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棋闻详情实战解决数目法规则者:金涬

 二马仔 2020-06-04

在正文开始之前,先给大家出一道思考题。如上图形状,双方在终局时均认为对方是死棋,该如何裁判?

我们先暂时放下这个问题,先盘点一下两种目前广泛采用的围棋规则——中国规则数子法与日韩规则数目法,都有哪些优缺点。

中国规则采用数子法,胜负通过归本法来进行判定,棋盘总点数的一半(180.5)为归本数。在现行的数子法的优势在于可以实战解决,一切有争议的地方都通过实战来确定归属,非常简便和自然。现行的中国围棋规则,黑方帖子数为3又3/4子。也就是说,在计算胜负之时黑棋需要将子数减去贴子数,再与180.5进行比较。举个简单的例子,数子结果是黑棋185子,由于185 - 3.75 - 180.5 = 0.75,所以黑胜3/4子。同理,数子结果是黑棋184子,由于184 - 3.75 - 180.5 = -0.25,黑负1/4子。

然而在通常情况下,中国规则无法区分黑贴2又3/4子(相当于5.5目)与黑贴3又1/4子(相当于6.5目)的区别。对于数子结果是黑棋184子的情况,前者的结果是黑胜3/4子,后者的结果是黑胜1/4子,无论采用哪个贴子数都不影响最终的胜负结果。唯一能左右两种贴子胜负的情形,需要棋盘上有带眼双活,但是这样的对局少之又少。在这层意义上,中国规则无法实现等价于贴6.5目的帖子数。

在中国规则下,棋手们普遍愿意选择执白,这是因为普遍认为3又3/4子的帖子的负担对于黑棋过重。截止到2016年,中国规则下黑棋的胜率为47.6%,而同期日韩规则下黑棋的胜率为50.6%。更进一步,AI之间的对战也表明,在中国规则下白棋初始优势明显,胜率显著高于黑棋。黑棋帖子负担偏重,又无法实现公平性更好的帖子数,是目前中国规则的死结。

日韩规则采用数目法,由于目数差可以是任意整数,可以实现公平性更好的6.5目。然而数目法存在严重的缺陷,终局之后的死活及目数判定不能实战解决,从而引发争议与裁判问题。在数目法中提掉死棋的过程会损目,无法真正实现“提子”的操作,因此需要人为规定一些棋型的死活和目数。较为著名的有盘角曲四被规定为死棋,这是因为吃棋的一方无法像中国规则一样,在不损的情况下自补劫财,从而使盘角曲四“劫尽棋亡”。此外,不提三目被规定为三目。诸如此类的情况比比皆是,日本规则为此规定了大量的棋形与判例,但是显然无法面面俱到。

盘角曲四(左)与不提三目(右)

关于不提三目的详细情形,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研究。白先下,在一·一位提黑4子,最后结果白方2目;黑先下,在一·一位提白一子,最后是白方3目。

实战解决数目法设计的初衷,是为了在保留中国与日韩规则各自优势的情况下,解决两种规则的上述的种种弊端。

首先,我们先明确一下和数子法、数目法相关的几个概念:

目数差 = 黑棋目数 – 白棋目数      

子数差 = 黑棋占点数 – 白棋占点数

手数差 = 黑棋手数 – 白棋手数(手数不包含虚手)

目数差、子数差和手数差三者存在如下关系:

目数差 = 子数差 - 手数差

实战解决数目法,不通过黑方目数和白方目数来计算目数差,而是通过子数差和手数差来计算目数差。具体规则与操作流程如下:

① 常规对局。双方轮流行棋,直至出现连续三个虚手(即Pass),记录此时的手数差。计算方法如前文:手数差 = 黑棋手数 – 白棋手数,计算时需要刨除全部虚手。如果未满足连续三个虚手,对弈继续进行。

② 确认归属。 常规对局阶段结束(连续三个虚手)后,双方共同确认地域归属。若双方对每个交叉点的归属均无争议,进入④;若有争议,进入③。

③ 争议解决。双方重新猜先后继续行棋,直至将死子全部提掉,从而确认每个交叉点的归属。黑棋占据的交叉点与仅与黑棋连通的空点属于黑方,白棋占据的交叉点与仅与白棋连通的空点属于白方,其余的交叉点不计入任何一方。本阶段行棋的手数,不计入手数差的计算。

④ 判定结果。全部地域归属已确定后计算子数差,并结合阶段①的手数差,推出双方的目数差。目数差大于贴目数黑方获胜,目数差小于贴目数白方获胜,目数差等于贴目数双方和棋。

子数差 = 黑方占点数 – 白方占点数

目数差 = 子数差手数差

需要再次强调,公式中的手数差只包含常规对局(阶段①)的手数差,争议解决(阶段③)产生的手数不计入计算。

最后让我们回到开头的问题,在实战解决数目法下,本例中黑白的目数该如何计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