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祚短暂,历二世而亡,为何隋朝文教事业还能蓬勃发展?

 零壹贰012 2020-06-04

引言

隋朝,一个短暂而又辉煌的朝代,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虽然建国仅存38年,但是隋朝开创的丰功伟绩值得后世所有帝王景仰。

政治上,一统南北朝的乱世局面,为大唐的建立留下了统一的版图。经济上,京杭大运河的贯通,带动了运河两岸的所有城市,南北方经济自此紧密相连。文化上,大力发展文教事业,兴办学校,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大量的学校,中央的国子寺与地方的教育机构共同铸就了灿烂辉煌的隋朝教育。

同时隋朝开创了科举取士的人才选拔制度并为后世所有王朝所沿用,1300余年的悠久历史,向世人证明了科举制度的卓越。由此可见,隋朝并不是大家印象中的那样不堪,隋朝在文化教育方面的创举可以说是历代之最,对后世教育具有不可磨灭的意义。

国祚短暂,历二世而亡,为何隋朝文教事业还能蓬勃发展?

那么短暂的隋朝又是如何开创出光耀千古的科举制呢?隋朝发展文教事业的过程中又遇到了哪些难题?究竟是什么造就了隋朝两任皇帝全力发展文教事业?

一、政治混乱、经济萎靡,倒逼着隋朝皇帝不得不大力发展文教事业

  • 1、政治环境

隋朝开国皇帝杨坚本是北周大臣,面对南北朝末期混乱的政治局面,深有体会,公元589年,大隋灭陈朝,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300余年的混乱局面。

杨坚统一天下后,为巩固皇权统治,吸取了南北朝诸国迭起的经验教训,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地方实行州县二级制,废除了原先的九品中正制度,采用了科举取士的选拔制度,精简各级行政机构,裁撤冗官,极大的捍卫了中央皇权。

国祚短暂,历二世而亡,为何隋朝文教事业还能蓬勃发展?

南北朝时期的连年征战

  • 2、经济萎靡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诸国林立,连年征战,地方豪强割据严重,大量的百姓无家可归,无田可耕,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国家经济一片混乱

隋文帝一统江山后,大力推行均田制,限制土地兼并,削弱了地方豪强的势力,让老百姓有田可耕,有饭可吃。与此同时,隋文帝还改革赋税制度,减轻了农民负担,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的不断恢复,促进了全国范围的经济复苏,社会上也因此出现了经济繁荣的现象。

稳定的政局,繁荣的经济,使得文教事业的发展有坚实的基础,隋文帝趁此机会,大力兴办教育,建立起了由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学校。

二、儒释道三教思想的融合,促进了文教事业的的进一步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不安的社会局势造成了人民思想意识的混乱,儒学也因为时代的原因,备受压制。佛教、道教趁此机会,不断做大做强。值得一提的是,佛教自汉朝传入中国后,于南北朝时期迎来了第一个发展巅峰,此消彼长,儒教势力受到了极大的削弱。

国祚短暂,历二世而亡,为何隋朝文教事业还能蓬勃发展?

隋文帝武力统一天下后,便开始了思想上的一统天下,而儒家思想正适应了大一统王朝的政治需求,因此儒学一改往日的颓废,再次成为了统治阶级的座上宾。隋文帝虽然行伍出身,但也积极推行儒家的礼乐教化,以便于他统治天下。不过隋文帝在推行儒家文化的同时,也积极推崇佛教、道教,在他称帝后,大肆修建佛寺、道观,不再禁止百姓出家。

隋文帝的态度决定了儒释道三教的并存以及互相争斗、相互融合的局面。三教融合不仅仅可以开拓人们的思维,更能拔高人们的眼界。此外统治者也能从三教中寻找到有利于加强皇权统治的东西。

三教并存的局面刺激了隋朝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再加上隋文帝励精图治,决心开创远超秦汉的盛世局面,因此隋朝文教事业蓬勃发展,毕竟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唯一方法,唯有大量的人才方能帮助统治者更好的管理天下。

国祚短暂,历二世而亡,为何隋朝文教事业还能蓬勃发展?

国子寺

三、学经习礼,修建学校,隋文帝积极推动文教事业的发展

隋文帝即位之初,便十分重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他采取了各种措施,刺激、鼓励人们学习知识。

  • 1、推行学校教育

隋文帝由上至下建立起一整套的学校管理制度,并且广泛的建立学校。中央特设国子寺,内有祭酒一人,总览天下教育诸事,祭酒下有主薄、录事各一人。

中央的国子寺负责管理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算学、书学等,一时间隋朝文教事业欣欣向荣,据说,当时的学生高达上千人之多。国子寺的建立表明了隋朝统治者对于教育的重视。

地方上,由于隋文帝实行州县二级制,所以在公元583年,杨坚下诏,命令地方上设置州县学,6年后,他又再次下诏,要求州县学增设博士,如此一来,便构建出由中央到地方的完整教育网络。

  • 2、号召人们学经习礼

除了大力修建学校,建立完善的教育网络外,隋文帝还主动号召人们学经习礼,有时他还会亲临国学院,奖励那些成绩优异的孩子。

此外他还规定了学生们的何时进学,何时休假,隋朝教育事业经过杨坚的大力扶持,出现了四海之内,书声朗朗的局面,一点都不逊于先秦诸子百家的时代。

国祚短暂,历二世而亡,为何隋朝文教事业还能蓬勃发展?

不过可惜的是,隋文帝后期,杨坚转而信佛,逐渐忽视了儒学教育,加上官学的管理不善,师生之间关系不睦,盛极一时的学校教育也逐渐没落。

  • 3、开创了考试取士的人才选拔制度

隋朝建立后,为了加强中央皇权的统治,削弱世家大族对于朝廷的把控力度,废除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启用了新的人才选拔制度,也就是后世所谓的科举制。后来在开皇18年,朝廷设立两科,以考试的形式选拔人才。

四、子承父业,再续荣光,隋炀帝再现父辈文教事业的繁荣

隋炀帝杨广继位后,继承其父大兴教育的习惯,重新恢复了学校教育,中央和地方教育的繁荣景象一度超越了隋文帝时期。

公元607年,杨广改国子寺为国子监,重设祭酒、主簿、录事等职位,加大对中央官学的扶持力度,并且发展了医学、律学等,这也为唐代的医学和法律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后来隋炀帝迁都洛阳后,在洛阳重新设立了中央官学,大力培养中原地区的优秀人才,为大隋王朝使用。但是由于隋炀帝后期的荒淫无道、横征暴敛,社会矛盾激化严重,隋朝文教事业再次陷入衰弱期。不过由于隋炀帝前期的重视教育,加上在文帝的科举取士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科举制的发展也在极大程度上促进了隋朝文教事业的发展。

国祚短暂,历二世而亡,为何隋朝文教事业还能蓬勃发展?

综上,隋朝虽然立国很短,但是它在文化教育事业上执行的政策以及实践活动,给后世文教事业树立了典范,唐代的文化繁荣的局面正是建立在此基础上。

结语

教育是一国之命脉,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基石。令人可笑的是,隋朝大力文教事业,本来可以让大隋国祚绵长,但是无奈于杨广后期的昏庸无道,令锦绣河山毁于一旦。

隋朝大力发展文教事业,正是如今教育改革发展值得借鉴的地方,今人应该继承古人的教育改革经验,再结合时代的特性,走出一条独属于自己的道路。

隋文帝、隋炀帝父子俩,作为锐意进取的政治改革家,他们大力改革教育,发展文化事业的精神令人敬佩,他们发展文教事业的决心透过一系列的教育政策彰显无疑。因时制宜,制定出了符合国情发展需要的教育政策。

特别是科举取士的建立,不仅具有远超时代的前瞻性,同时也让隋朝人们的文化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更对后世的人才选拔、教育改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资治通鉴》

《文献通考》

《魏晋南北朝史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