原始档案就完整的封存在这里。不仅如此,在这个山西百姓视为首脑中枢的地方,每次观瞻他,历史雄浑的气息就扑面而来。


梅山钟楼

首先一处花园就叠加着武夫和文人共同的治国梦想。张之洞作为晚清时期治世能臣,在主政山西期间,发动民夫在督军府后堆土造山,筑起高九丈、东西宽九丈南北长二十七丈的假山,名曰“梅山”。后来阎锡山又在此基础上,阎锡山修建了钟楼,并将梅山更名为“进山”,取自《论语》“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之意。


梅山

而在梅山周边,仅各个厅堂的名字就听着让人心醉。梅山中建有“当仁洞”、“随缘洞”,最下层是会议室,名为“邃密深沉之馆”,馆名是张之洞亲笔所题。二层有亭,亭墙园门上方刻有“启明”二字。取自《诗经》小雅谷风之大东诗“东有启明、西有长庚”。“启明”,星名,即金星。黎明见于东方叫启明,意为迎朝。黄昏见于西方叫长庚。煤山正面的小路旁镶嵌刻石“发华”二字,意为迎夕,即夜间赏月之意。正面山腰“当仁洞”,洞顶端石壁上有清嘉庆年镌刻的高3米的“虎”字大碑。洞壁上嵌有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御临的五言《兰亭诗五首》。


督军府 渊谊堂

靠梅山东脉并排建两座碑楼,内耸御碑两通。其中一通为清乾隆皇帝的御笔题诗。其中的一块碑的背后,还刻有历代山西督军的名讳。阎锡山就是曾经指着这块碑对他的红颜知己五妹子说,死后也要将他的名字刻上去,好对山西人有个交代。因为阎锡山当时时常欣赏自省堂后檐悬的傅山先生亲手所书的“可以栖迟”的横匾,是傅山先生亲书。“可以栖迟”出自《毛诗·陈风衡门》中,诗曰:“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可以乐饥。”诗的意思是说,在陈国的衡门之下,可以游玩休息;在泌水之滨,可以高兴地忘掉饥饿。这种热爱国土的精神,是非常可贵的。傅山书此,具有此义。阎锡山观此,自然朝乾夕惕,战战兢兢。

“自省堂”是梅山的核心建筑,即现在令山西人民仰而观止的梅山会议厅。“自省堂”三字由康有为所书,堂内还有仿颜体的“悔过自新”4个大字。值得一提的是,“一·二八”日军侵入上海的战事爆发后,因中原大战败北的阎锡山复出。1932年2月27日太原绥靖公署成立,阎锡山总管山西、绥远两省军政。从民间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开始,再度对其督军府和清代巡抚衙门内的二堂、穿堂、门楼、廊房等建筑陆续进行了翻修改建,均为二层楼结构。新修建筑在形式和结构上带有近代西洋建筑的色彩,但仍不失中国传统古典建筑的风格。它兼容了东西方建筑文化的特点,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梅山

对于往来穿梭在太原城区的居民来说,督军府的门楼是太原标志性建筑。重檐歇山式的二层中式门楼,始终让人们保持着敬畏。在过去那代表的是皇权和贵胄,而现在则是胜利和希望。1949年4月24日太原解放当日,便成立了以徐向前为主任,罗瑞卿、赖若愚、胡耀邦为副主任的太原军事管制委员会。次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太原前线司令部的首长及太原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的领导人徐向、罗瑞卿、周士第、杨得志、杨成武、胡耀邦、李天焕、陈漫远、赖若愚、罗贵涉及、肖文玖、裴丽生、解学恭、康永和等进入太原绥靖公署。徐向前等主要领导的办公室设在二号楼、三号楼。

解放以后,督军府内各楼均经过大型修缮。1952年,人民政府对梅山进行了修整、改造、绿化美化,使其成为省城太原的一大景观。梅山,清朝时称煤山,民国期间阎锡山曾将煤山改称“进山”,但人们一直没有接受这个称呼,解放后人民政府借用“煤”、“梅”谐音改称“梅山”。并将山前的“自省堂”改称为梅山会议厅,还会议厅内做了金字梅花屏风,把毛主席《咏梅》词写在上面作为象征。新建的钟楼高20余米,为钢筋水泥结构,外表呈朱红色,银色边,底座外围设有平台,铁栏环绕,凭栏俯瞰,太原景致尽收眼底。


曾经有解放后工作的太钢老工人表示,当时家住河西,每天步行由后北屯去上班。从汾河洋灰桥(汾河迎泽大桥旧桥,日本人修建,1996年11月1日拆除)进入城区后,首先看到的就是梅山钟楼。钟楼塔身顶部有直径2米的大钟,白天每到正点均发出宏亮悦耳的钟鸣声。钟表顶端焊有红五星,象征着光明进步,它如闪烁的北斗,放射着耀眼的光芒。

近日,在百度贴吧中有人表示,山西省政府将搬出呆了近60年的阎锡山督军府旧址,迁至原63军军部位置;省府迁出后,督军府将被改造为博物馆,向百姓开放。届时,游客们将能在这里触摸山西千年历史,也能看到山西的伟岸和华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