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知道什么是导引吗?

 智能人做超人 2020-06-04

10秒知全文

  • 历史:>5000年

  • 概念:“引体令柔,导气令和”

  • 类别:形体导引、意识导引、呼吸导引

  • 文献:《黄帝内经》《引经》《诸病源候论》

  • 文物:双耳陶罐、导引图、行气玉佩铭


道心君按:

“传统导引”公众号建立两月有余,然道心君还没有正式介绍过什么叫导引,这……这岂不是笑谈?

今天,思索了N个小时,到底写点什么呢?突然一拍脑门,还好没用上一成内力……还得好好介绍一下导引吧。


导引的历史

据说导引至少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随着考古的进展,越来越多的出土文物,让我们渐渐拨开迷雾,看到了导引的原貌。

《吕氏春秋·古乐篇》说:“昔陶唐氏之世……民气郁阏而滞着,筋骨瑟缩不达。故作舞以宣导之。”

看来,古人在与大自然斗争的长期实践中,逐渐体会到:一定的动作、呼吸和发音的声调,可以调节人体的某些机能。

例如伸张肢体可以散热,蜷缩肢体可御寒;“哈”声能散热,“嘿”声能降力发力,“嘘”音可以止痛……怎样才能使动作更为有效?大自然是人类第一个也是最好的老师,古老的“熊经、鸟伸”,就是从此脱胎而形成的。

《庄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

汉·崔寔《政论》:“夫熊经鸟申,虽延历之术,非伤寒之理。”

郭沫若《豕蹄·孟夫子出妻》:“那种的工夫,在古时候人是称为熊经鸟申,直译出来是说老熊吊颈,公鸡司晨,意译出来就是深呼吸。”

导引的概念

导引,最简洁的解释就是“引体令柔,导气令和”。

导引与中医理论紧密相连,对人体内之经络、脏腑气化反应观察较为细腻。目的在于延年祛病,探索人体生命奥秘,是中医学的基础与精华。如周天功中的经脉周天即是。


三国时期的华佗把导引术式归纳总结为五种方法,名为“五禽戏”,即虎戏、鹿戏、熊戏、猿戏、鸟戏,比较全面地概括了导引疗法的特点,且简便易行,对后世医疗和保健都起了推进作用。

东汉名医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强调以“导引、吐纳、针灸、膏摩”治疗四肢“重滞”症。在保留了华佗的一些佚文《中藏经》中也指出:“导引可逐客邪于关节”;“宜导引而不导引,则使人邪侵关节,固结难通”。汉代医家对导引疗病的认识逐步加深,使用导引疗法的范围也愈益扩大。

同时,导引不只是医家的专利,道家诸多的流派中,也不乏导引术的应用,于此,暂不赘述。

导引的类别

充分利用意识对形、气的统帅、强化作用,积极主动地运用意识导引气机的开合聚散,使之流通、升华,使生命运动朝着有利方面转化。这里说的导引是广义的导引,包括导引气机、导引呼吸和声音、导引形体以及导引意识。

导引的文献记载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异法方宜论》:“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故导引按跷者,亦从中央出也。”

《引书》


《引书》共有竹简112枚,共3235字。书名《引书》意即导引之书。《黄帝内经》注说:“引谓导引”。

公元前186年入土的张家山汉简《引书》是已知最早的导引专著。该书和马王堆导引帛画珠联璧合,表明战国后期至西汉初年导引已经在华夏大地广为普及。

《引书》开创了导引学“一病一法”的体例,九百余年以后第一部由官方出版的导引学专著《诸病源候论》完全与之相同。

《引书》也使《黄帝内经》中部分被删除的内容重见天日。

《诸病源候论》


正式作为医疗手段之一而由中央政府权威机关颁布的则是公元610年。是年(隋大业六年),太医令巢元方(中央医院院长,相当于国家卫生部部长)发表《诸病源候论》一书。书中论述各种疾病的病因病机及症候变症,是中华医学史上最早也是最完整的一部中医病理学专著。

导引的相关出土文物

最早的文物:双耳陶罐

1975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青海乐都地区发掘了四座古墓葬,据考证属于马厂文化(公元前2000~3000年),约略和黄帝同时。出土文物里有一双耳陶罐,罐体上有一彩绘浮雕人像,双目微睁,口张大近圆形如呵气状,腹部微隆,双脚平放而略宽于肩,下肢微曲呈蹲裆式,双手张开置于腹部两侧,不仅很象后世所传的站庄练功的样子,而且和某些吐纳法很相似。这说明,在黄帝时代,导引是十分流行的。

导引图


《导引图》,养生图谱与专著名。1974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现存最早的道家导引图谱。

马王堆《导引图》所反映在导引上的四个方面内容足以说明中国是世界上较早应用导引的国家。

欧洲学者马亭伦承认,西方通过艾氏的介绍,从远东抄袭了中国的医疗体操。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博士也认为,西方现代的医疗体操实际上是从中国早期的体操传入欧洲演变而成的。

所以,西方学者称呼中国是'医疗体操的祖国'。

《行气玉佩铭》


《行气玉佩铭》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呼吸导引理论文物资料,现藏天津博物馆。据考为战国后期的作品。其形为十二面棱柱状体,中空,顶端未透,每面刻有篆书三字,加上重文九字,共四十五字。

郭沫若先生在专著中有引用及白话注解。

这里只整理了与导引文化相关的部分文物,以后还会有相关文章进行补充。

而且,道心君突然发现挖了这么多坑,每一个都要有至少一篇文章来品读一下。公众号真是不缺少内容啊……

什么?人体三百多个穴位,按个介绍一遍,一年就过去了……开个玩笑,不带这样的。

只能感叹,我们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啊!

参考文献:

  1. 《黄帝内经》

  2. 《引经》

  3. 《庄子》

  4. 《吕氏春秋》

  5. 《金匮要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