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钟南山团队:最长24天潜伏期,可能无症状!总怀疑自己得病了怎么办?

 DrX说 2020-06-03



撰文丨熊妈

排版丨十二


钟南山院士作为通讯作者,携手37位来自抗疫一线的专家联合发表了首篇新冠病毒论文,1099例确诊患者也是迄今为止最大的研究样本。


先来简要看看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核心内容:

1. 潜伏期最长可达24天

新冠病毒感染中位潜伏期为3天,要比此前研究发现的更短,但最长潜伏期超可达24 天,目前尚不能排除「超级传播者」的存在。

2.感染者就诊时可能不发热

只有43.8%在早期表现出了发热症状,但住院后出现发热症状的占87.9%。检测新冠感染患者病例,不能过分侧重于是否发烧。

3.并非所有感染者患有肺炎

20.9%的患者在出现病毒性肺炎前或没有出现病毒性肺炎的前提下,已经感染2019新型冠状病毒,仅靠CT确诊新冠病毒感染准确率为76.4%。所以在诊断方面,需要多管齐下。

4.污染物传播可能加速新冠病毒扩散

除了飞沫传播和直接接触两种途径,研究人员还在一些患者的粪便样本,以及胃肠道、唾液或尿液、食道侵蚀出血部位中检测到新冠病毒,因此卫生保护应考虑到通过胃肠道分泌物的传播。

通过胃肠道分泌物的传播可能在病毒的快速传播中起了作用,这也意味着粪口传播也是有可能。

5.吸氧是目前主要疗法

在治疗方面,分别有38.0%、6.1%、57.5%、35.8%的患者接受吸氧、机械通气、静脉用抗生素、奥司他韦治疗。在研究中,15.74%的患者为重症患者。只有重症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


No.1


隔离期需要延长吗?

这篇论文展示的数据中,潜伏期最长24天颇受关注。

中位潜伏期仅3天,要比此前其他研究所报道的更短。但是最长潜伏期24天,又大大超过了我们对于新冠病毒潜伏期最长14天的常规认知。

此前,也出现了一些超出14天潜伏期的案例。


这是否意味着我们要采取更严格的隔离措施?隔离14天要延长到24天才行?

事实上,目前来看尚不需要延长隔离期。

该论文研究团队成员之一的关伟杰表示,潜伏期最长24天只是个例。目前网上流传的文章并非论文原文,而是研究的预印稿,供专家评议使用。目前论文还在投稿阶段,发布前需要全球同行评议。

No.2


新冠病毒有哪些新的传播方式?

从近距离的飞沫传播,到看不见却摸得着的接触传播,从病从口入的粪口传播,再到空气藏毒的气溶胶传播……

新冠病毒可能存在的种种途径被大众聚焦,再加上「驻留15秒被感染」「交谈1分钟被感染」等病例,也让大家不免更加恐慌。

空气藏毒能飘到几公里外?开窗通风也能引毒入室?空气传毒还怎么防?

按照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处研究员冯录召的说法,病毒的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在空气悬浮过程中失去水分而剩下的蛋白质和病原体组成的核,形成飞沫核,可以通过气溶胶的形式漂浮至远处,造成远距离的传播。

气溶胶到底能不能传播新冠病毒?

虽然上海市的有关专家确认有气溶胶传播的渠道,但是,无论是国家卫健委的诊疗方案,还是中国疾控中心的专家表态,都显示气溶胶传播的途径尚待明确。

No.3


总怀疑自己得病了怎么办?

疫情开始至今,你是否怀疑过自己得病了?

咳嗽几声、打个喷嚏,或者流鼻涕、喉咙干,有点病症就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感染了,或者就会引起身边人的注意...总感觉自从疫情出来后,网上说的每个症状自己都好像有啊?

所以大家开始疯狂地抢口罩,抢大米,抢酒精、抢双黄连……

微博甚至出来一个热搜:总怀疑自己得病怎么办?

伴随科学研究的提升,同样提升的还有防控的难度系数和大众的恐慌心理。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长陈雪峰给大家带来了几点建议:
  • 稳定情绪,不过度恐慌和焦虑;

  • 仔细观察自身症状与新冠肺炎症状是否符合,身体不适正常就诊,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 控制行为,转移注意力,若有“疑病状态”建议认真对待,去心理科、精神科进行诊治;

  • 主动寻求心理援助,全国已开通361条心理援助热线。

大白熊妈妈说

病毒狡猾,所以要好好听话 乖乖在家,认真防护,咱就不怕它!

熊妈还得提醒大家:尽量少出门,特别是有些人可能在家待的时间比较久了,天气好了,或者一有机会就想出去转转,甚至外出不戴口罩。

疫情面前,千万别抱有丝毫侥幸心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