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来

 社区网格李 2020-06-03

原来,她不是一个“娇娇女”

龙岗区 曹登科

我的爱人黄烁,是深圳市龙岗区吉华街道丽湖社区一名社区专职工作者,年前她才去社区报到,大年初二就奔赴社区抗疫第一线。作为她的家人,我真正明白了啥叫共产党员,说几个小故事,给大家听听。

58天沙发

平时在家里,我一直叫她“娇气大小姐”。这段时间,我重新认识了一个铁肩担道义”的她。

在大年初一吃年夜饭的时候,她收到了丽湖社区工作群发来的返岗通知,说明天去社区上班,我脱口而出:“8个月的孩子你不管了?”母亲也劝她说:“娃需要喂奶,你就跟领导说我们在老家”,她却平静地说:社区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只有社区稳住,疫情才能控制,作为有两年社区工作经验的社区工作者,作为一个有着10年党龄的老党员,这个时候我怎么能退缩?”

她果断拟定了自己外出、家里防护措施表,初二早上便戴上口罩奔向了抗疫一线。当晚回家,她又做了一个令我吃惊的决定:为了避免与家人接触,她要睡沙发直到疫情结束。要知道,当时可是深圳最冷的时候,我可真怕她的身体吃不消。

后来我陆续了解到,她所在的丽湖社区是典型的城中村,外来务工流动人口多,自建房多,疫情情况复杂,风险系数高。面对这些危险,她毫不含糊,总是冲在最前面:在岗亭排查外来车辆、上门排查居民健康状况、在村里的主干道给过往居民发传单。

她连续在沙发上睡了一个半月,看着辛苦抗疫却又只能睡沙发的老婆,我这个做丈夫的是既心疼又心酸,就连从农村来的我60多岁的老妈,也忍不住说:有这样的共产党员把守着,深圳市民可以放心了。”

那天,她哭了

2月7日上午,我正在上班,她突然打电话过来,抽泣地说:刚才在岗亭排查,遇到一辆重点疫情地区牌照的汽车,车后排有个中年男子没带口罩,体温有点偏高,她请该男子下车复测,但对方态度蛮横,拒不下车,还故意对着她大声说话

她当时被吓懵了,很害怕自己被感染,要知道,她平时是一个连蟑螂都害怕的人。我赶紧安慰她说:“肯定不会有问题的,你们社区给你们做的防护措施非常到位,防护服、防护眼罩一应俱全,你赶快去社区咨询一下医生。”

也就是在那一刻,我第一次真实感受到疫情真的就在每个人身边,高风险突发事件也时刻在社区上演。基层工作者,不光要面对身体被感染的风险,更在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除了社区的各种防护措施,真正支撑他们冲在第一线的是心系群众安危的初心和使命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共产党员。

大爷说,我不知道那妮儿叫什么名字

有天晚上8点,她手机响了,一个浓浓的河南口音传过来:“妮儿,你的那个证证落我这儿了,去大楼那找你,也不知你叫个啥,才看到我留了你手机……”

来电的是个60多岁在菜市场卖菜的李大爷。那天,李大爷像往常一样挑着担子走到村口检测点,却进不了村。他没有办理通行证,也没有注册“i深圳”。“i深圳注册太难了,我真不会搞。”他正犯愁的时候,一个穿着红马甲姑娘忽闪着一对大眼睛走过来,“大爷,我来帮您”,李大爷像看到救星一样。

注册需要身份证,李大爷摸遍全身口袋,发现没带身份证,于是回家把身份证拿来。可输入家庭地址时,李大爷满脸无奈,他也不知道租住屋的门牌号码。看天色已经很晚了,他担心工作人员要下班。“放心吧,大爷,我会在这里等着你的。”大眼睛姑娘安慰他,李大爷赶紧跑回家,让老伴去问了邻居才弄清地址,第三次终于注册成功,她自己却把工作证落下了

丽湖社区的本地居民和外来流动人口中,大爷大妈很多,他们中很多不认字,不会用智能手机,疫情防护意识也比较淡薄,成为丽湖疫情防治工作的一个难点。但疫情防疫工作没有捷径,只能靠人力、时间、耐心。她说,“向大爷大妈介绍防疫知识、办理通行证这样的小事每天都在发生,大爷大妈们也记不住我们的名字,但只要在社区这个岗位上一天,我们对待群众就要做到爱心细心耐心。也只有这样,群众才能感受到社区、政府、国家的关怀,竖起大拇指。”

总而言之,从老婆身上,我感受到了“靠前”站位的先进思想,同时我们家也扛起了“党员先锋”的旗帜。我明白了她不仅是女儿、是母亲、是妻子,她更是一名共产党员。疫情期间像我老婆这样的一线工作人员不在少数,他们心系群众、舍小家为大家,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他们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