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都是凶孩子,杨烁和陈小春有何不同?

 新用户48533353 2020-06-04

与我一起做一个爱学习、愿成长的人


阅读全文约需8分钟

都是凶孩子,

杨烁和陈小春有何不同?


文/晏凌羊

1

最近,杨烁参加一档亲子真人秀(《一起出发吧》,实际上就是《爸爸去哪儿6》)节目的视频在网络上曝光,杨烁也被网友们称为“魔鬼爸爸”“神经病”。

我看了一小段,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窒息。

父子俩下车后,杨烁头也不回地转身走了,可以看得出来孩子并不亲近爸爸,下车后第一反应就是要离开爸爸。

可是,就因为两个人走的路线不同,杨烁居然叫儿子杨雨辰重新走一遍,按他认为对的方式去走。

一路上,杨烁不停喝斥孩子,要求孩子动作快点,并把衣服和背包整理好。

杨雨辰走路有点内八字,杨烁又看不惯了,要求他跑上去,重新再走一遍。

杨雨辰不敢反抗,乖乖按照爸爸的指示重新走了一遍。

可你知道的,那里是高原,氧气比较稀薄,大人也会有高原反应的。

这期间,杨烁觉得风景还不错,就强行要求儿子跟自己来了一场合影。

大家看看下图父子俩这个肢体动作和表情,杨雨辰明显不乐意,但不得不配合。他的身体本能地与爸爸保持一定的距离。

两个人一路往前走,无奈杨雨辰选的五号房比较远,在一个小山坡上。

工作人员提醒杨烁,可以适当抱一下孩子,但杨烁斩钉截铁地说:他自己选的房,自己负责。

两人一路往上走,杨烁一直命令孩子:如果我先跨进门槛,我们就重走一遍。

孩子只好拼了命地往前走,到达房间时气喘吁吁。



到达房间后,杨烁让孩子叠衣服,孩子动作慢了一点,他的眼神像是要吃人一样,看着我都觉得有点战栗。

孩子累了一天,累得直接躺倒在床上睡觉,但是杨烁的神操作又来了,他强行把孩子叫了起来用热水洗脚。

之后,他像是自己做了多伟大一件事情一样,跟孩子说:你连句谢谢都不会说。

看到这一幕,我当真是很想砸鼠标:谢你妹啊?能不恨你就是你的造化了。

2

参加亲子秀节目,陈小春的性子也比较急。

他也是出了名的“好凶的爸爸”,但是,我们不难发现,陈小春的凶和杨烁的凶,完全不是同一性质的。

杨烁吼孩子,完全是打压式的,孩子完全不敢反抗,对父亲只有忌惮和害怕。你很难从杨烁吼孩子阵仗中,看到爱意流动,相反,只觉得父子俩相处氛围有点窒息。

陈小春在之前的亲子真人秀节目中,也吼过孩子。

村长在讲话,陈小春的儿子Jasper拿着喇叭啊啊啊叫个不停,陈小春觉得儿子的行为很不妥,先黑脸警告儿子,岂料儿子没当回事,陈小春才开始吼“你在做什么”。

 

执行任务时,Jasper走错方向,陈小春比较着急,就吼他,让他快点。

Jasper开始有点小情绪,就超级理智地跟爸爸讲道理:“I know,what's wrong with you?

 

看陈小春还是不理他,Jasper干脆拿着大喇叭冲老爸喊:“I say,can you stop angry now?

 

陈小春见状,赶紧跟孩子道歉。

 

陈小春和孩子的互动,是有爱意、平等、民主的感觉在的。孩子敢于对父亲提要求,说明父亲并不是绝对的权威。

但是,这样的互动在杨烁和儿子之间完全没有。杨烁儿子根本不敢违抗父亲的命令,甚至连情绪都不敢有。

杨烁这种做法,让陈小春这种严厉爸爸都觉得像是“军训”。

可是,你知道嘛?杨烁对女儿又是另外一种态度,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碎了。他给出的理由是:儿子将来是男子汉,要严厉一点。

这个观点,恕我无法苟同。儿子和女儿都是“人”,干嘛要在育儿方面采取“双标”?对儿子要严厉、对女儿要宠溺,何尝不是另一种“性别刻板印象”?

大家育儿时,都按培养“人”的标准来培养孩子不行么,分什么男孩、女孩?

除了生理差别,男孩、女孩在心智上、性格上能有多大的不同?真有,那也是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只不过他们的性别刚好是男是女而已。

3

逗号六岁之前,我的确是很少吼她的。

六岁以后,我觉得自己需要常备速效救心丸。

育儿这事儿,没亲身体验过,只会指责别人“何不食肉糜”。

某些主张对孩子“温柔而坚定”的博主,在带孩子出席活动时,也有现场翻车的。他们也会当众吼孩子,做不到“温柔而坚定”。

如果帮别人育儿有钱收,我也能做到“温柔而坚定”,因为那是工作,与职场应酬雷同(有几个人敢对金主发火)

而我认识的小学生家长(除非是对孩子撒手不管的那一拨),没吼过孩子的,个数为零。

就拿这两天来说,从昨晚到现在,我被小孩的磨蹭气到够呛。今天早上我把小孩送到学校后,蹲在路边平复情绪。

以前见别的家长情绪激动地对待小学生,总觉得“不至于”。现在我懂了,真的“很至于”,被孩子气到中风真的不是不可能的事。 

每次辅导娃儿的作业,我最羡慕白素贞和许仙。孩子落地后,两人就去了寺庙清修。18年后出来:“哦豁!娃儿高中状元了!”

我也知道,现在网络上对小孩的态度,有两个极端:一个是把他们“妖魔化”,一个是把他们“天使化”。

有一类人,只要见到个孩子,就称其为熊孩子。

婴儿(两岁以下才叫婴儿)坐飞机哭闹,家长极力安抚,但还是被骂“管不好孩子”。

孩子在公共场合稍微调皮一点,就被一些“熊大人”出手教训。

“熊孩子”概念的泛化,让我们这些养了孩子的家长瑟瑟发抖。

另外一类人,在一些母婴博主的影响下,对孩子的态度又走向另一个极端。

在他们的眼里,孩子是天堂里派来的天使,是坠入凡间的精灵。

对孩子们,你不能吼、不能骂,要时时刻刻“温柔而坚定”,不能对孩子实施冷暴力,要给他们充足的爱、温暖、自由。如果孩子犯了错误,那一定是大人的错。

这类人很容易觉得别人当父母当得不正确。

可是,亲爱的,人活一辈子,活的就是平衡。在时间、精力、资源有限的前提下,有时候真的要牺牲孩子的利益。

父母也是人,也有自己的压力和无奈,不可能拿出所有的时间、精力和资源,按照所谓“正确”的方式围着孩子转。

比如,上飞机前一分钟,孩子因为你说这次去海边旅游不能下海玩(可能你刚好来例假了,没法陪),孩子就控制不住失望情绪大哭大闹,甚至以拒绝上飞机的形式表达抗议。你好好说话但对方根本不听,怎么办?

这种时候,吼孩子一顿或者直接对TA实施冷暴力,让TA变老实,跟着你乖乖上飞机是最省时、省事、省力的方法(上飞机后再好好聊)

耐心与效率,很多时候就是冲突的。单讲一方面并将其泛化到各个领域,就是耍流氓。

那么,我到底赞不赞成吼孩子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的观点如下:

1.可以吼,有时候不吼确实没法快速地解决问题(很多时候孩子是完全没有时间观念的,比如上学前、上交通工具前)

真要是一直“温柔而坚定”,父母可能会憋出内伤。

现实生活中,只有那些收取了高额看护费的人,才能一直把孩子当上帝。

2. 但是,我不建议把吼孩子作为常态化的操作,而且吼孩子也得要吼出质量。

吼孩子和打骂孩子,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孩子磨蹭,你可以大声下达指令“快去刷牙”“快穿鞋子”“快上车,别磨蹭”,这叫吼。

倘若你大声说“这么点小事情你都做不好,真是朽木不可雕”“一看你就很没出息,长大后指不定是个祸害”“你怎么这么蠢啊”之类的,就是贬低、骂。

还有,生气的时候,打孩子是坚决不可以的。打骂孩子的心理动机,不过就是:想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最快达成自己想要的结果。

他们的思维方式是:你磨蹭,我感到不爽,那我的不爽是你造成的,你得为我的不爽负责,所以,我打你,天经地义。

我觉得打孩子,是典型的“恃强凌弱”。你吼孩子,孩子可以反过来吼你,但是,你打孩子,孩子往往打不过你。

孩子不听话,父母暴力手段升级,但孩子依旧不听话,父母再升级暴力手段……这样何时是个头?

3.吼归吼,父母和孩子之间一定要有爱意流动

打个比方:如果说“吼孩子”是船,那么,“爱意”就是大海。

船必须要浮在深水区域,否则就会搁浅。

如果把吼孩子这事儿做成杨烁这样,我是万万不赞同的。

我还是那句话:在一个家庭里,谁都有情绪不佳的时候,谁都没精力围着另外一个人转。也正因为如此,家庭中也要实行“轮流坐庄制”,即,尽量不搞权力集中制,有时候你占上风,有时候我占上风,谁都别想权力瘾上身,搞“一人独大”。

就拿我和逗号来说,有时候我着急起来的确会吼她,但是,她特别着急且觉得自己站到了道德高地上时,也会气势汹汹地吼我。

有天晚上,逗号做完作业已经很晚了,我出差累了一天回来但还是答应她出门溜达一圈,结果到了广场上,发现小朋友都回家了。

逗号找不到伴儿玩,就开始各种埋怨、责备我。

我实在没力气也没耐心跟她讲道理,就吼了她一顿,让她闭嘴。

回家路上,我们俩谁也不搭理谁。

逗号回到家里就钻进自己房间玩,我看她一个人坐在飘台上生闷气,就走过去跟她说:豆宝儿,我们和好吧。

逗号马上回答说:好啊,妈妈。

我一愣,问她:你这么快就原谅我了吗?

逗号说:原谅了。你也原谅我了吗?

我说:原谅了。

逗号接着说:妈妈,我们班一个同学跟她妈妈吵架以后,生气了一个星期。

我说:那么久?

她说:是啊,她说要生气够一个星期才跟她妈妈说话。

明知道她说的可能是谎话,但我还是说:这样啊,那还是你好。

我每次忍不住吼完孩子以后,也会心虚,会去找她道歉、和好,然后跟她一起制定新的规则共同执行。

她吼完我以后,也会找机会跟我互动,缓和关系。

孩子不是天使,也不是恶魔,就是一个年纪比我们小的人。忘掉父母这个身份,我们跟大人怎么相处,就跟孩子怎么相处就行。

你把孩子当“人”,而且是年龄比我们小、体力优势没我们大的“人”,就能客观地看待他们了。

对孩子,我们完全可以像对待身边其他人一样,该给颜色就给颜色,该给暖色就给暖色。这没毛病。

从某种程度角度来说,我觉得父母和孩子相处跟谈恋爱很像。成年人也有气到你想吼的时候,但若对方是你的什么人,你对他们也会有无法割舍的感情。

你育儿,孩子也育你。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大人和孩子都会犯错,因此,育儿方法不重要,重要的是双方是否有爱,能否在互动中感受到自己被爱。

以上。

全文完

欢迎分享或转发

这是最好的鼓励

一点碎碎念念

“我试过的,这种方法对我们有效,建议你也学学。”这话可以适用于很多场合,但我觉得在育儿领域,它可能是无效的。孩子与孩子的差别,跟大人和大人的差别一样。你之灵药,他人之砒霜。

我对所有育儿理论都将信将疑,倒不是因为天生爱抬杠,而是我觉得人生不是数学公式,它是一个极其严密和复杂的系统,每个人对它的认知都很有限。在育儿、成长等领域,大家(包括我)都只是“摸着石头过河”而已。

A方法适合你,却未必适合他人,因此,我们都找到适合自己的“道”就好。若是没能耐找到,那你跟着别人的“道”走也行。反正,人生不可逆,事后你怎么解释它、怎么自圆其说都行。

最后,谢谢你的时间,我们相约明天见!


关注「晏凌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