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62天|致良知•学习笔记|务实之心重一分则务名之心轻一分

 Fendsomowrqc4g 2020-06-04
学习一门明心净心的功夫
【读原文|悟原理】

先生曰:“为学大病在好名。”

侃曰:“从前岁自谓此病已轻,比来精察,乃知全未,岂必务外为人?只闻誉而喜,闻毁而闷,即是此病发来?”

因论先生之门,某人在涵养上用功,某人在识见上用功。

先生曰:“专涵养者日见其不足,专识见者日见其有余。日不足者日有余矣,日有余者日不足矣。”

曰:“最是。名与实对。务实之心重一分,则务名之心轻一分,全是务实之心,即全无务名之心。若务实之心如饥之求食,渴之求饮,安得更有工夫好名?”

又曰:“‘疾没世而名不称’,‘称’字去声读,亦‘声闻过情,君子耻之’之意。实不称名,生犹可补,没则无及矣。‘四十五十而无闻’,是不闻道,非无声闻也。孔子云‘是闻也,非达也’,安肯以此望人?”


阳明先生说,如果一个人真心诚意想做一件事,全部心思、精神都聚焦在做事上,那就没有功夫去追求虚名。务实之心重一分,则为名之心轻一分,多一份诚心诚意,那就少一份虚情假意。所以,名与实是相对的,可见学圣贤下功夫,重在一个“诚”字上,诚则明,明则诚,诚心诚意,一心一意,心中便没有了不明的水分。

实现中,大多数人都追求让自己声名远扬,生怕自己碌碌无为,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但君子的想法却截然相反。“疾没世而名不称”,君子耻于自己的名声超过实力,最担心的就是自己去世之后名声大过了实际。假如在世的话,还可以努力弥补名不副实的假象,一旦去世就无法挽回了。

一个人到了中年以后还没有明白大道,那么接下来这个发展潜力就很小了,多数人都是这样的表现。这是心中的小我喜欢被赞叹,不喜欢批评,特别在乎别人怎么评价自己,本质上是因为内心虚弱不自信,所以才特别渴求外界的肯定,而获得内心满足,如果我们真的坚定的相信“圣人之道,吾性自足”,相信人人心中有无尽宝藏,那就不会在意外在的回应,而是一心一意的去开发自己心中的宝藏,让自己心中的大我不断壮大成长。

很多人羡慕圣人,并非是羡慕圣人为民众、为社会作出实质性贡献,而是贪图圣人的那个名声,获得像圣人一样在世间传扬的美名,这份好名之心来自一份深藏的私心。

当然我们应当仰望星空,立志高远,但我们首先要问问自己的内心,有无好名之心,是贪图这份事功、这份美名呢?还是真正想为大家做一点实质性贡献,如果真的确认了自己的内心无私,那么接下来就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脚踏实地,埋头干活,绝不让自己的高远志向沦为空话,大话。

一个人如果专注于道德品质的建设,专注于心性的提升,他就会每天发现自己有很多不足,发现自己有很多小我。相反一个人每天都想我要增长见识,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好学之人,我们就每天洋洋自得,我今天又看到了什么消息和新闻,我今天又看了一本书,又学习到了多少知识,这就是一种好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博学多闻,也被称为知识焦虑症,专注于涵养心性的人,他虽然每天看到自己的不足,但是因为他每天去除私欲和不明,自己的心理品质就会每天提高一点点,所以就是“日不足者日有余”,虽然每天都在增长知识见闻,但是这些外来的学问把自己内心的智慧宝藏给遮蔽了,反而让内心越来越暗淡,这就是“日有余者日不足矣”。阳明先生并不是否认我们要学习一些知识和技能,而是说如果我们学的不到位,或者我们的心还没有明的时候去学习这些外来的知识学问,最后只会遮蔽自己内心的光芒。

圣人之学是涵养心性之学,是明心见性之道,是去除小我展现大我的学问。请时刻谨记“务实之心重一分,则务名之心轻一分”。 

【成长故事|利益他人】

来自武汉创世纪董事长的分享

从事美业工作24年,她曾经一度非常的困惑。第一,觉得员工不知道如何感恩,稍有不满意可能就会离开;第二,觉得客户也不信任自己,不尊重自己的劳动;第三,觉得自己的产品这么好、服务这么好,为什么就卖得不好。她因此越来越疲惫,感觉自己碰到了事业的瓶颈。2016年底她参与了致良知的学习,特别是在2017年参加了雁栖湖的企业家论坛以后,她看到台上那么多企业家,那么爱国,那么想做一个良知企业,她也开始组织公司全部干部学习致良知。通过近两年的时间,她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自己就是企业的天花板,是自己的格局和境界不够高,制约了公司的发展。明白这个道理以后,她取缔了现金业绩要求,开始以客户为中心,告诉员工服务过程中不讲一句销售话术,坚持践行了一年,顾客真的发自内心的开始不断信任、尊重他们的劳动。看到员工的能量来源于家庭的幸福,特别感觉到自己也越来越爱员工。在整个疫情期间,无条件准时给员工发工资,员工都越来越感恩,而且员工主动在家里心生万法的不断的练习她们的工作手法和技能,不断的培训。真的每个人都是可以开发他心中的宝藏,每个人原本都是那么的优秀。她说,当我们以父母之心待员工的时候,自己的心是那么纯粹、真诚。她坚定地相信行为作用与反作用,一定要帮助“孩子们”创业,他们能够成就更多人,去链接更多的客户,实现与客户心与心链接,助推这个社会真正能够幸福、和谐。

【明心净心|存天理·去人欲】

丘吉尔说,“不要浪费任何一场危机,每一次危机都是一次压力测试”。

今天的成长故事,给我们几点启发。

第1点启发,每个人心中都拥有无尽宝藏,董事长是企业的天花板,他的心灵品质、格局境界直接影响到员工的成长,只有不断成长自己,并带动员工一起学习,企业才能不断的进步。每个人都渴望被认同、被关爱,与此同时,每个人心中还有一个更强烈的渴望,那就是付出爱。每个人心中同时有小我和大我,小我渴望得到爱,而大我渴望付出爱。所以,为了实质性开发团队的潜能,就要直接点燃、唤醒他人心中的大我。要建设富有战斗力的团队,就要成就他们建设心灵品质。企业家通过引导高管和员工学习中华文化,让员工对“心中拥有无尽宝藏”和“行为作用与反作用”有了深切的体会,因此越多的高管和员工认识到,建设自己心灵品质并成就他人建设心灵品质,不只是企业或者上级领导的期待,更是自己的生命需要。每个人心中都拥有无尽宝藏,这让我们的生命如此充满希望。

第2点启发,以客户为中心,真正的利益到自己的客户。心生感恩,用一颗火热的心善待客户,把客户的心、员工的心链接在一起,这样原本基于不信任产生的麻烦就会逐渐消失。在光明的世界里,黑暗中的问题根本就不存在,随着心灵品质的提升,不仅能倾听客户说的出来的需求,还能感觉客户说不出来的、无声的呼唤。如果自己的产品与其他产品一样,都只能满足消费者能说出来的表层需求,那就无法真正利益客户。利益客户与利用客户,虽然只是一次之差,却是天差地别,一颗粗糙的心灵,一颗迷失的心灵,一颗被许多枷锁捆绑的心灵,是很难实质性听到客户真正的呼唤,即便听到,也很难与客户建立实质性的心与心的链接,因而很难做出更多的贡献。通过学习中华文化,建设自己的心灵品质,让自己的心变得柔软,如此才能感觉到客户深层次真实的需求,听懂客户无声的呼唤,从而真正的利益到客户。大道至简,就是建设自己、成就他人,感知客户需求,滋养客户心灵,让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脱颖而出。

第3点启发,努力使自己的人生价值最大化。对于企业管理者和经营者而言,将人生价值最大化,就是要将企业建设成为一个足够大的平台,对于每一位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来说,把企业变成一个平台去利益他人并为之奋斗终生,就是将生命价值最大化的最佳路径。每个人都希望拥有更美好的人生,更成功的世界。天地之间就有这样一个重大真理为我们指明了路径,即行为作用与反作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十分耕耘,十分收获。每一个渴望收获真正成功的人,都要积极行动起来,利益自己、他人和社会,在服务民众的伟大事业中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 

【今日思考|务实之心

1. 员工和我是利益的共同体,我给他技能、房子、车子,为什么员工却不知道感恩?

2.为什么客户越来越不信任我们?

3.为什么我的产品和服务这么好,却得不到客户认可?

这三个问题困扰着众多的企业家,真正的解在哪里? 

【今日感悟|吾性自足

在每个人的心中,一切人生美好愿望都是吾性自足的,但须开发才能成就,开发越多成就越多,不开发则不能成就。

建设心灵品质,不断地深层地去除心中的不明和贪欲,主宰越来越好的行为作用,从而开发心中宝藏。


深深的祝福大家! 

2020.05.20


阅读是一种习惯,分享是一种美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