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你和母亲的关系,注定了你会爱上谁,又会被谁吸引

 开米蓝 2020-06-04

前不久,我在我的专栏《活出自己的心理学大课100讲》里写过一篇文章,论述了一个人的情绪、情感部分是母亲给的,比如怎么样感受内心,怎么样和他人建立情感关系,这和曾经的母子关系有关。

一个人的社会能力部分是父亲给的,比如怎么样与他人合作、竞争,怎么样表达自己的力量和勇气,这与曾经的父子关系有关。

今天我们就选取一个部分,看看一个人和情感是怎么样被母亲影响的,即一个人会爱上谁,被谁吸引,是怎么样被母子关系影响,甚至决定的。

1、爱是什么?

美国心理学家卡尔·兰塞姆·罗杰斯说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纳,爱是被看见,而这样的过程在母婴关系里最为常见。

婴儿从母亲的子宫里来到这个世界,从一个衣食无忧的安全空间,来到一个温饱都需要依赖他人的世界,他是迫切需要被理解和接纳,以及被母亲看见的,如果不被看见,就会有巨大的恐惧。

所以我们追求的爱,很多时候就是希望被理解和接纳,就是希望被看见。

当婴儿被母亲,或者代替母亲职能的其他抚养者理解和接纳,以及看见的时候,母亲就和婴儿取得了连接,婴儿就获得了最初的安全感。

当婴儿有了这份安全感之后,他就会内化到心中,他就不会在未来的关系里,总是去追求安全感,他就会不会极力的渴望被理解和接纳,以及被看见了。

相反如果婴儿在该被满足,该被悉心照料的时候,没有得到满足,他就会没有安全感,他就会在未来的关系里去寻求,他就会极力寻找能给自己带来安全感的人,他就会被这样的人所吸引。

2、爱是依恋

依恋这个词语是由英国心理学家John Bowlby提出来的心理学术语,是指孩子和母亲之间特殊的情感联结。

比如一个小孩子要离开妈妈,去幼儿园去上学,这时候他的妈妈和他自己,在内心深处都会有一个情感上的深刻体验,或是不舍,或是不放心,或是想念。

依恋就是一个人最初的情感基础,依恋分为安全型依恋和不安全型依恋。有安全型依恋的孩子,他离开妈妈的时候,他不担心,他相信妈妈会回来。当他再次见到妈妈的时候,他也不会陌生和害怕,他会奔向妈妈的怀抱。

但是不安全依恋的孩子就会表现出不一样的心理和行为,不安全型依恋又可以分为两种:

1、焦虑反抗型依恋,这种情况下的孩子,对于妈妈的离开或者回来感到漠不关心;2、焦虑回避型依恋,这种情况下的孩子会对于妈妈的离开感到担忧,但是当妈妈回来的时候,在和妈妈见面的时候,又躲闪和害羞。

以上就是孩子和母亲之间的情感连接,也是一个人最初的情感基础,这个基础在以后构建关系的时候,会起到一个指引作用。

3、情感关系,受到依恋类型的指引

很多成年人在构建情感关系的时候,总是期望对方能无条件的理解自己,渴望对方满足自己的所有需要,并且自己都不用开口表达,对方就能明白。

这其实就和小时候婴儿对妈妈的期望是很像的,越是在幼小的时候,没有得到母亲细心照料,越是没有被母亲“看见”的孩子,越是在长大之后,渴望能有人能完全理解和接纳自己,以及看见自己的内心,进而满足自己。

除此之外,小时候和母亲之间形成的依恋类型,也会在一个人构建情感关系的时候产生重要影响。

比如有安全型依恋的人,他就更容易建立健康的亲密关系,更能和另一半平等、独立的相处,而有不安全型依恋的人,他就更容易变得控制和不信任对方。

当然如果是不安全依恋下的回避型依恋,这样的人还可能会变的情感淡漠,也就是我俗称的冷漠,这样的人很难和他人建立情感关系。

最后总结一下,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纳,是渴望被看见,一个人爱的基础是他的母亲给予的,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母子关系会影响,甚至决定他的情感关系,比如他会和怎么样的人在一起,会被什么样的人吸引。

依恋类型会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模式,依恋类型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安全型依恋,另一种是不安全型依恋,依恋类型会发展成情感模式,指引一个人在成年之后,构建情感关系的时候,表现出不同的心理和行为。

希望以上心理学分享能对于你的自我认识,以及养育孩子有所帮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