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一辈艺术家笔下的幸福童年

 昵称32901809 2020-06-05

画中幸福的童年游戏和玩乐(节选)

文/陈履生(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

在1949年以来的美术创作中,有很多以儿童为题材的美术作品,其中有很多人们熟悉的儿童游戏。这些不同形式的画曾经在民间有着广泛的影响,并与社会政治和社会发展紧密关联,反映了这一时期儿童题材美术创作的特点。其中以“娃娃戏”的形式来表现的儿童的生活,延续了延安以来的传统。

“娃娃戏”是儿童的一种集体游戏。用“娃娃戏”的方式来表现儿童对于社会政治的一种理解和态度,既来自生活,又有着艺术创作的方法。这些游戏与每一个儿童的成长都有着紧密的关联,因此,在这个时期的美术创作中,可以看到很多不同的儿童游戏的方式,以及游戏的类型,其中有与农业社会相关联的方式,也有农业社会向现代文明转变的一些方式,而如今大多已退出了儿童游戏的舞台,但那些画面却能勾连起人们对儿时、对历史的记忆。

老一辈艺术家笔下的幸福童年

孙青羊 · 娃娃戏

与他们相关的美术创作,记录了新中国儿童的生活和成长,成为儿童题材美术创作中的一个特别的内容。

黄胄1958 年创作的《办好托儿所 解放妇女劳动力》,是表现新中国新气象的一件特别的作品,也是黄胄一生中比较特殊的作品。“托儿所朋友多,妈妈去生产,阿姨照顾我。”画面中一男一女两个孩子骑在木马上,旁边有簇拥着的托儿所的儿童和阿姨。木马正是当年托儿所、幼儿园中最为普遍的玩具。

老一辈艺术家笔下的幸福童年

黄胄 · 办好托儿所解放妇女劳动力

木马因为有弧形的底座,坐在上面可以前后晃动,能够满足儿童的动的需求,也能够找到骑马的感觉。这种表现托儿所与“妈妈去生产”这样的反映新生活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老一辈艺术家笔下的幸福童年

李慕白 · 老鹰捉小鸡

李慕白于上个世纪的50年代创作的《老鹰捉小鸡》,也是以幼儿园为背景来表现一种最为常见的儿童集体游戏。游戏开始前选出老鹰、鸡妈妈,其他参与的孩子都是小鸡,依次在鸡妈妈后面;“老鹰”通过不停的跑动努力抓鸡妈妈后面的小鸡,而鸡妈妈则张开手臂来保护小鸡不被抓。当老鹰抓到小鸡,就要互换位置,被抓的小鸡则成为老鹰;游戏继续。画面中的孩子们个个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显现了时代所要求的新气象。

老一辈艺术家笔下的幸福童年

李桦 · 春日

放风筝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放飞心情和理想的游戏。李桦的《春日》(1961年)所表现的放风筝的孩子,其优美的动态与飞翔的风筝和飞鸟所构成的动势,是李桦在新中国完善版画转型的具体努力。这类表面上没有政治主题的儿童生活的表现,实际上还是表现出了新中国美术创作所要求的反映新时代的需求。

50年代有一段时期的“除四害”,其中的打麻雀是因为麻雀和人争食,而当时的饥饿与粮食问题,是新中国立基的重要问题。以食为天的打麻雀有多种方式,而作为游戏的弹弓则是少数儿童能够掌握的一项技能。魏紫熙1956年创作的《神射手》像肖像画一样,表现了儿童玩弹弓的形象,所不同的是这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玩”,而是关联着打麻雀的社会政治背景。

老一辈艺术家笔下的幸福童年

魏紫熙 · 神射手

丰子恺的《香稻》是另一种形式的捉麻雀,画面中的儿童在窗外撒上了一些稻谷,上面支上了竹筐,支竹筐的杆子上系了绳子,并连接到窗内。儿童探出头来窥视,只待麻雀走进筐内就拉掉杆子,活捉麻雀。相同题材的还有李桦1955年的木刻《抓麻雀》;而在1956年的国画中还有钱松喦《捕雀》,唐云《捕雀图》,赵延年、唐云的《捕雀图》等。 尽管这种与动物的关系发生在过去的那个时代,可是,儿童对于动物的兴趣也是那个时期的平常。这种活捉麻雀的方式一般都在冬季,因为这个时候的麻雀觅食困难。依然是在冬天,丰子恺的《瑞雪映睛空儿童塑雪翁》(1961 年)表现的是雪后儿童堆雪人的场景,而萧淑芳笔下的儿童滚雪球,也是在冬天雪后常见的儿童游戏。不管是滚雪球,还是堆雪人,直到今天都是儿童们的最爱。

老一辈艺术家笔下的幸福童年

丰子恺 · 香稻

打弹子的游戏经常出现在放学之后,李桦1960 年创作的《放学后》,所表现的打弹子的游戏是一种一年四季都能玩的最为普及的游戏,只不过那时候儿童要得到一枚心仪的弹子也不容易。弹子是玻璃做成的彩花弹,有“独花弹”,也有“三花弹”,属于“彩花弹”;还有“水晶弹”,而“奶油弹”较少。物以稀为贵,“奶油弹”为上品,“水晶弹”次之,“彩花弹”最为平常。打弹子的游戏种类较多,各地玩法也不尽相同,但是,“打”的方式大致相同。

在各种不同的儿童游戏中,特定时代中还有滚铁环、跳绳等等,它们在画面中的不同表现,都反映出在新中国背景下的一种时代的新气象和新生活。而从这些具体的画面中可以看出,在题材的选择上,儿童、玩乐和游戏,也可以获得与学习、劳动同样的在新中国的社会意义。当画面中的这一代都渐渐老去,21世纪的中国儿童已经有了他们这个时代的游戏和玩乐,有了他们在新时代的新生活,而我们的美术创作应该如何去表现?应该有什么样的表现?应该给下一个60年的孩子们留下哪些今天儿童游戏的视觉记录?

不同年代有着各不相同的童年,时间逝去,再也找不回来了,但艺术记录下了时光,记录下了儿时的美好!除了上文提到的,许多美好的画作让人看了意犹未尽。大朋友们看到这些画面一定非常熟悉和温馨吧,那么,讲给我们的孩子听听,画里是一个什么样的年代,又有着什么样的快乐呢?

老一辈艺术家笔下的幸福童年

吴 凡 · 蒲公英

老一辈艺术家笔下的幸福童年

李桦 · 放学后

老一辈艺术家笔下的幸福童年

方菁 · 我愿做一个和平鸽

老一辈艺术家笔下的幸福童年

丰子恺 · 瑞雪映睛空 儿童塑雪翁

老一辈艺术家笔下的幸福童年

萧淑芳 · 滚雪

老一辈艺术家笔下的幸福童年

张仃 · 新中国的儿童

老一辈艺术家笔下的幸福童年

杨之光 · 妈妈的衣服宝宝的被

老一辈艺术家笔下的幸福童年

赵延年、唐云 · 捕雀

摘自:美术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