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疫情之后难题解决,把握机会重新起步!

 君纬农旅规划院 2020-06-03


各地农庄老板留言:

        1、做农业不容易,做农庄更难。要把农庄做成功就必须要考虑事情的方方面面:设计,水电路,环境污染,客源,服务主旨,品位品质,停车位等等。还有许多没有想到的政策问题,安全问题…牵一而动全身。如果等到开业以后再发现,是小问题还好,如出现解决不了的问题麻烦就大了!

        2、还搞什么农业啊,几十亩大院就在那浪费着,有些干部连烧火做饭都不让还搞什么农业,城管比警犬精神都大是有油水的事它们比狗都灵,几十亩地的租金一分也不少收,蚊子苍蝇比老虎还可恶反腐什么时候到农村啊,天下乌鸦一般黑.

        3、做农业难啊,我们这里国家给的补贴都被那些关系户拿走了,真正能带动贫困户的企业就因为没有关系,补贴一分也别想拿,都说现在不腐败,其实在外面这些偏远山区腐败依然如故

       4、农庄,不是一年俩年的问题,而是办种殖一样慢慢来

最要命的难题是土地性质


最近,土地性质被查处的事件,发生在全国各地,自然资源保护区内的一律推平,违建的也是拆的拆、封的封。

拿地的时候,抱着侥幸心理,被拆的时候,抱着要死的心理。未动,政策要先行。虽然,我们确实是没办法才这样搞得,哪有那么多合适的地。

不管怎么说,土地是我们做农业相关产业的基础。土地政策的日趋严格,会让很多人手里地块,可用面积的缩水。原来1000亩都可以搞休闲农业,现在可能就只有500亩才能达到开发条件。

“用地难”一直是困恼乡村产业发展的问题。好在近日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专门用了一节谈到了“破解乡村发展用地难题”。这种保障措施的提出相较以往显得“更接地气、更实和更可操作。

政策上的巨大突破,告别用地难

1、明确用地类型

文件原文

“完善乡村产业发展用地政策体系,明确用地类型和供地方式,实行分类管理。”


这说明,国家层面已经开始着手建构基于“类型、方式和管理”的乡村农业发展用地体系了。在乡村有5-6种不同属性的建设用地,被限定由不同的投资者投资建设,对于集体建设用地,缺乏完善的建设管理制度体系。

不同的用地类型

 宅基地:个体农户自己投资建设;
 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村集体可与其他投资者以“入股、出租、出让买断”三种方式合作建设;
 村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村集体或者国家专项补助资金投资;
 村庄道路建设用地:政府以美丽乡村建设的名义投资,或者村集体投资;
 村庄周边点状供地:国有建设用地性质,政府或企业投资;
 农业附属设施用地:在农业生产用地上可建设房子的非建设用地,集体所有或者国有,由个体农户、农民合作社、农场或农业生产企业投资;

最近,国家出台政策会对休闲农业配套设施用地作出调整,但能否在每个地方落实到位,我们不能因为用土问题把休闲农业整体行业退出市场,毕竟市场是有需求的,不能一棒子把行业就打死,政策上也要适当供地,给乡村旅游发展提供空间。上边把这个权限也已下放到地方,希望各地方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关用地政策。

        即便政策放开,也需要我们农庄老板在运营中能把这两点落到实处:

一是农庄在建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建筑垃圾以及运营中产生的废气、生活垃圾、污水等都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产生破坏作用。如果这些破坏因素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农庄周边生态环境就会遭到破坏。

你的农庄里那怕是清洁卫生,娱乐项目丰富又互动性强,如果项目旁边没有良好生态环境,就如同在“美女”处在粪坑,倒人胃口,谈情说爱的欲望也是全无。想想周边垃圾满天飞、臭味十里飘的环境,游客躲都来不及呢,谁还会来你的农庄。很多地方的农村早已不是想象中的青山绿水,经过多年不计代价的资源开发或者资源牺牲,部分乡村的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休闲农庄基本上地处乡村或乡野,除了农庄自我生态管理外,还需要从在地的实际情况出发,采用多种有效方式,改善脏乱差的环境。

二是现在很多农庄老板在运营上还是停留在传统的推广模式中,没有考虑用户为主导先决条件,做优产品,完善服务,其实这些内容是一个也不可或缺的,特别是移动网络时代,视听传播速度极快,所以这些缺少一环,要么达不到满口称赞的效果,要么就是恶名远扬。

接触了些农庄主,他们在规划建设、产品设计时,经常会在各种权衡中做取舍。最难的,就是庄主的个人爱好和用户需求发生冲突,往往自我为中心,想当然的建设,这种现象怎么办?

对我们来说这些都不是问题,但对于投资者而言,却是一个难过的决择关。往往是因为有钱反而误了项目的大事,但是大部分庄主都是在交了许多学费之后才肯妥协。

市场营销一切以目标消费群体为核心,产品的服务属性不能马虎的。没有品质的产品,用户体验差,单纯依靠噱头炒作只能是短暂收益,最后也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我去了全国各地的农庄,有些老板就没有考虑规划的事,备案材料也不齐全,没有通过正规的评审,完全是依自己的爱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忽视市场因素,照搬他人,目标群体自己都分不清,什么人都往园区引;造成恶名远扬,产品精选几乎为零,全靠抄袭,什么项目流行就上什么项目……

这样的农庄,如果活动营销给力,还能暂时达到收支平衡;如果运营差,就只能看着游客一群群流失,最终走向毁灭。

现在全国旋起的资本下乡热潮,乡村百姓都希望这些老板能扎根土地、服务“三农”,带动他们就业致富。但实现却是在一些地方,下乡的农庄老板“跑路”、农业园项目烂尾;土地流转出现纠纷,农民利益受损;流转土地出现“非粮化”“非农化”现象,更多以乡村地产或乡村养老小区出现。这让人思考,如何确保下乡资本真正为乡村振兴服务,我们即要把土地资源带来的红利,也要合理利用及规划到位造福百姓。

各位农庄一定架设好运营风险中必要的“防火墙”,建立更加牢固的村民利益联结机制,想尽一切办法做好农业产业项目和休闲农业示范样本,做到真正振兴乡村、发展农业、造福农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