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牧一首经典小诗,被誉为唐诗绝唱,还被选入教科书

 我的学校西亚斯 2020-06-03

每个朝代,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学,这是时代气象、社会环境所决定的,而唐代的文学,自然是诗歌了。收录于字典的名词,似乎没有哪个词汇,能如“唐诗”一般,令人目眩神迷,因为在这个词的背后,是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和无数纵笔挥墨的诗人。

从初唐四杰,到盛唐的王维、李白;安史之乱的流离生活,则造就了诗圣杜甫;中唐的白居易、刘禹锡,又接过了唐诗的接力棒,将诗歌的辉煌继续抒写;晚唐的余晖,映照在李商隐、杜牧的身上,折射着最后的光彩。

在唐朝众多诗人中,我尤爱杜牧的绝句,他总能用清丽华美的言辞,道出细腻动人的情感。杜牧诗中的韵味,从不会在最后一个字结束,而是顺着诗句的脉络荡开来,他笔下的言语,仿佛是投入人们心湖中的阵阵清风,泛起一层层久久难以平静的涟漪。

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李商隐读了杜牧的诗,由衷地感叹道,真正具有才华的文人,都是惺惺相惜的,大李杜如此,小李杜如此,因为真正的文人胸怀都是广阔的。李商隐知道,杜牧的伤春伤别之下,都另有深意。

杜牧早年间是极为关心时政的,晚唐那艘千疮百孔的破船,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朝廷的愚昧腐朽、藩镇的蠢蠢欲动、边境的虎视眈眈,一切都让杜牧深感忧虑,他把这种忧虑,都写在了自己诗中。

即便是在别人笔下沧桑悲凉的咏史题材,也被杜牧写得隽永幽微。“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他总能别开妙境,在旁人想不到的立意中,勾勒一幅细节画面,从中透露出历史的兴衰。

金陵,六朝古都,见证了许多奢华绮縻,也见证了许多王朝更替。所以这个城市总能勾起文人的感慨,金陵由来怀古地,杜牧夜泊秦淮,闻见沿河两岸的淫歌艳舞、醉生梦死,不禁心生忧愤,写了一首《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秦淮河面在灯红酒绿的映照下,散发着阵阵轻烟,月色迷离,从天幕散落,和烟色一起笼罩着寒凉的河水和岸边的白沙。首句短短七个字,便将那种清冷孤寂的氛围,衬托到了极致,两个“笼”字,更是将夜色的迷蒙勾勒的尤为形象细腻。

水色是碧绿,所以是烟笼,而沙色白,故而是月笼,杜牧下笔看似随意,实是恰到好处的斟酌,这些意象之间的关系,是不能轻易调换的,正是这种恰当的安排,读来仿佛置身水月之中,身边升起了一阵烟雾和寒气。

诗人这是在哪里呢?第二句给出了答案,“夜泊秦淮”,道出了时间,地点,并且靠近酒家,后三个字,增添了这一句的韵味,耐人咀嚼。杜牧为何要特意强调“近酒家”,这便是为后文做了一个铺垫。

后两句,杜牧发出一声沉重的叹息,商女不知亡国之恨啊,还在唱着《玉树后庭花》。这首曲子,是陈后主所谱的靡靡之音,其沉迷酒色,亡国之际,还犹自令歌女演奏这首曲子,故而后世多以此曲暗讽亡国之象。杜牧本就心忧时政,隔江听到此曲,更是无限感慨。

商女也就是歌女,她们卖艺无非是为了生活,其身份低微,如何能够承载的了亡国之恨。杜牧所叹的,其实是那些令歌女演奏的人,他们都是达官显贵,是应当担负国家兴亡的官僚士绅阶层,可是他们却贪图享乐,沉迷声色犬马,如何教人不痛心。

表面是对歌女的指责,实际是对那些腐朽官僚的痛斥,对亡国征兆的忧愁。《网师园唐诗笺》说此诗之后,再也没有咏秦淮的诗能够比过杜牧,这番评价,和崔颢的《黄鹤楼》可称同等地位。

清朝著名大诗人沈德潜对此诗更是赞不绝口,认为这是唐诗的绝唱、压卷之作,并且此诗还被选入教科书。的确,唐朝绝句,自杜牧之后,很难有比得过《泊秦淮》一诗,杜牧的绝句,实如明月孤映,高霞独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