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博大精深,历史悠久,看古代医学如何传承至今?

 tjboyue 2020-06-04

中国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先秦时期便已经出现,之后历经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几个阶段的发展,传承至今。古代医学的传承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私人传授,另一种则是官方教学。

在两晋之前官学尚未出现,一般都是私人教学,南北朝时开始出现了官方学府,经过隋唐时期的发展,在宋时官方教学到达了顶峰,之后的朝代官学继续有所发展。但是老师私人教学一直都具有重要的地位,成为医学传承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医学的传承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官方医学教育和私人教育对于医学的传承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官府的医学教育,其成效不如老师私人教育,官方开办的医术学校其问题层出不穷,导致无法培养出优秀的人才,老师的私人传承则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师徒私人传承

  • 医学起源

先秦时期医学已经出现,在一些传说中都有记载,如神农氏辨别植物一天之内遇到七十种毒,早期的医学知识就是这样的传承下去。我国很多的医学典籍都有黄帝的名字出现,如《黄帝内经》等,这些虽然不是黄帝本人所作的,但也有可能说明了在黄帝时代一些医学知识已经出现了。

中医博大精深,历史悠久,看古代医学如何传承至今?

先秦时期人们为了探索人体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探究人体的生老病死,便出现了巫医,这就是早期的医学起源。这些巫有着很广泛的职责范围,祈福、占卜、天文历法、治病等都有所涉及,因此医生只是巫的一种兼职。一直到西周时期巫依然活跃在政治舞台,在国家的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时医生仍然是由巫兼职,没有专门的医者出现。

  • 先秦医术传承

先秦时,医术传承主要以老师教授传承,如黄帝的弟子雷公、扁鹊的老师长桑君等。先秦时的医学处于萌芽状态还没有形成理论性的知识体系,但是为之后的医学发展打下了基础。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上面就有很多是关于疾病的记载。

  • 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开始建立起古代医学的知识体系,这一时期有很多的医书著作《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等。医学的理论知识建立,为后人们所遵从。在这时还出现了诊籍,上面对于病患有着详细的记录如姓名、住址、疾病、治疗等都详细的记述,这成为医术经验总结的重要方式。外科医学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华佗利用麻沸散开始进行外科手术,而张仲景在内科杂病等方面有着诸多的理论和实践经历。

中医博大精深,历史悠久,看古代医学如何传承至今?

秦汉时期的医学主要是私人教学为主,如秦国有名医缓、医和等人。秦国还设立了太医令这一职位,秦朝建立之后继续完善官医的建设,太医令丞隶属于少府。

西汉时期官医有两个机构一个是受太常管辖的,另一个则是受少府管辖的。少府的太医主要是为宫中服务,其中有女医是为皇室的女性成员服务。而太常统领的太医负责两部分事务进行方剂研究和采集草药。西汉时期的地方诸侯国也都设有医官,大体和中央是相类似的。

东汉时期医官发生了变化,太常所属的医官被撤销,只保留少府中的太医,负责治病的医生有293人,还有负责配药、偿药等人员。汉代的医学在师徒中传承。如张仲景拜师于张伯祖向其学医,华佗的弟子有李当之、吴普等人。师傅与徒弟两者之间,老师向徒弟传授医术同时也会将医术传授于徒弟。

中医博大精深,历史悠久,看古代医学如何传承至今?

  •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临床医学在这一时期迅速的发展,有众多的医书出现。针灸和诊断学都有进一步的发展。药物学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如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开创了新的分类方法对后世影响深远。魏晋时期医学已经逐渐的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但此时仍然没有官府的学校设立,仍然是民间的师徒相传。魏晋时期开始设置了太医助教这一职务,说明此时开始有官方医学教育的出现。

二、官方医学院出现

  • 隋朝设立官方医术学校

隋唐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这时医学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唐朝时期已经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一套医学教育体系。隋朝的医官系统主要有三个,一个是为君主服务的尚药局,一个是服务太子的藏药局,再一个就是为百官治疗的太医署,还有就是地方的医官机构。

隋朝时太医署承担对医学教育工作,有“主药二人,医师二百人,药园师两人,医博士二人,助教二人”。教育工作分为两部分有医学教育和药学教育,并且设有分科医师、按摩、祝禁、药学四科。隋朝的建立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对唐朝却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中医学教育影响了唐朝官学的设立。

中医博大精深,历史悠久,看古代医学如何传承至今?

唐朝的医学官学分为中央学校和地方学校两种。医学教育不直属于国子监,而是作为一种旁系。唐朝的太医署分医、针、按摩、祝禁四科。每科都有博士、助教进行教学,还有医师进行辅助教学,每一个季度都会对学生进行考核。太医署中还负责药师的培养,太医署令为从七品,下面还有丞、医监、医正。

太医署对生源有着规定,如同国子监考试一样有等级限制,国子学入学标准为三品以上官员子弟,律书、算学等科则是招收八品官员子弟及庶民。但医学的地位同样不高,虽然规定了如国子监一样,但实际上与算学等科差不多,品级高的官僚子弟一般是不会来的。

学生要经过考试合格后,方可入学,而且每个月都要进行班级考试,每个季度要进行全校统考,并且每年都会举行期末考试由太常出人监考,假如考生的成绩非常突出就可以提前毕业,如果九年连续考试不合格的学生就要让其退学,及格的学生毕业之后和国子监的学生同等待遇。唐朝仍然保留着师徒相传的模式,民间的医学传承主要还是靠师徒相传,同时这时期在寺院中还出现了僧侣兼职医生的现象。

  • 宋元时期的继续发展

宋朝的君主大多是重视医学发展的,当时朝中的很多大臣也都精通医术如范仲淹、苏颂、沈括等人。宋朝兴办医学教育,让其可以入仕这样就出现了儒医。政府设立药局对贫苦的百姓施药,大规模的修订医书,校点医学典籍并且印刷刊行于天下。

中医博大精深,历史悠久,看古代医学如何传承至今?

宋朝建立之后其制度继承唐制,医官体制也和唐朝一样,但宋朝初期并没设立官方医术学校,而是采用考试的办法向天下征集名医。

仁宗庆历三年(1043)设立了太医局作为官方的教育机构。规定入学的学生要在十五岁以上,将自己的简历交到太常寺,然后有医官“保明”便可以成为医学生进行学习了,至少要学习一年以上才可以参加考试,要求在学习期间,学生们每三人结为一保相互监督,如果一人有错全保都要受罚。神宗时期进行了政治改革将太医局正式设官建局从太常寺中独立出来。

元朝时因为战事的频繁,骑兵为部队的主力,因此骨折外伤非常多,外科骨科也受到了重视。而且因为蒙古的扩张使得阿拉伯的医学技术传到了中国,促进了骨科医学的发展,使其独立的成为了一个学科。元朝在中央和地方都设立了医学院。元朝的医学校和三皇庙(伏羲、神农、黄帝)相合一,因为在传说中三皇是医学的创始人。这样便提高了医者的地位,促进了医学的发展。

  • 明清时期发展与衰落

明朝时医学院与宋元的体制相比较变化不大。明朝的医学院在中央和各地都有设立,其分为十三科目,这时伤寒科已经独立出来。明朝太医院对于学生和老师都要进行定期考试,对于太医院的医生、医士定期考试不合格者给予处罚。

在明朝还有很多的医术世家,政府对他们也有着严格的规定,要等级备案。明朝的医生的地位是比较低的,太医院的长官品级为正五品,而元朝时为正二品,医生的俸禄也比较低,导致了有医生、医士逃亡的现象。

中医博大精深,历史悠久,看古代医学如何传承至今?

清朝的医学体系延续了明朝的制度,而此时医学也没有多少创新,处于一种日薄西山的状态。清朝对于医学院的建设不是很重视,并且医学科目有减少的趋势,清朝初期设有十一科,而到道光朝便只剩下了七科。太医院的各科用药由当天值班的医生掏钱补上,俸禄也在逐渐的减少,使得医官们无法维持生活,到了同治朝就只剩下了五科。清朝的医学发展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并且官方的学校处于瓦解的状态。

总结

中医有着长久的历史,从先秦时期便已经开始出现。此后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的发展一直不曾断绝,医学的教育对于医术的传承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私人教育和官方的学校教育都是中医术发展、不断绝的重要原因。

随着历史车轮的前行,中医学却出现了衰落的趋势,尤其是在清朝时期因为统治者的不重视,以及之后国势的衰微,整个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中,使得传统的医学更加举步维艰。只有对医术不断地进行钻研和传承,才会使得中医学呈现上升趋势,并且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史记》

《汉书》

《宋史》

《旧唐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