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贾绪康:唯书有华 秀于百卉(获山东省教育厅“我的读书生活”征文一等奖)

 贾一一的自留地 2020-06-03

2018年1月12日第343期

唯书有华 秀于百卉

平日最大的爱好便是读书,它对我而言是一种信仰。关于读书,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感悟:小时候,读书是一种内心驱动;上学时,读书是一种生活习惯;工作后,读书是一种生命状态。

——读书是一种教师本分

欲做教书人,先做读书人。要想给孩子一碗水,教师就要具备一桶水,而且是长流水,否则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教师很容易被学生超越。大学期间,最让自己自豪的是,我把二楼图书馆里的教育类书籍熟读了三遍,为之后的就业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参加工作的八年里,最享受的是每天早上迎着第一缕阳光,与孩子们一起共读,在我看来,这是师生相处最美的画卷。

教师应该构建自己的书房。实习时,我拖着两个大箱子到单位报到,除了简单的衣物外,其它都是书,正是它们陪我在异乡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夜晚。后来,这些书随我来到新的单位,每月400块钱的购书费成了雷打不动的账单计划,最期待的就是接到快递电话,飞奔下楼迫不及待将包装打开,逐本签名留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书越来越多,本就狭窄的单身宿舍几乎没有可以插脚的地方了。直到买了房子,终于有了一间属于自己的书房!顾不得休息,十大箱子书,五楼,我硬是一口气将它们都请进书房里,看着排列有序的爱书,我如释重负。书房,是一个人的自由世界,是一个教师的精神圣地,最喜欢泡上一杯花茶,放一首清歌,轻轻走进书房,尽情享受书香,每当此时,内心总会升起一份别样的幸福感。

努力建设书香家庭。妻子也是爱书人。我俩于光棍节一见钟情,后来妻子说当初我最吸引她的地方就是身上的书卷气,让人感到非常温暖。现在每当我抱着一箱子书回家时,她总会嗔怪道:你又带回粮食来了!周末,带上一本爱书骑行,寻一静谧处,互不打扰,各自品味书香,乐在其中,那一刻,仿佛全世界就剩我们两个人。我想自己送给将来孩子最好的礼物便是书房里的1000余本书吧!愿他也成为一名小书虫。

——读书是一种幸福生活

何为幸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诠释,我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拥有大量自主的时间,读最喜欢的书。经过长期摸索,我逐渐总结出自己的一套读书心得:“一二三四”读书法。

保持一种态度:敬畏。有一个画面一直深深印刻在我心里:五月的一天上午,鸟语花香的公园里,一位十四五岁的小女孩,安静地坐在长椅上,手里捧着一本爱书,津津有味地品读,时而眺望远方,时而低头不语,全然不顾周围的嘈杂,忘我投入其中,那一刻,书就是她的整个世界。阿根廷诗人赫尔博斯有句名言:“天堂,图书馆的模样”。读书,是一件值得敬畏的事。

准备两个必要条件:安静和专注。安静是外在环境,专注是内在状态。只有两耳不闻窗外事,内心只读圣贤书,我们才可以领悟老庄的豁达包容、孔孟的宽厚仁慈、郁达夫的痛苦迷惘、季羡林的博学多识,才可以领略弗洛伊德的独到之处、纪伯伦的文理兼容、马克·李维的温情治愈、莎士比亚的独特情怀……

保证三种时间:计划清单整时间,忙里偷闲挤时间,延长生命偷时间。重新审视计划清单,将读书排在更前位置,实行“事项优先”法则,每天拥有整块读书时间并不是奢望。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还是有的。”排队时,一张几毛钱的都市快报,可以全面了解本市最新动态;等人时,随身带一本书,拿来一读,既缓解了无聊又汲取了知识,一举两得。国学大师季羡林的方法更值得借鉴:当工作疲劳时,他会选取一本爱书阅读,这种独特的读书方式很快就能让他精力充沛,更好地投入工作。“翻译狂人”许渊冲做客《朗读者》时,分享了他的工作状态:每天工作到凌晨三四点,他说每个人都有公平的24个小时,白天环境嘈杂,但晚上可以借“偷时间”来延长生命的长度。他对时间的利用可谓达到了极致,令人佩服。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讲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二十四小时”,建议教师们要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教师要过一种会阅读的生活。

运用四种方法:加减乘除。三毛说得好:“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读过的书就像一块块石头,我们可以把它们作为地基,精心构建自己的精神宫殿,此为加法。富兰克林曾经这样说道:“在读书上,数量并不列于首要,重要的是书的品质与所引起的思索的程度”。书桌上永远只放一本书,学会精挑细选、去粗取精,读最有价值的书,细读精读,直至消化吸收,使之入脑入心,此为减法。哲学家、教育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不同时期读的书、不同类型的书产生化学反应,终将让自己脱胎换骨,此为乘法。将读书时间化整为零,不同的时间段阅读不同类型的书,进行切块细化,此为除法。

——读书是一种自我成长

读书帮我遇到更多的同行者。很喜欢诗人汪国真的《我喜欢出发》,他在诗中说道: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巍峨没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见了大海的浩瀚没见过大漠的广袤,依旧遗憾;见了大漠的广袤没见过森林的神秘,还是遗憾。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只有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我先后加入了全市教师读书沙龙,从成员到组长,从“读书成果一等奖”到“论文特等奖”,从“全市优秀读书人物”到全市典型发言,我结识了更多优秀的书友,在这个团队里我受益匪浅。

读书帮我拥有新的表达方式。读写不分家,我从写读后感开始,教育随笔、教育评论、时政评论、散文、诗歌等体裁不断尝试,付出终得回报。工作后的几年里,先后有70余篇文章发表在《中国教育报》《中国幼教杂志》《烟台日报》《胶东文学》《烟台散文》等各级各类刊物上,有240余篇文章发表在“人民网”“大众网”“山东省教师教育网”“山东学前教育”等网站微信上。2016年3月,参与编写的《幼儿园里的问题小孩》由福建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2017年3月,《吃货论读书》等5篇文章入选《专业成长》《科研方法》2本全国学前教育专业教材;2017年6月,《心中的读写》等2篇文章入选中国教育报副编审梁杰主编的《读书那些事》一书,受到朱永新、李镇西等全国名师联名推荐。

读书帮我找到更好的学习平台。我先后成为省级优秀作者、中国幼教专栏作者、蒲公英评论员,先后加入烟台市散文学会、烟台市作家协会、山东省散文学会等专业文学组织,并在《烟台散文》担任编委、编辑,不断突破超越自己,这种感觉很幸福。

梭罗说:“好像水边的杨柳,一定朝着有水的方向伸展它的根。”我想人与书也是如此:追求品质生活的人,一定会在读书中找到答案。

个人简历:

贾绪康,教育工作者,业余时间酷爱用文字表达生活。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烟台市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中国教育报》《教育文摘》《中国幼教杂志》《烟台日报》《胶东文学》《烟台散文》《大众休闲文化》《教学研究》《今日莱州》《悦读》等刊物发表文章180余篇;2016年3月,参与编写的《幼儿园的问题小孩》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第七章);2017年3月,《教师,成长一路相随》等5篇文章分别被编入大学教材《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学前教育科研方法》等书;2017年6月,《心中的读写》等2篇文章入选中国教育报主编的《读书那些事》,被朱永新、李镇西等教育大家联合推荐。在“人民网”“山东省教育厅”“大众网”“中幼网”“山东省教师教育网”“山东学前教育网”“科学启智”“好老师”“胶东文化圈”“胶东文艺”“烟台散文”“烟台漫步”“今日头条”等微信公众号发表文章370余篇。崇尚向日葵、狼,读写是一种非常享受的生活与生命状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