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晋商 山西督军府 国8

 哲齐66 2021-04-12
太原14—山西督军府旧址(国八)


       山西督军府旧址,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府东街101号,史书记载该旧址原为晋文公重耳庙,北宋初年曾为潘美帅府,金、元、明、清均为山西决策者的府邸,辛亥革命后为阎锡山的督军府、山西省政府、太原绥靖公署;抗战初为第二战区长官司令部。太原沦陷后为日伪山西省行政公署所在地。日寇投降后,再度为阎锡山府署。1949年4月24日太原解放,山西省人民政府在此正式成立。民国五年(1916年),各省军务长官改称为督军,阎锡山任督军,因此称督军府。2019年10月16日,山西督军府旧址被列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西督军府旧址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5110平方米,平面呈长方形,分为东中西三路。中轴线建筑有照壁、木牌坊、门楼、东西廊楼、二门、渊谊堂、二三号楼、四号院、五号楼(省政府办公楼)、御书楼、自省堂、梅山钟楼等。东路有东花园、勤远楼等,民国时为阎锡山的私人住所。西路有西花园、晋文公重耳庙等。


       山西督军府旧址2017年9月山西省政府搬迁后,经改造,2020年12月28日以“晋商博物院”的名称正式对开放,免费半年后收费,疫情期间需要预约。第一次没有预约成功,第二次预约1月17日成功,总感觉有些不对劲。到现场后才发现预约的是位于迎泽公园的“晋商博物馆”,督军府是“晋商博物院”,真绕口。督军府改名晋商博物院也曾引起争议,还不如用原名。


       2021年1月17日(星期日),我来到山西督军府对面的小广场,向北远观。


       督军府对面的照壁和仿木牌坊(让位府东街的建设,位置已经南移)。


       山西督军府门楼是民国时期在原巡抚衙门的基础上改建的,建筑坐北朝南,占地170平方米,为二层木结构建筑。一层面阔5间,进深2间,四周围廊,柱中设板门一列,柱头施三踩双昂斗。二层面阔3间,进深2间,四周围廊,檐下四周施木雕斗、耍头、雀替等,梁枋上施清式彩画。单檐歇山式屋顶,黄绿琉璃瓦覆盖。


       经查验行程码、测温,在入口再次预约晋商博物院后,进入督军府。
       督军府门楼内侧,西墙上的省保标牌。


       督军府门楼内侧,东墙上的省保项目。


       督军府门楼后的院落。廊楼位于东西两侧,原为平房,民国时建为二层廊楼。廊楼共4栋,对称布置,砖石拱券结构,均为二层。南部东西两栋的平面呈不规则“工”字形布置,宽9间,内为发劵结构,平顶。外檐每层均出有飞檐,一层四周檐下饰有垂花短柱。檐口部分勾檐翘角。


       东侧的示意图。


       重修的二门,将门楼至大堂之间分割成两个院落。二门两侧是一般官吏出入之处。


       二门侧影。


       二门旁边的国保标牌。


       过二门后的北部东西两栋廊楼,亦为对称布置,各8间,卷棚硬山式屋顶,前檐为上下两层廊柱构造,二层设有栏杆。这是西廊楼(二层民国时期是省财政厅)。


       西廊楼前的两颗古树。


      东廊楼。


       西廊楼前的两颗古树。


       渊谊堂位于督军府前院正中北侧,原为清代巡抚衙门的大堂,民国时期都督府改建为砖木混合结构建筑。


       渊谊堂石砌台基,主体建筑平面呈凸字形,前设卷棚式抱厦三间。主体建筑外观为二层,内部中间为大厅,两侧为承重砖墙筑成的二层楼房,顶部为大木结构组合成的屋顶。


       渊谊堂门前辟面阔三间的卷棚歇山式抱厦,檐周设有龙形雕花,柱头为五踩斗,绿琉璃瓦饰。后檐中三间辟圆拱形门窗,石质门窗框。二层上建有虚廊。


       渊谊堂大堂正立面为石质,由半圆形壁柱、圆拱门构成。中门上方镌有孙中山的“天下为公”石匾。


       改造后的渊谊堂分上下两层,楼上为会客厅,楼下为接待厅。接待厅面宽三间13.6米,进深三间13.2米。厅正中央距后墙2米处建有5米高与顶相接的垂莲柱花罩画龛。


       渊谊堂的东面。


       渊谊堂的北侧(背面)。

   
       二号楼呈凹字形,位于渊谊堂后面。


       二号楼的东南角。民国时期,阎锡山将原大堂后的穿堂、二堂改建为两座二层楼,称二楼、三楼。  


       二号楼的正面。


       二号楼内的楼梯。


       三号楼位于二号楼后面,与二号楼呈反凹字形。

 
       三号楼的东南角。


       三号楼的西南角。


       连接二三号楼二层的西侧通道。


       三号楼的西北角。


       四号院位于三号楼后面。四号院曾于90年代拆除,这次复建。


       四号院的正面入口。


       四号院的西南角。


       四号院的内景。


       五号楼,位于四号院后面。


       五号楼是省领导的办公楼,当年曾跟随入内汇报工作。


       五号楼的西南角。


       御书楼,位于五号楼后面。


        御书楼的正面入口。


       御书楼是清代建筑的一座典雅的小四合院,此楼在清代是珍藏皇帝御旨、批文和重要文书资料的场所,解放后御书楼为省府图书资料室,内有许多珍贵的图书资料,1969年拆除,所有图书资料全部失落。


       御书楼前的西厢房。


       御书楼前的东厢房。


       御书楼是这次重建的。


       自省堂,时称礼堂,又称梅山会议厅,位于御书楼后面。


       自省堂,又称梅山会议厅,始建于民国七年(1918年),建筑风格为西式结构、中式装饰,是一座融合中西建筑特色的现代建筑物。建筑建于石质基础上,面宽9间,进深8间,平面呈“工”字形布置,前后檐7间均为上下两层檐廊,侧面人口布置有西洋式倚门、尖拱窗。两山墙上下设有对称的狭长的窗户。屋顶为传统的卷棚歇山式,四角各建一座单层四角攒尖式角楼,琉璃瓦顶。


       “自省堂”三字由康有为题写。


       自省堂(梅山会议厅)内部四周建有二层木构围廊,厅堂内具有宽阔的空间。


       自省堂(梅山会议厅)内部东南角。


       自省堂(梅山会议厅)外部东南角。


       梅山钟楼,位于自省堂(梅山会议厅)后面。进山楼(梅山钟楼)始建于民国八年(1919年)。进山楼为欧洲哥特式建筑,砖石结构,基座3层,楼体5层。民国九年(1920年)6月阎锡山在进山楼举行过“进山会议”,创办了“进山学校”。

       梅山会议厅旁边进梅山的小门,“梅山”二字,胡富国手书。


       梅山钟楼不开放,只能远眺。

     
       现在的梅山钟楼,其实是1952年省府省府整治梅山,重新修建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新钟楼,高20余米,位于梅山之巅,钢筋水泥结构,外表呈朱红、银白相间色,里呈红边呈银,稳坐于铁栏环绕的平台之上。拾级而上,凭栏俯瞰,太原全城(当年的太原城)尽收眼底。是省城最高的制高点,钟楼上直径两米的大钟,正点报时,悠扬悦耳,顿成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省城一大景观,有着浓郁的时代特色。


       督军府中轴线参观后,来到东花园(不开放)。东花园位于渊谊堂东侧,是清代巡抚衙门的内花园,专供达官贵人休息游览之用。民国时期,阎锡山改建为其私人住处。 
       东花园的西门。


       东花园的北门。


       东花园北面是新建的勤远楼。


       勤远楼原为清代建筑,西阔八间,进深两间,是一座悬山顶、筒布瓦、格棂窗的古典建筑。


       勤远楼的北面。


       来到督军府中轴线的西面。这是西廊楼(工字楼)的北面。









       西廊楼(工字楼)的西面。


       西花园,全部是新建的仿古建筑。看看而已。

     








       谢谢浏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