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智慧:用人除了要看品德和能力,个性也会决定事情的成败!

 传统文化管窥 2020-06-03

在《史记·越世家》中,司马迁记载了一个“陶朱公长子吝金害弟”的故事:



陶朱公就是范蠡,他帮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之后,功成身退,转而经商,并成为巨富。

后来,他的二儿子因杀人被囚禁在楚国。陶朱公想用金钱去赎回儿子的命,于是决定派小儿子带着大量钱财去楚国办这件事。

大儿子听说后,坚决要求父亲派他去,他说:“我是长子,现在二弟有难,父亲不派我去却派弟弟去,别人一定会以为我没本事!”并声称:如果不让他去,他就自杀。

陶朱公的老伴儿也说:“现在你派老三去,还不知道能不能救回老二;倒是你不派老大去,老大就会死,你好好想想吧!”陶朱公不得已,只好派大儿子去办这件事。



临行前,他写了一封信让大儿子带给他在楚国的好友庄生,并交代说:“你到楚国之后,就把钱都交给庄生,任凭他处理,一切要听从他的安排!”

大儿子到楚国后,找到了庄生,发现庄生家徒四壁,院内杂草丛生;不过他还是把钱和信交给了庄生。

庄生说:“你尽快回去吧,不要留在这里。即使你弟弟出来了,也不要追究其中的原因。”

大儿子告辞出来后,心想:“把这么多钱留给他,如果二弟不能救出来,岂不是吃了大亏?”于是决定留下来听候消息。



庄生虽然穷困,但却非常廉直,楚国上上下下都很尊敬他。陶朱公送的钱财,他也不是有意要接受,而是打算等事成之后,再把钱还给陶朱公,以表示其诚信。陶朱公的大儿子不了解情况,以为庄生无足轻重。

庄生找了个机会进宫,向楚王进谏说:某某星宿相犯,这对楚国不利,只有广施恩德才能消灾。楚王素来相信庄生,于是听取了庄生的建议,命人封存府库,施行大赦。

陶朱公的大儿子听说马上要大赦了,二弟理所当然会被放出来,便觉得给庄生的金银白白浪费了;于是又去见庄生,向庄生要回了钱财。还非常得意自己没有花钱就救出了弟弟。



庄生觉得自己被一个小孩子作弄,很是恼怒,便又进宫见楚王说:“我那天说星宿相犯的事,大王准备修德回报。今天我在外面听人说,富翁陶朱公的儿子在楚国杀人被囚,他家里拿了很多钱财贿赂大王左右的人,所以这次大赦并不是大王怜悯楚国的百姓,而是在为陶朱公的儿子开脱罪责。”

楚王大怒,于是下令先杀掉陶朱公的二儿子,然后再施行大赦。结果,陶朱公的大儿子只好带着弟弟的尸骨回了家。



大儿子回家后,陶朱公大哭道:“我早就知道他一定会弄死他弟弟的!他并不是不爱他弟弟,而是实在不忍心舍掉钱财啊!

他打小就跟我一起谋生,那时候我还没发达,他亲眼见过我谋生的艰难困苦,所以十分令惜钱财;而小儿子一出生就见我很富有,生活非常富足,挥金如土,所以他并不看重钱财。

我之前之所以打算派小儿子去楚国,就是因为他能舍得花钱;而大儿子不能舍财,所以终究害了他的弟弟!“



古人识人,不仅要看他的品德和能力,还会从性格上来辨识人才。因为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也就是他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对于事情的成败同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准确把握人才的个性,安排他们做相应的工作,是一个卓有成效管理者的必备素质!

    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