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诸子百家人物简介--李悝

 紫微o太微o天市 2020-06-03

作者简介:

掉坑王子。“王子”,除了正常的解释,还有个不正常的解释,就是很特别、很罕见、很牛叉的人物(比如体操王子呀、钢琴王子呀什么的)。这里就属于不正常的解释。因为常被坑,从普通人一直被坑到王子级别,掉坑掉到有点牛叉的境界,所以就有了“掉坑王子”的称号。

好吧,夸张了点。不过,能从掉下去又从坑里爬出来、并接着掉和爬,至少说明此人心态还正常,还没扭曲到迁怒怨恨、仇视社会、背叛人类的地步。

目前基本上就这样。

作品简介:

这是一本介绍中国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有了的灿烂文化的书。希望这种文化自信,能让今天被西方文化洗脑的那些人,重新认识自己国家辉煌的文明和文化,重新拾回对自己国家的信心和自豪感。更希望所有的人,相信我们国家的许多方面,都是这个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优秀,相信我们只要继续奋斗,一定能使这个国家更加繁荣和强大。

目  录

一、李悝(法家)

二、商鞅

三、申不害

四、慎到

五、韩非子

六、孙子(兵家)

七、吴起

八、孙膑

九、墨子(墨家)

十、禽滑釐

十一、孟胜

十二、孔子(儒家)

十三、孟子

十四、荀子

十五、许行(农家)

十六、计然(计然家)

十七、范蠡

十八、猗顿

十九、白圭

二十、尸子(杂家)

二十一、吕不韦

二十二、鬼谷子(纵横家)

二十三、张仪

二十四、公孙衍

二十五、苏秦

二十六、扁鹊(医家)

二十七、医竘

二十八、郭偃(数术家)

二十九、甘德

三十、石申

三十一、董狐(史家)

三十二、左丘明

三十三、宋钘(小说家)

三十四、医和(方技家)

三十五、老子(道家)

三十六、老莱子

三十七、列子

三十八、庄子

三十九、邓析(名家)

四十、惠施

四十一、公孙龙

四十二、邹衍(阴阳家)

小记

在春秋战国时,我们中国就有着无与伦比的文明和无比灿烂的文化。这是什么?这就是自信,是文化上的满满自信。

而春秋战国时的文化,则以战国的“百家争鸣”时,最为繁荣兴盛。

百家争鸣,是指在齐国的稷下学宫时,许多不同学派的人物,相互辩论、宣传和发展各自学说,而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而这些人物和学说,就被称为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各种学术派别及人物的总称。诸子是指人物,百家是指学术流派。据说当时数得上名字的,就有189家,最后按流传较广、影响较大、最为著名的,归纳为12家: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

对百家的划分,是西汉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最早提出的,不过他只划分了阴阳、儒、墨、名、法、道六家。之后同样是西汉的刘歆(念“心”),增加了纵横、杂、农、小说四家,不过后来东汉的班固,又把小说家干掉,说它不入流,所以叫“九流十家”。直到清末民初的吕思勉,在原来的十家基础上,又增加了兵、医两家,才成了现在流行的十二家。

至于其它的,还有如易家、历家、还禅家等,很多因影响不大,没啥人理,后来渐渐都隐没在历史中。

本书只选取春秋战国时期那主要十二家的一些代表人物,浅说一下他们的一些生平事迹。至于那些微小没落的流派,实在是没史料,就不介绍了。

另外,有关学派的排列顺序,也是有说法的:法家(改革、法制)和兵家(军队、武器)是国家富强、安定的支柱,再大力发展科技(墨家),加强教育事业(儒家),保障民生基础(农家),发展国家经济(计然家),吸收各国优点经验(杂家),培养各种人才(纵横家),强壮百姓身体(医家),丰富百姓文化内容(史家、小说家、道家、名家等)。

当然,这个纯属个人意见,不喜勿喷。

(法家)

李悝(念“亏”)

李悝,公元前455年—公元前395年,又写做李克,战国卫国人(今河南濮〈念“葡”〉阳),法家鼻祖。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同学:

你们好。

我叫李悝,是李“亏”,不是李逵。那是个粗野的家伙。

顺便说下,这个“悝”,在古汉语中是嘲讽和心事重重的意思。真不知老爹老娘当初是怎么给我取名的。无声控诉一下。

今天我不是来演讲的,我是来重新分配位置的。瞪我没用,要瞪就瞪我后面那个班主任魏文侯吧。

那个啥,智叉叉,你到后面去,吴起坐上来。好了,别哭了,回头多送两袋米给你。

范叉叉,你也到后面去,让乐(这里念“月”)羊坐过来。听说你爱吃肉酱拌粉条,中午让你多吃点。

中行叉叉,你到旁边去,西门庆,啊,不是,西门豹你上来。

。。。。。。

好了,我们的目标是国家强大,百姓富裕。大家跟我一起喊口号:为了魏国,努力奋斗;为了魏国,全力拼搏。

以上根据史记资料,乱讲李悝“废除世袭”的事。

其中的智氏、范氏、中行氏,和魏氏、赵氏、韩氏一样,都是以前晋国的大家族,史称“六卿”。不过在李悝出生前后,它们都被魏、赵、韩三家给灭了。

李悝出生于卫国,不过当时的卫国是魏国的附庸国,臣服于魏,所以也有人认为他是魏国人。当然,也不算错。

这里先说下春秋战国时的超级“钉子户”卫国。

卫国建立的时间,比齐、鲁等第一批被封的诸侯国,略晚了些。早期它一直都还不错,但到了春秋中期时,因为国君无能荒淫,一度被北方的狄人灭国,后来在齐桓(念“环”)公的帮助下才又复了国。

进入战国后,由于国力弱小,又紧挨魏国东边,魏国还没从晋国分家出来,它就成了魏国的附庸国。在接下来的百多年里,它更是被魏国一口一口啃得只剩弹丸之地了,就连国君的称号也不再叫公或侯,而叫君(不是国君,是指爵位,比公侯还低;卫国一直都没称王过)。

不过,直到秦二世胡亥时,最后一个卫君角被废为庶人,卫国才彻底灭亡。所以虽然破落,卫国却是一百多个诸侯国中,最后一个被秦灭亡的国家。当然,这种“超级钉子户”的悲苦心境,旁人是不会也不愿去理解的。

不仅死撑得比较长,卫国出的人才,那也是一溜一溜的。比如李悝、吴起、商鞅(念“央”)、吕不韦、荆轲等,个个都要让人吃饼压惊的。

另外,后来在西汉初时,卫国宗室的后裔卫满进入朝鲜,还打败被西周开国君主周武王分封于朝鲜的商纣王的叔父箕(念“基”)子的箕氏侯国(也叫箕子朝鲜),自立为王,叫卫满朝鲜。直到八十多年后,它才被汉武帝所灭,设置成了四个郡。

李悝早年曾拜孔子的弟子子夏为师,学习儒家思想。不过在学了一段时间的儒学后,他转而去学习和研究带有法学思想的知识和学问。

这是因为,儒家的思想在当时并不是很好用。在那种战火纷飞、弱肉强食的年代,仁义道德是派不上用场的;“你打我左脸,我把右脸也给你打”的,只会把脸打得更肿。所以孔子周游列国也没游出什么来。

学有所成后,李悝被派往上地担任郡守。

上地在黄河西边,是魏国唯一的河西领土。黄河东边是魏国,西边是秦国,所以它就像把匕首,隔着江插在秦国的屁股上,让秦国难受得要死。后来吴起还在上面打坑挖洞,痛得秦国龇(念“资”)牙咧嘴的。直到在商鞅和张仪的帮助下,秦国才把这匕首拔掉。

李悝在任时,吴起还没来,不过李悝的军事能力也不错。他经常和来拔匕首的秦军作战,并大败秦军。

因为成绩斐然,再加上子夏是当时魏国开国国君魏文侯的老师(朝中有人好做官呀),所以李悝被调回国都安邑(念“易”;今山西运城,魏国早期都城。在魏文侯的孙子魏惠王时,又迁都大梁,即今河南开封),得到重用。

这期间,他开始对魏国进行变法改革,并取得卓越成效。

在李悝49岁时,乐羊和吴起占领中山国后,他被派去治理中山国,任中山国相国。

中山国是个命苦的小国。它是由鲜虞人建立的国家,因城中有山而叫中山国。鲜虞人是狄人的一支,之前灭了卫国的就有他们的份。

不过中山国比卫国要悲壮得多。它在公元前506年建国,之后被晋国灭了。公元前432年,它又复立为傀儡国,之后又被魏国灭了(公元前406年,就是这一次)。公元前381年,它又复国了,最后在公元前296年,才又被赵国的赵武灵王所灭。

好吧,说它凤凰涅槃(念“聂盘”)也好,不死小强也罢,到这里它终于灭国了。不好评价呀。

几年后,中山国治理得差不多了,李悝又回到国都,并担任魏国相国,一直到去世。

这里说下李悝的身世,估计他老人家在跳着脚骂呢。

关于他的事迹,史书上很少记载,连司马迁都不把他当回事,就轻飘飘地说了一两句。

历史上没记载的人多了去,可问题是人家是闻名于世的法家的开山祖师爷呀!你看哪个学派的祖师爷,像老子、孔子、孙子,记载他们的事迹不是一坨一坨的,什么传闻、逸事、趣事,要不是怕忌讳,琐事都要写上去。

可李悝呢,整个古代历史文献上,记录他生平的不超过十句话。吃过的饭,泡过的妞,撒过的野,没一件。他之后的商鞅、韩非子等跟他学的小辈,却有专门的列传和载记,你说他吐血不吐血。

算了,吐呀吐呀就习惯了。说说他的变法内容吧。

李悝的变革,使魏国成为魏、秦、楚、齐、韩、赵、燕战国七雄中最早称霸的一个。

在政治上,他实行法治,赏罚分明,坚持唯才是用,取缔分封,废除智叉叉等遗留的贵族世袭,从而给了吴起、乐羊、西门豹等这样没有背景的人机会,为魏国的强大奠定了基础。

经济上,他推行“尽地力”、“平籴(念‘敌’)法”政策。尽地力是指要充分利用土地,勤于耕作;籴米就是买米,平籴米就是在丰年时,国家以平价收购农民余粮,而到了灾荒或歉收年时,老百姓也可以平价买国家的粮食。这些措施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农业生产的发展,使魏国因此而富强。

法律上,李悝编订了一部《法经》,以法治国,以法为依据,严惩罪犯,遏制残余贵族的反抗,同时确保老百姓的所得,鼓励人们建功立业,从而使魏国国富民安,兵强马壮,走上了称霸中原的道路。

李悝在魏国的变法,引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轰轰烈烈的、跟风很严重的全国性变法,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来的商鞅变法、申不害改革等,都深受他的影响。

同时,李悝编订的《法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典。它初步确立了古代法典的基本原则和体系,对后世的法律制度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成为以后历代法典的蓝本。

不过已失传。

除了《法经》6篇,李悝还著有《李子》一书,32篇,不过也已失传。

是不是又想吐血。

法家,是以法制为核心思想、提倡以法治国的主张和理念、以富国强兵为己任、以变法改革为手段的学派。

它对中国的统一和国家的建设影响深远,贡献巨大,至今仍有其重要意义价值。

李悝之所以能成为法家鼻祖,是因为他在以法治国时,有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形成了完整的学派体系,并引领全国性的变法运动。

他之前齐国的管仲、郑国的子产等,他们在变法改革中,也有一些法治的思想和理念,但并不算真正的以法治国的改革。所以只能说他们的思想,是法家思想的萌芽,他们是先驱,但不能算法家鼻祖。

其实,从古到今,包括将来,法家都应该排在第一位。一个国家,只有以法治国,将百姓民众放在首位,再以法制为基础,不断深入改革,变法创新,才能发展、壮大、强盛和繁荣。这也是从过去几千年的惨痛历史中,得到的深刻教训和经验。

而现在我们的国家,就是在这样做。所以相信这个国家,相信这个国家的百姓,虽然走过漫长曲折的弯路,但她一定会再创前所未有的辉煌。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