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城自古平遥:在中国它称第二,没有人再敢说第一

 王清茗 2020-06-03

引言——

“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平遥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这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1997年12月3日,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城,平遥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对他的评价,并堪称其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人类文明的瑰宝”。

来到平遥,可以被一辆黄包车拉入城里。古街里的古屋,古屋里的古董,四合院,县衙,票号,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曲蜒巷,从窗户到栏杆,从斗拱到屋檐,总有古意在缓缓流淌。花园,照壁,木雕,彩绘,石狮,灯笼,都在用自己的古韵,把曾经的时光依依挽留。一重厚厚的古城墙,数叠高高的古院墙,把现世的喧嚣与浮华推远,再推远。
白日里,当年的深巷古街、灰墙老舍,从容地接受一束束日光与目光的检验。而夜间倘若安居斗室,会让人不自觉地想起“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冷”,想起“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想起“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甚至想起“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这就是平遥。古陶、平陶是他的旧称,如今已沉入了历史的谷底。留下的只有号称龟城的一座雄浑浩荡的城池。翻开平遥平面图,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俨然不在,相反却是一片难得的广袤平原,平遥城就雄踞于此。平遥城墙,呈方形,是一个形如龟状的精巧之作。城墙共有六道门。如南门向外探伸,为龟首,门外的两眼水井象征龟的双眼。北门为龟尾,北门的外门向东弯曲,好像龟尾东甩。东西两面相对的四门为四足。其上西门、下西门、上东门的城门曲折开向南方,形似龟的3条腿正在向前屈伸。看上去这是一只正在向南爬行的充满活力的灵龟。设计者匠心独具地把下东门径直地开向东方,意即灵龟的一条后腿被绳索牢牢地绑住拉直了,绳索被拴在了距城东北10公里外的慈相寺麓台塔上,寓意着平遥城风雨太平,长治久安。

古人以龟建城,来源于大禹治水。大禹首先赶走了兴风作浪的水神共工。随后命一只大“乌龟”把一种叫“息壤”的神土驮在背上,跟着自己。这种“息壤”神土,只要放在地上就会不断生长,积成大土堆。“平陶亦即平滔之音”。于是,并州大地上出现了别号龟城的平遥古城。古语云,“麟体信厚,凤知治乱,龟兆吉凶,龙解变化”。神龟终于背负着平遥走向了其最辉煌历史巅峰,和太古、祁县构筑了中国清朝中晚期中国金融铁三角,成为世界瞩目的金融中心。

登上平遥古城墙。这完全不是现代都市里不伦不类还原的一段残墙颓垣,而是周长达十二华里多的完整城墙。城门,城楼,垛口,瓮城,角楼,墩台,皆是当年模样。护城河也依稀可辨。城门下方的那条石板路,路面已斑痕累累。当年方方正正的铺路石,已呈馒头状凹凸,那是无数车轮、马蹄、草鞋和脚板打磨出的岁月印痕。

“当南北之孔道”“冀晋之要冲”的地理位置,曾经让这座城池飘荡起一阵又一阵战火的硝烟,也使它成为商贾云集、市肆喧闹的经贸重镇。曾经有多少晋商在这里施展拳脚,书写出一曲曲跌宕多姿的人生乐章。

城池最初的功用就是避险。城墙,阻挡了斑斑箭痕和刀光火石,从野兽到洪荒,从战争到安居,无不是漫漫旅途中的寄托和期待,一种心灵的寄托和精神的救赎。可是智慧的平遥先人们并不仅仅于此安卧,而是把文明的象征威严的立于城墙,庄严的面对野蛮与洪荒:垛口三千,敌楼七十二,分明代表着孔子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大智若此,大道无形。只是孔子没有看到长治久安,没有看到龟蛇静的和谐。

19世纪五六十年代,太平军与清军大战,烽火燃遍大江南北,直逼京津地区,交通阻塞,一来一去的军饷都无法运到。咸丰十一年(1861年),京城应收到“京饷”700万两,但到秋天,仅仅收到100万两左右。各地官员焦急如焚,因为其后果轻者丢乌纱,重者断头。皇上和文武百官也急得团团转,就连三宫六院的娘娘也大喊“饿肚子”。皇上只好提笔批阅:同意“设法汇兑”。于是,之后的三十余年间,经由山西票号汇兑到北京的“京饷”高达6000多万两,平均每年190多万两,其中大多来自平遥。

这可以说是对现代银行业的一种启迪。其实大约在西方国家邮政汇兑业务诞生半个世纪之前,山西平遥的票号已经“汇通天下”了。余秋雨在《抱槐山西》一文中写到:“在上一世纪乃至以前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中国最富有的省份不是我们现在可以想象的那些地区,而竟然是山西!直到本世纪初,山西,仍是中国堂而皇知的金融贸易中心。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城市里那些比较象样的金融机构,最高总部大抵都在山西平遥县和太谷县几条寻常的街道间,这些大城市只不过是腰缠万贯的山西商人小试身手的码头而已......

在山西最红火的年代,财富中心并不是在省会太原,而是在平遥、祁县和太谷,其中又以平遥为最......我知道首先该找的是平遥西大街上中国第一家专营异地汇兑和存放款业务的票号——大名鼎鼎的日升昌旧址。这是今天中国大地上各式银行的‘乡下祖父’,也是中国金融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的所在。”

这“乡下祖父”日升昌旧址坐落在平遥古城西大街南侧,建筑基本保存完好,现已辟为中国票号博物馆。日升昌票号由西裕成颜料庄转业而成,清道光三年(1823年)成立,次年开业,大掌柜李大全,经理雷履泰。1932年衰落,拥有108年发展史。从白银36万两原始资本积累,到最多时达1500万两白银。黄金时期年汇兑总额高达3800万两白银,其经营网点遍布除东北、西北以外的整个中国。从前院中柱的楹联“轻重权衡千金日利,中西汇兑一纸风行”上即可管窥票号曾经有过的辉煌。

“山右积习,重利之念,甚于重名,子弟之俊秀者,多入贸易一途。其次宁为胥吏,至中材之下,方使之读书应试。”这是清代一位叫刘与义的山西巡抚在给皇帝的奏疏中,对当时三晋的人才观所作的精辟分析:出类拔萃的人才首选贸易金融;稍为逊色的多作幕府笔吏;中等以下的人才方去读书应试,如此重利轻名之念形成于大一统的明清,此时的山西政治气候冷漠沉寂,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商贸异常活跃繁荣,人才济济、群贤毕至。尤其是清代道光年间平遥人雷履泰天才般地创立票号以后,晋商在全国呼风唤雨,汇通天下。以至后世俊秀,争相攀效,多入商界发展。三晋由此成为海内最富。而平遥顺理成章的成为中国金融界的翘楚。

东家多财富,伙计多才干;东家求暴利,伙计求发展。这首早先流传在平遥之间的童谣真实的说明一个天才的东家和一个天才的伙计相结合,就产生了天才般的事业奇迹。这就是让西方世界瞠目的汇兑防伪密押技术。异地汇兑最重要的是防止假冒,日升昌创造的守密与防伪技术可谓妙到极绝。它应用汉字代替数字的技巧,为中国所独有。在日升昌有一份当时密押的复制品,看上去像是以打油诗形式告诫雇员的工作守则,实际上却是一种密码指南。“谨防假票冒取,勿忘细视书章”,这12个字表示每年12个月;“勘笑事情薄,天道最公平,昧心图自利,阴谋害他人,善恶总有报,到头必分明”,这30个字表示每月30天。

“赵氏连城壁,由来天下传”则是1至10的数字代号;而“国宝流通”表示“万、仟、百、拾”四字。假使某人3月6日,汇银7000两。依照密押,3月为“假”,6日为“天”,7为“来”,仟为“宝”。那么“假天来宝”四个字就是这笔汇款的全部信息。不知情的人说什么也看不明白,而日升昌分布在全国各地分号的工作人员却是心知肚明,一目了然。

票号中的汇票、账薄、记事等均用传统的笔墨书写,字迹工整,颇显功力。票号的重要凭证有指定专人用毛笔书写,其笔迹要通报各分号,要令各分号熟识辨别。用毛笔书写的银票、汇票等重要凭证,字迹很难模仿涂改,安全性高,以致中国兴起新制银行后,虽汇票和支票都改为钢笔,但经理签字仍用毛笔。更为独特的是,汉字大写的数码和用汉字代表数字的密码等都是世界金融史上独特的东西。实在叹为观止。

印章艺术同样十分精彩。印章在中国汉字的书写中用于落款题识,并成为一种特有的艺术。在票号的经营中印章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应用内容非常丰富。如汇票上用的票号字号章、数字金额章、年号章、日期章、收银章、付银章,用于“印结”(保函)的印结章,当然还有信函、记账而且至今银行还用的人名章等。

除此之外,汉字书写中所用的毛笔、墨、砚、印泥、镇纸、笔架、笔洗等在票号经营活动中更是一样不少。这些书法工具应用在中国货币流通、金融活动中的各个方面,其功用一定超出了前人所想象。虽然这些书法工具在金融中的作用已被珍藏在逝去的历史中,面对今天的金融活动已经电子化,信息化,多了效率和速度,但总感觉少了些精彩与生动。

由此,一方平遥城不仅承载着青砖灰瓦的历史斑驳,更重要的他继承了华夏文明的精髓,成为发轫之端,发扬光大之中流!流连于深宅大院的太师椅、盖碗茶、推光漆首饰盒、中堂对联、屏风字画,无一不存于匠心独具、文心弄巧之中,感受的也不仅仅是平遥曾经的辉煌,还有智圆行方的人文性格。他成为清渊流碧,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后世。这样也就不难理解平遥长盛不衰的原因了。

发生在这古城墙下的的故事,是导游们津津乐道的话题,然而,他们的述说大同小异,又过于简略。一年年一代代,这里的每一块石头每一道城墙都有故事,恐怕再会说的导游,也难以道尽这座古城的内蕴。

真正的了解平遥,就必须兴致在这里呆上一段时日,静静地与这些石头、城砖、古建倾心交流,这座古城的丰富与厚重,才会从更多的侧面展现出来。于是平遥国际摄影节应运而生。这是站在城墙之上用光与影浓缩着世界和历史,完全把刀光剑影、商贾兴衰和民风国运联系起来,把世界融进了平遥,平遥再一次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龟乃长生之物。龟城乃不老之城。如今的平遥城游人甚蕃,假日里更是游人如潮,摩肩接踵。徜徉在这历史的城墙之下,面对真情实景的明清街景,遥想当年孔子的风餐露宿,三千弟子的碌碌奔波,又有哪一位不会不发远古之幽情,不赞叹平遥的新生,这又何尝不是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



有理想的行走
有态度的行走

风景的行走
王清茗
行走山西
微信号:xzsxwqm

公众号:行走山西

如若侵权,请随时告知。不敬之处,纳请海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