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亭外,古道边的《送别》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吗?

 马话城 2020-06-03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大家知道这首词,大概都是通过那首歌《送别》,那么今天我们来品味一下这首词作者的故事。


1、作者简介

李叔同,清末民国初期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1880年,李叔同出生在天津一个良善富裕的家庭,父亲当朝为官。

他自幼聪明,六岁那年,读《昭明文选》就朗朗成诵。很快,他就被人们誉为神童!

直隶总督李鸿章见到他时,满是惊喜,曾言道:“此子天赋极高,日后定是旷世奇才。”

2、别离爱人

1918年,杭州西子湖的白堤上两艘木舟逐渐接近。

一位清瘦的僧人与一位穿和服的年轻女子四目相对,静默不语。

年轻女子一脸愁容凝视着僧人,终于开口:“明天,我就要回国了。”

僧人说:“好。”

女子无语凝噎:“叔同……”

僧人回答:“请叫我弘一……”

女子泪流满面:“弘一法师,请告诉我什么是爱?”

僧人回答:“爱,就是慈悲。 ”

3、忆往昔

青年时期的李叔同,他熟读诗词歌赋,精通书画戏剧、金石篆刻,还结交名士,客串京剧。此时,情窦初开的他,认识了天仙园的名角杨翠喜,两人你侬我侬。

可惜,好景不长,杨翠喜被袁世凯花10万两买下,送给了亲王。

后来因参加改革而被牵连,被迫离开天津来到上海, 由于李家在上海有钱庄,他以富家公子身份,与沪上名流交往,尽情挥洒诗情,作词作歌,其文笔豪情在圈内数次争夺头彩,是公认的才子。与好友结成“天涯五友”“金兰之交”之名。

数月之后,李叔同加入了城南文社。

后来在蔡元培的指导下,李叔同在校期间先后翻译并出版了《法学门径书》和《国际私法》。

4、东京留学

为求救国救民之道,他和同时期的志士一样,去日本求学。

1906年秋,李叔同考上了东京上野美术学校油画科,跟着画家黑田清辉学习油画。

在求学期间,他遇到了自己的日本妻子:诚子。

作为李叔同的裸模模特,两人感情迅速升温,坠入爱河,即使诚子知道他已有家室,但还是义无反顾。

5、毕业后回国

在杭州,李叔同结识了夏丐(mian)尊,他与夏丐尊后来成了莫逆之交。夏也是无意中指引李叔同遁入佛门。

1914年的冬,好友许幻园来找李叔同,说了句:“叔同,我家破产了,你保重。”然后匆匆离去。

李叔同与许幻园宣扬民权思想,提倡移风易俗,宣传男女婚姻自主,一度成为社会风口浪尖改革潮中的一份子。

看着好友远去的背影,他感慨命运和世事的无常,回来后写下了那首著名的《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后来配上美国人J.P.奥德威(Jone Pond Ordway)的原曲《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梦见家和母亲),便成为经典之曲。

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文化名人都出自李叔同门下。

6、出家为僧

1916年,李叔同利用假期去大慈山虎跑寺断食二十一天,经验了他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断食是无须太多能量消化食物,大脑会变得极度清晰,若以适当方法引导这些能量,将可提升心智到最高意识境界。

1917年,李叔同再入定慧禅寺。这时候,他已了却红尘,一心想入佛。

佛教修行八万四千门,弘一法师主动选择了最难的律宗修行。

后来弘一法师到泰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地区弘扬佛法。性愿法师在泉州承大寺创办“月台佛学研究社”,弘一法师帮助整理寺内所藏的古版佛经。还为早晚礼佛的赞歌《三宝歌》谱曲。其贡献颇多,在僧俗两界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在佛界,人们尊他为近代重兴南山律宗的第十一代祖师。

1942年,弘一法师圆寂于泉州,其法体在承天寺火化。

插图截自电影《一轮明月》。

情节未说详尽,还请见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