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圣扁鹊 “善治未病”

 深夜爱报社 2020-06-30

扁鹊画像。(资料图片)

扁鹊(前407—前310),本姓秦,名越人,春秋战国时期名医。他总结前人经验,结合自己的医疗实践,在诊断、病理、治法上对我国医学做出了卓越贡献。 

扁鹊,他的医学经验在我国医学史上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医学界历来把他尊为古代医学祖师,誉为“中国的医圣”“古代医学的奠基者。


医道神奇 善治未病


秦越人学习医学非常刻苦,他继承与发扬昔人的医学理论与民间经验,有不少病危的患者经他的治疗得到痊愈,因此人们把他与黄帝时期的“神医扁鹊”相提并论,称他为“扁鹊先生”。久而久之,“扁鹊”这个尊称也就成了他的名字,直到如今。    

扁鹊幼年时家庭经营旅店业,他做过客馆的主管。有个叫长桑君的客人到客馆,扁鹊认为他是一个奇人,对他十分恭敬。长桑君知道扁鹊不是普通人,私下对他说:我有秘藏的医方,我年纪老了想传留给你,你不要泄漏出去。 

大量的史料和遗迹证实,内丘蓬鹊山是扁鹊学医、行医、采药,以及赵简子赐田、封赠食邑,虢太子从师、学医之地。司马迁所撰的《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的《扁鹊传》,全篇就是根据蓬鹊山的旧闻而作。    

国画《扁鹊见蔡桓公》。(资料图片)

有一次,他见到蔡桓公。看到蔡桓公气色不好,判断他已生病,便直截了当地说:你有病在肤表,如不快治,就会加重。蔡桓公很不高兴地说自己没病,并对左右说医生贪图名利,把没病的人当作病人医治,来显示本领。 

过了五天,扁鹊见到蔡桓公,一番观察后说:你的病到了血脉,不治将加重。蔡桓公并没把扁鹊的话放在心上。再过五天,扁鹊又见蔡桓公,严肃地对他说:你的病进入肠胃之间,再不治,就更严重了!蔡桓公听了很生气,还是不搭理扁鹊。    

等到扁鹊第四次见到蔡桓公,只看一眼就逃离了。蔡桓公发觉扁鹊不理睬自己,就派人询问。扁鹊说:病在肤表用汤法可治,病进入血脉用针灸可治,病到了肠胃,用酒剂能治愈。如今蔡桓公的病已进入骨髓,再也没法治了,我只好逃离。    

又过了五天,蔡桓公果然病重,派人请扁鹊,他早已不知去向,蔡桓公终因耽误治病时机而病死。    

扁鹊“善治未病”,汉代著名的医学家张仲景对此赞誉不绝:“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蔡侯之色,未尝无慨然叹其才秀也。”    

不难看出,扁鹊的治疗观点:一是知识要广,要精通临床各学科;二是要能根据客观情况,随俗而变。他在行医的同时,与迷信思想作坚决斗争,态度鲜明地把“信巫不信医”列为不治之症,对破除封建迷信和推进医学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医术高超 起死回生


扁鹊奠定了中国传统医学诊断法的基础,不但有高超的医术,在医德上也有很多可取之处。难怪司马迁称赞他:“扁鹊言医,为方者宗。守数精明,后世修(循)序,弗能易也。”今人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说扁鹊是“总结经验的第一人”。    

历史记载,扁鹊“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医;过洛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说的是扁鹊到越国都城邯郸,看到当地妇女患病较多,就在妇科病上下功夫,当了“带下医”,治好了许多妇女的陈年宿疾;他到东周都城洛阳,看见当地不少老年人患了视听力衰退的疾患,就着眼研究五官科疾病,当“耳目痹医”,治好老人的耳目病,使不少老人恢复了健康;他到了秦国首都咸阳,看到当地儿童发病率很高,就研究儿童发病原因,当了“小儿医”,治好了许多儿童的多发病。    

由此可见,扁鹊不但精通内科,而且兼通儿科、妇产科、五官科,甚至外科;他在诊断上不但擅长“切脉”,他独取“寸口”,对切脉很有研究,这在《难经》中有较为详细的论述,还善于“望色、听声、写形”;在治法上,不但精通针灸,还善于用砭石、熨贴、按摩、手术、汤药等,是博学多能、医术精通的民间医生。 

《列子》一书记载,他曾用“毒酒迷人,剖胸探心”的故事,这是我国使用中药麻醉的最早记录,可惜具体的方法已经失传。

扁鹊曾治好虢太子的“尸厥”症。他说,太子所得的病,就是所谓的“尸厥”,人接受天地间的阴阳二气,阳主上主表,阴主下主里,阴阳和合,身体健康;现在太子阴阳二气失调,内外不通,上下阻塞,导致太子气脉纷乱,面色全无,失去知觉,形静如死,其实并没有死。 

扁鹊让弟子帮助他用针砭进行急救,刺太子的三阳、五会诸穴。不久太子醒了过来。扁鹊将方剂加减,使太子坐了起来,再用汤剂调理阴阳二十多天,太子的病痊愈了。 

他为人治好病,受到人们赞扬,说他能“起死回生”。可是,他谦虚地说:“越人非能生死人,此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  

扁鹊十分重视疾病的预防。从蔡桓公的案例来看,他之所以几次劝说及早治疗,就是防病于未然的思想。他认为对疾病要先采用措施,把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他曾感慨:客观存在的疾病种类很多,但医生却苦于治疗的方法很少。



承先启后 名扬天下


扁鹊一生著述丰富,《汉书·艺文志》中记载的七种医经,其中《扁鹊内经》九卷、《扁鹊外经》十二卷和《泰始黄帝扁鹊俞拊方》二十三卷,可惜这些宝贵的典籍大都散佚。    
扁鹊名声传扬天下,老百姓对他非常赞赏。他因地制宜,随着各地的习俗来变化自己的医治范围,治疗的效果很好。秦武王与武士举行举鼎比赛,不小心伤了腰,疼痛难忍,吃太医李醯的药不但不见好转反而更加严重。武王传令扁鹊入宫。看看武王的神态,按按他的脉搏,扁鹊用力在他的腰部推拿几下,又让他伸展活动,武王立即感觉到好了许多。接着,他又给武王服一剂汤药,其病状完全消失。 
武王的病痛消失,心中非常高兴,想封扁鹊为太医令。太医李醯知道后,非常担心扁鹊日后超过他,便在武王面前极力阻挠,说扁鹊不过是“草莽游医”,武王半信半疑,但并没有打消重用扁鹊的念头。李醯自知“不如扁鹊”,对扁鹊非常怨恨。 
李醯决定除掉扁鹊这个心腹之患,派遣两个刺客去刺杀扁鹊,可是被扁鹊的弟子发觉了,扁鹊只得逃离秦国,他们沿着骊山北面的山路行走,李醯派来的杀手装成猎户的模样,截杀扁鹊,一代名医就这样被嫉妒者所害。 
扁鹊无私地把自己的医术传授给门徒,徒弟子阳、子豹、子越等人都是有所成就的人。 
有部传世的医书《难经》,又称《黄帝八十一难经》,以问答的形式,讨论了81个问题:分为经脉诊侯、经络、大数、奇经八脉、荣卫三焦、脏腑配象、脏腑度数、虚实邪正、脏腑传病、脏腑积聚、五泄伤寒、神圣工巧、脏腑井俞、用针补泄等十三部分。其中,第一部分经脉诊侯,包括24问专论脉学。 
《难经》虽然署名秦越人所作,但从内容上看应是《黄帝内经》成书以后问世的作品,其内容深奥,是中医学不可多得的理论著作之一。古人将此书托名秦越人所著,足见扁鹊在人们心目中地位之高,借其名显示书的重要。 
扁鹊用一生时间总结前人和民间经验,结合自己医疗实践在诊断、病理、治法上对祖国医学做出了卓越贡献,其医学经验在我国医学史上有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医学界历来把扁鹊尊为古代医学的祖师,说他是“中国的医圣”“古代医学的奠基者”。


本报道首发于2020年3月30日的《海南日报》,系原文原图分享,感兴趣的读者记得收藏哦。

END

文\本刊特约撰稿 蒙乐生

新媒体编辑\实习生 黄雅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