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落钟离山在历史上何时划入恩施州巴东县境内的证据

 firedark2015 2020-06-04

    

             武落钟离山在历史上何时划入恩施州巴东县境内的证据



    
                                      溇水蛮

 

 

    几乎所有的史志资料中,都称武落钟离山在长阳西北。如果说巴东三里城就是武落钟离山,人们首先要问的是,难留城(武落钟离山)什么时候划入巴东的?这的确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不过,清代《长阳县志》里的两幅地图可以证明,难留城于乾隆19年至同治5年间从长阳划入巴东境内。

 

    西汉初年,古长阳地首置佷山县,至隋朝时改佷山县为“长杨”县,唐易“长杨”为“长阳”,县名自此始定。此后,直到清雍正十三年以前,长阳西部属容美土司与朝廷派遣的流官交替统治地区,双方的疆域划分并不明显。改土归流以后,长阳县的疆域逐渐明确下来,根据乾隆19年编纂的《长阳县志县境图》载:长阳县城(龙舟坪)“正西三百里连天坡交巴东界”。


    但是我们翻阅同治5年编纂的《长阳县志》,却发现长阳西部边界发生了较大变化:“转境之正西,西至桅杆坪二百三十里与巴东交界”。如果加上九湾沱5里,这一位置正是今天长阳县与巴东县交界处。以上两段史料说明,乾隆19年至同治5年,长阳西部边界向东后移了65里。


    清代难留城的位置在哪儿呢?同治版《长阳县志》援引东晋袁山松所著《宜都记》:“自盐水西北行五十余里,有一山独立峻绝,名为难留城”。盐水就在今天的盐井寺一带,与桅杆坪隔江相望,是今天的长阳县界,往西北行五十余里,难留城显然已经不在今天的长阳境内,但却包含在乾隆19年的“古长阳”境内。


    对于难留城什么时候跑到巴东境内,长阳方面似乎浑然不觉,所有的史料都没有难留城“搬家”的记载。与此相对应的是,巴东方面对长阳送出的大礼似乎也是视而不见,在清代以后的《巴东县志》中,也找不到关于“难留城”的任何记载,但史料证明,难留城就在乾隆19年至同治5年这112年间, “搬”到了巴东境内。

 

 

 

                     武落钟离山在历史上何时划入恩施州巴东县境内的证据

 

                                    乾隆版《长阳县志  县境图》

 

 

                     武落钟离山在历史上何时划入恩施州巴东县境内的证据

                                   同治版《长阳县志.疆域图》

 

 

            武落钟离山在历史上何时划入恩施州巴东县境内的证据

                              《清史稿志四十二·地理十四》载:

                  “清江自巴东入,迳武落钟离山,一名难留城山,五姓蛮所出也。”   

 

 

    在《水经注》及其他记载巴人始祖廪君的史料中,“石穴”和“石室”是两个值得注意的地理名词,这两个词是同一个含义,还是各有所指?


    笔者曾查阅过一些资料,也请教过一些专家,都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后来,笔者多次清江中游地区实地考察后发现,《水经注》里所说的石穴,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山洞,而是当地人所说的“岩屋”,就是有穹顶的岩隙,即石壁下能遮风避雨的地方。


    这些岩屋并不像山洞那样幽深,但光照充足,一般离饮水源也比较近。笔者到过古容美土司(今湖北鹤峰)最著名的洞府——万全洞,实际上这也是一个巨大的“岩屋”,洞不深,只有约50米,但宽、高也均为50米,因此,有人说这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山洞。


    岩屋非常适宜早期人类居住,廪君来到夷城后,“望如穴状”,实际上看到的还是岩屋,香炉石也没有幽深的山洞,但岩隙很多,像二龙戏珠墓地就是典型的岩屋。


   《水经注》记载的石室,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山洞,比如难留城东北面的避难石室,离水布垭大坝不远的“仙人室”也是山洞,石室和石穴的差别是,石室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一般比较幽深,而石穴相对狭小,空间也不规则。


    因此,我们要抛开一个误区,不要以为巴人喜穴居,就一定是住山洞,笔者曾咨询过著名考古专家王善才教授,他介绍,所有旧石器时期的人类文化遗存,都是在洞口找到的,古人就是住山洞,平时也是住在洞口,而不会住到洞里面去,除非遇到紧急情况,才会进去避险。


   弄清石穴和石室的含义,有助于我们寻找廪君部落居住的赤黑二穴。


   在三里城石穴群中,以大洞湾最为典型,整座山呈红褐色,适宜人居的石穴众多,疑为廪君居住的赤穴,山脚有一出水岩洞,洞口有一口在整块巨石上开凿的古水井,离此不远的地方有一座大岩屋,就在六年前,还有村民在这里居住。村民们介绍,住在这里柴方水便,外面下再大的雨,也淋不到岩屋里来。


    在大洞湾右下方大约1公里处,有一个被当地村民称为“黑洞”的石穴,洞不深,但可供住人的岩屋很多,在距此不远的一面石壁下,一字排开有五座大岩屋,当地村民介绍,这些岩屋往年都住过人,黑洞一带会不会就是其他四姓部落居住的黑穴呢?笔者认为这是有可能的。

 

   《同治长阳县志》 [清]陈惟模修第608页载:“盐水西北行五十余里,有一山独立峻绝,名为难留城。从西南上里余,得石穴百步许,得石碛有二,文石并在穴中”。

 

   在廪君东征途中,盐阳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名,4000多年前,廪君带领五姓部落来到这里,打败盐水神女部落,夺取了食盐资源,然后“下及夷城”称君,那么,盐阳究竟在哪里呢?

 

   《水经注·夷水》载:“夷水又东与温泉三水合。大溪南北夹岸,有温泉对注,夏暖冬热,上常有雾气,疡痍百病,浴者多愈。父老传此泉先出盐,于今水有盐气。夷水有盐水之名,此亦其一也”。 [2]

 

    清同治《长阳县志》(485页)在引用《水经注》的上述文字后,答曰:“今其地名盐井寺” [10]。盐井寺早在1992年就被列入湖北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地处水布垭大坝东侧,寺中有乾隆年间的石碑,碑文称该寺“因盐池而名焉……”。

 

    清同治《宜昌府志》载:“盐井寺下即盐水,温泉在焉” [11]。现在,这里还有一远近闻名的温泉山庄,温泉日流量达600立方米,水温在42.5℃,为氟氯钠钙盐水,氯化纳含量约千分之三。盐井寺一带熬制泉盐的历史非常悠久,后来由于大量外地食盐涌入,制盐业曾经沉寂了相当长的时间,“在抗战时期,为了打破日寇的经济封锁,当地居民又架上了用温泉水熬盐的厚壁大铁锅,最多时摆过100多口盐锅,日产食盐可达50公斤” [12]。

 

    与夷城一样,盐阳也是弄清巴人迁徙方向的关键,著名学者童恩正先生推测,盐阳即以产盐而得名,这是正确的。但由于童先生没有到清江中游地区实地考察,主观认为“夷水从长阳到入长江的宜都之间,并无产盐之处,也没有盐阳、夷城一类地名的痕迹”。误判“盐阳、夷城当在今恩施相去不远的地方” [13]。这一观点后来被很多人引用,但它明显与事实不符。

 

    关于“盐阳”地名的来历,笔者认为可以这样解释,清江在不同的河段有不同的名称,流经盐井寺的清江又名盐水,根据字义解释:“山南为阳,水北为阳”(《谷梁传·僖公二十八年》)。盐水以北地区(今盐井寺一带)称作盐阳是合乎情理的。


   当然,仅凭上述史料和推测还不足以证明盐井寺即古盐阳,还得有考古材料来佐证。与盐井寺隔江相望的地方,有一处叫做桅杆坪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据发掘者王善才先生介绍:“该遗址主要为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和墓葬,经测定,其年代距今10070+-190年。在遗址中西部的上层,还有一些早期巴文化时期的墓葬,其中最引人注目的18具曲肢葬的墓葬材料,年代为距今4240年最上面一层的墓葬是迁葬(即二次葬),年代应在原始社会末期到夏商时期这段时间,上限距今4100年左右。总之,桅杆坪遗址附近是人类繁衍生存的理想场所,所以从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开始,直到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这里一直是古代人们的聚居之地”[14]。


   正因为考古材料与史料记载的巴人活动时间相吻合,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盐井寺一带即古盐阳。

 

 

                                          本主题由恩施论坛玄珠于 2011-2-22 12:42 加入精华

 

 

                   武落钟离山在历史上何时划入恩施州巴东县境内的证据

                                 四姓部落居住的黑穴



                    武落钟离山在历史上何时划入恩施州巴东县境内的证据 

                                    四姓部落居住的黑穴

 

                    武落钟离山在历史上何时划入恩施州巴东县境内的证据

                                   廪君部落居住的赤穴



                    武落钟离山在历史上何时划入恩施州巴东县境内的证据  
                                    廪君部落居住的赤穴

 

 

                    武落钟离山在历史上何时划入恩施州巴东县境内的证据

                               廪君部落居住的赤穴附近的石洞



                    武落钟离山在历史上何时划入恩施州巴东县境内的证据

                               廪君部落居住的赤穴附近的石屋

 

 

                 武落钟离山在历史上何时划入恩施州巴东县境内的证据 
                                廪君部落居住的赤穴附近的石屋


 

 

    《同治长阳县志》 [清]陈惟模修第608页载:“盐水西北行五十余里,有一山独立峻绝,名为难留城。从西南上里余,得石穴百步许,得石碛有二,文石并在穴中”。

武落钟离山在历史上何时划入恩施州巴东县境内的证据

                                          阴阳石地址



武落钟离山在历史上何时划入恩施州巴东县境内的证据

                                         阴阳石(文石)



武落钟离山在历史上何时划入恩施州巴东县境内的证据
                                             阴阳石(文石)



武落钟离山在历史上何时划入恩施州巴东县境内的证据
                                          阴阳石(阴石)

 


武落钟离山在历史上何时划入恩施州巴东县境内的证据
        《清史稿志四十二·地理十四》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