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代诸葛弩——历史、军事(2020/06/01)

 昵称535749 2020-06-03

王孟源

事实与逻辑 昨天 09:15

30多年前刚到美国的时候,我并不确定会在这儿待多久,爲了不浪费这趟人生经历,我自问美国有什么台湾不容易接触到的活动,结论是枪械(“射”)和驾驶飞机(“御”),我选择了后者。其实我并不是不喜欢射击,只是更偏爱技术性高、噪音小、危险性低的弓箭,所以在美国定居之后,也想过要练习射箭,可惜住家附近找不到合适的靶场。这是因爲美国人拿弓箭当嗜好的,绝大部分是爲了打猎,而不是Olympic式射靶。我不认爲残杀野生动物有什么趣味可言,连带著对狩猎用的弓箭和靶场也意兴阑珊。

不过弓箭是古代战争中的主要兵器之一,它的设计和製造是军事史学的重要成分,所以我也一直从这个角度出发而有所关注。例如连发弩发明于中国,在国外也广爲所知,一般称爲“Chu Ko Nu”“诸葛弩”,这是因爲连发弩虽然在战国时代已有应用,但是诸葛亮对其做了深入的研究和改进,因而得名。《天工开物》记载了一个诸葛弩的版本,但认爲它的射程威力不足,不适合军事应用,只能居家防盗;这可能是个小型弩,古代的军用连发弩应该会牺牲射速和便携性来获得足够的杀伤力。

近年来,一些欧美的业馀历史爱好者开始仿造古代的冷兵器,以便获得更精确的性能参数,瞭解其优缺点。他们往往把自己的研究过程和成果发表在《YouTube》上,与大衆分享。我特别注意弓箭类的资讯,例如英国人Tod’s Workshop(参见https://www./watch?v=DBxdTkddHaE )曾经複製了从1545年沉没的英国战船HMS Mary Rose上发现的长弓,请来一位业馀长弓手(这些长弓的拉力Draw Weight高达160磅,比一般现代猎弓的60-70磅高出甚多,非有十年以上的苦练无法拉动),对著一面中古骑士胸甲(由另一位专门仿造中古护甲的业馀爱好者,根据1390年法国Cherbourg的原物所做的精确複製,从钢材到尺寸都忠实再现;正面厚度2.5毫米,侧面1.5毫米)在中近距离进行多次试射,发现无法击穿其正面。著名的1415年Agincourt战役中,英国长弓大破法国重甲兵,其实源自法军群龙无首,没有统一的指挥体系,结果一窝蜂地衝进英军预设的袋型阵地,使得英国长弓手得以攻击法军队形的侧面和背面,这才成爲一面倒的局面。

另一个研究的方向,是利用现代知识和工具来改进冷兵器的设计和製造。在弓箭方面,最知名的是德国人Jörg Sprave,他的标志性发明就是受诸葛弩啓发的连发弩,不过他爲了改进射速,采用自由滑动的中间支撑,拉弦和发射姿态和弓相同,而不像传统的弩。Sprave的滑动弩可以是纯中世纪的版本(亦即只用当时就有的材料;参见https://www./watch?v=d6-UotZevrs),也可以搭配现代的複合弓(Compound Bow,我会在下面几个段落介绍它的技术原理;蒙古的Composite Bow也被翻译成複合弓,很容易造成误解;Sprave的作品参见https://www./watch?v=NTJnyQ-bZLU)。它的射速高达每秒1.5发,比长弓的射速(大约每四秒一发)快6倍,必须用杠杆拉弦的诸葛弩就更不用提了。在射程威力上Sprave也没有在机械上做牺牲,纯粹受射手肌肉强度和耐力的限制,不过初始动能不如传统的弩,这也是本文要讨论的改进方向。

这里我先解释一下弓弩的物理原理:它基本上是一个弹簧,所以一般来説弹力和拉距成正比。弓的最大拉距(Draw Length),由射手的臂长和肩宽决定,普通在22-30英寸(550-750毫米)之间。到达最大拉距时拉力(Draw Weight)也最大;前面提到现代猎弓的拉力在60-70磅,也就是270-320N之间,而中世纪晚期的英国长弓,拉力达到160磅,相当于720N。取拉距的最大值(古代军队的弓箭手通常是选个子最大的壮汉来充任,因爲弓箭的威力对操作人员的体型和力道最敏感)750毫米,每次拉弓所需的能量高达270J。弓把弹性位能转化为箭支动能的效率,主要由弓和弦的材质决定,现代大约是90%,古代可能比较接近80%,那么长弓发箭的初始动能约爲216J。当时的木箭加铁製的穿甲头,总重为80g(根据来自HMS Mary Rose的样本),对应著73m/s的初速。

我在《人类的起源》一文中曾提过,已知最早的弓箭在7万年前出现于南非,是仅次于长矛的古老武器。最早的弩则出现在600BCE的中国,到500BCE希腊也有了自己的版本,可能是独立发明的。弩比起弓的好处,主要是它对射手的体型、臂力和技巧要求低得多,可以在几分钟之内教会一个刚被徵召来的农民。这是因爲它可以藉助辘轳(Windlass)或杠杆来拉弦,然后用扳机来维持待发状态。相对来看,长弓高达160磅的最大拉力就发生在待发姿态,连职业长弓手都不可能维持超过几秒,所以他们通常是随拉随放,而这就减低了瞄准的馀裕。中古欧洲的重型弩,拉力可以高达1250磅(5600N,参见https://www./watch?v=MMoL_SBD6gw ),这时的拉距是6.5英寸(163毫米),弹性位能456J,初始动能365J;如果使用重50g的弩箭,初速可以达到121m/s。弩的主要缺点,在于射速低,所以连发机制对弩的意义比弓更为重大。

前面解释了长弓的主要缺点,在于最大拉力发生在待发姿态,这对需要精确瞄准的山林打猎(如果没有命中心肺要害,猎物往木丛里一鑽,追踪起来就有困难)影响较大,在军事上因爲可以齐射反而不是太大的问题。最早的解决方案是反曲弓(Recurve Bow,即弓的两端向前反曲,例如古代的蒙古弓和现代的Olympic竞赛用弓),它可以使拉力的增加慢于拉距,在同样的最大拉力和拉距限制下,总能量增加20-30%。

500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1969年,美国人Hollis Wilbur Allen发明了Compound Bow,利用特殊形状的滑轮(上图)来改变拉力对拉距的函数曲綫,典型的如下图,来自一型叫做Elite Envy的複合弓。这里最大拉距被设定为22英寸(550毫米),最大拉力71磅(320N)不是发生在最大拉距上,而在大约1/3处。待发状态拉力只有20磅,一般人也能轻鬆维持一段时间。居上的曲綫是拉弓时的拉力函数,其下的面积是总弹性位能(约爲320N*0.55m*0.8=141J);下面的曲綫则是放箭时的推力函数,它所包下的面积是箭支的初始动能(约爲141J*0.9=127J)。发射30g重的碳纤维箭支,初速达到92m/s。打猎有效射程一般在30m左右(主要受准确度限制),用锐利的Broadhead箭头来射野猪,如果没有撞上骨头,有时可以对穿躯干。

500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相同的拉距和拉力条件下,现代的複合弓能产生比英国长弓高将近100%的初始动能,而维持待发状态所需的力道只有30%。当然,如果像Sprave那样,用複合弓来拉动滑动弩,那么因爲有扳机,所以待发拉力完全不成问题。

总结来说,一个体型中等、体力一般的现代人,即使在现代複合弓效率加倍的帮助下,仍然比不上中古时期专业的长弓手。Sprave的滑动弩只是进一步提高射速、消除待发拉力,在威力上没有帮助。那么是否有更进一步的巧妙设计,能在维持高射速的前提下,大幅提升初始动能,甚至到能正面击穿中古板甲的地步呢?

Sprave注意到他的滑动弩比起传统的弓弩多出了一个前推复位的动作,他灵感一来,觉得可以利用这个多馀的衝程来做机械功,纍积额外的弹性位能。于是他加装了一个阻力弹簧,在推杆的过程中积蓄能量,在拉弓的阶段释放出来,想象中似乎可以帮助射手拉动更强的弓。他后来把弹簧换成弓,整个装置由两个方向相对的反曲弓组成,本月又把反曲弓升级为複合弓(参见https://www./watch?v=thMxjrMS-Go),观衆们大呼爽快,但其实深入思考一下,就会明白他还没有摸清楚正确的设计方向;这是因爲他是个Tinkerer,主要靠试错来摸索,没有从原理上仔细思考。

500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上面是Sprave二衝程滑动弩的拉力函数图;这里我们考虑一个拉力複合弓和推力弹簧的组合,并假装弓和弹簧的能量转化效率都是100%。红綫来自複合弓,蓝綫是弹簧,绿綫是两者共同作用下的净力。Y轴的正向是拉力,负向是推力。在发射上一发弩箭之后,我们处在循环起点A。然后射手的右臂向前推动滑杆,逐步剋服弹簧的阻力,一直到弹簧的最大伸展点B。这时滑杆和弹簧解开连锁,继续自由前进到最远点C。接著滑杆勾上弓弦,后拉到D点,弹簧解锁,开始帮助射手拉弓,所以净拉力一下子大幅降低到E点。当射手把滑杆拉到代发位置F,扳机扣住弓弦,拉力回归到零,也就是原本的起始点A。

我们的目标是在保持拉距和最大拉力/推力在局限范围内的前提下,将初始动能最大化。但是这里初始动能(即红綫下的面积)并没有增加,拉距没有改变,而最大拉力/推力只是从71磅降到60磅(B和D点)。可见这个版本的二衝程连发弩以增加总重和複杂性为代价,并没有获得性能的大幅提高。

当然,一旦把拉力函数图画出来,应该已经有读者能看出Sprave的失误何在。最高效的设计,是在两个方向都使用複合弓,以获得平坦的拉/推力曲綫,而且这两个複合弓应该有相同的拉距,但是相差刚好一倍的拉力强度。如果蓝綫是像红綫一样的梯形而不是锯齿形,深度又只有红綫高度的一半,那么就可以把最大拉力减半。换句话说,在同样的拉距和拉力条件下,初始动能可以倍增。Sprave尝试了複合弓+複合弓的版本,但是没有想清原理,两个弓拉力强度相似,只是稍微调整了拉距,结果损失了效率增益的大部。

其实我注意到这个滑动弩还容许另一个改进,就是可以把拉距也加倍。请注意,Sprave的设计在上图C点对应著射手的双臂向前平举并排,其实完全可以让右臂继续前推,左臂后拉,等达到左手发弓的姿态,再转向完成拉开主弓的第二衝程。如此一来,整个循环的X轴加长100%,初始动能也因此而再获倍增。

总结来说,一个正确设计的二衝程滑动弩,可以容许普通人在射速更高的条件下,达到一般複合弓4倍的威力,亦即大约508J的初始动能,这是长弓的两倍半,比重型弩还要高40%,甚至高于Glock 17手枪的枪口动能(490J);百米之内要击穿任何中古钢甲,完全没有疑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