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

 基础教育研究 2020-06-05

王伟华 卢涛

【摘 要】本文分析课题研究背景及起源,阐明研究的校本课程基础,阐述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体系,并对研究的成效进行思考,为高中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校本课程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 校本课程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3B-0032-04

我国提出并研发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进一步勾勒了“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而这种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必然需要通过学校课程体系的变革才得以实现。柳州高中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建设,通过构建具有柳高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将学生核心素养落实到教育教学中;通过培育核心素养的课程路径,对学生基本素质和能力进行转化、提高;围绕研究目标,学校开展专题性研究与教学实践;将学生核心素养渗透到校本课程体系中,初步构建柳高学科课程群,并进行跨学科课程群建设,每个学科搭建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在此,笔者就柳州高中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行阐述,以供同行参考。

一、研究源起和背景

(一)核心素养培养是国家教育意志

2014 年 3 月 30 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在这份文件中,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明确了学生应该具备的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完整地构建了学生在各学段的发展核心素养体系。这个文件深入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要求教育者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及学生的成长规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对学生发展总体要求进行细化、具体化。目前,核心素养是通过顶端设计,贯通各学科来进行研究的。在实现学生自身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的转化、落实核心素养培育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课程起着至关重要的桥梁作用。它是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根本途径。构建怎样的课程体系,将意味着我们能给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怎样的平台。

(二)核心素养是国际教育潮流

近年来,随着教育标准的形式逐步发展变化,以学科知识结构为核心的传统课程标准体系已经逐渐被以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为主体的核心素养模型所代替,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不断研究,逐步构建了学生核心素养模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趋势呢?

首先,在培养对象上,教育领域的趋势是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作为重心来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从全面发展角度出发,解决“培养什么样人”的教育问题,体现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以学科知识为核心的课程标准是从具体学科出发,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实现教育过程应该满足的标准。

其次,在价值取向上,核心素养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培育全面发展的人,培养、塑造青少年能力与品行,保持身心健康,使每个人发挥自己的才华和潜能,是教育必须承担的责任。每个人是社会一分子,都肩负对社会群体的义务和责任。通过个人的努力奋斗和贡献实现自身的价值,找到自己的位置,获得生命的意义。

再次,在内容结构上,系统性、特色性是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特征。尽管世界各国构建学生核心素养的指标不全相同,但是目的一样,都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建立健全的社会。由于选取核心素养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因此,建立核心素养模型要有完整的结构和较为严密的体系。

二、研究的校本课程基础

明确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是学校开展教育实践的根本出发点。学校在进入新课改以来,一直坚持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研究。学校依据国家关于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以及多层次核心素养(普通高中生的基本公民素养、优秀高中生能力素养、卓越和创新型学生能力素养),结合学校育人目标,构建了《柳高学生核心素养图谱》。

同时,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构建了以“德育活动课程+学科课程+活动类课程”为主要版块的校本课程体系,初步提出了《柳高核心课程图谱》。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以校本课程为载体,有效开展德育,积极探讨、实践多层次的学科课程,不断丰富和完善活动课程内容,努力搭建保底而不封顶的校本课程体系,培养学生领导力、学习力、活动力以及全面的人格素质。

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校本课程的开设不够系统化;已开设的校本课程随意性较强,常以教师专长为立足点,没有围绕学生的核心素养去进行科学开发;地方课程、乡土资源开发不足;已开设的校本课程还需要进一步归类、取舍、完善、物化。

基于以上校本基础,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学校将“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柳高特色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作为研究的重点问题。我们的研究目标是:

1.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在柳高特色校本课程体系中得到充分渗透;

2.搭建起具有柳高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3. 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能力和课程领导力得到提高。

我们在这过程中,重点研究内容是:

1.对“学生核心素养”的相关研究进行文献分析,构建柳高特色校本课程体系;

2.开展各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与探索;

3.开展柳高特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与探索;

4.开展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新途径研究;

5.开展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评价机制研究。

三、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体系

(一)构建核心素养图谱,促进人才培养的长远发展

明确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是学校开展教育实践的根本出发点。学校依据国家关于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以及多层次核心素养(普通高中生的基本公民素养、优秀高中生能力素养、卓越和创新型学生能力素养),结合学校育人目标,构建柳高学生的核心素養图谱(如图 1 所示)。

《柳高学生核心素养图谱》的具体目标是,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获得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学校将“人格健全、自主发展,家国情怀、世界眼光”的办学理念渗透到课程设置的实施工作中,构建了柳州高中课程核心素养,凸显课改理念。

(二)构建核心课程图谱,形成具有柳高特色的课程体系

1.构建《柳州高中学生核心课程图谱》

传统的课程强调学科知识传承的需要,目标单一,过程僵化,方式机械。新课程则以“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理念,让每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的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新课程观不再把课程局限于“知识”“学科”“教学科目”等狭窄的范畴来理解,而把课程理解为一种以人类生活经验为内容,通过学生在生活世界中对这些内容的批判和反思性的实践,沟通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的教育中介。

基于以上考虑,学校结合本校的办学理念和实际情况,构建了《柳州高中学生核心课程图谱》(如图 2 所示)。该图谱体现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相统一,基础性、拓展性、发展性相结合,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融合,高中教育与义务教育、高等教育相衔接的思想。

2.形成柳高特色校本课程体系

学校按照基础性、拓展性、发展性三个层次,构建学校课程体系。

基础性课程,建立三级基础校本课程体系,即“学科课程+德育课程+活动类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化和个性化,通过课程实施,张扬学生个性,努力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并促进学生潜能开发、志趣聚集、创新素养提升,培养具有“人格健全、自主发展、家国情怀、世界眼光”特质的学生,同时也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机会和条件。柳高课程结构(如表 1 所示,见下页)。

3.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柳高特色校本课程系统中有效渗透

(1)《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主要内涵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文化基础中的人文底蕴包含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科学精神包含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索。

自主发展中的学会学习包含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健康生活包含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

社会参与中的责任担当包含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实践创新包含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

我们思考了如何在柳高校本课程体系中渗透核心素养的问题。经过研讨与论证,得出下图(图 3)所示的体系:

(2)在每一个子课程体系里有效渗透学生核心素养

以学校校本选修课程为例,我们将从 2012 年广西进入新课改以来,已经开设的校本选修课程进行了有机分类,我们将校本课程分为“人文与艺术、科技与生活、创客教育、社团活动”四大板块,其中“科学与生活”“人文与艺术”两大类校本课程主要对应核心素养中的科学精神、人文底蕴、学会学习、健康生活。

“社团活动”和“创客教育”主要对应核心素养中的责任担当、实践创新。

柳州高中校本还设置选修课程体系,以“人文与艺术”为例,开设了有关人文底蕴的课程将近 50 门。通过开设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校本选修课,引导学生体验,使学生思维得到开拓,能力得到提高,学习兴趣增强,真正实现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有效提升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底蕴培养水平。

4.初步构建柳高特色的课程群

经过学科之间的探讨与整合,我们初步形成了三大课程群:人文、科学、创新课程群。

人文课程群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人文底蕴、学会学习的素养,科学课程群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学会学习的素养,创新课程群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的素养。

以科学课程群为例,我们形成了课程类及课程(如表 2 所示):

通过科学课程群,我们打破学科的壁垒,把相关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减少重复、过时的内容,把多个课程融合为课程群,并将之作为实现某一培养目标来进行研究,增加富有时效性、生活化等具有办学特色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基本素质和能力的转化,提高学生竞争力和教学质量。我们从科学探究的角度初步尝试并寻找切入口。

比如,2017 年春季学期,我们开设了一门跨学科校本选修课《理科眼光看世界—— 柳州的桥》。该门课程立足柳州本土自然资源,跨越数学、物理、化学,从数学建模、物理力学、化学材料等方面切入,搭建多学科之间的知识与能力的桥梁,实现课程整合。教学效果非常好,得到了学生的好评。

(三)构建柳高学科核心素养体系

我们加强学校教研组的建设,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一年来,学校倡导学科组提炼本组的核心文化,关注本学科的核心素养、学科能力体系,初步完成柳高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搭建。

通过一年的研究与探讨,我们每一个学科都针对学生核心素养如何落实到各个学科开展了有效且实际的教学科研工作。每一个学科组都提炼出本学科的核心文化及核心素养。利用学校业务学习时间,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学科展示,汇集成册。同时通过学科组集体备课、听评课等校本教研活动,将核心的学科素养贯彻到日常教学中。课堂教学、命题设置、階段总结等各方面都充分体现核心素养。

四、研究的成效及反思

(一)课程的变革推进教学的改革

通过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的建构推动了教学改革,我们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积极探索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式改革。切实推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自主课堂”的教学形式,渗透“自学、互动、生成、有效”四个要素,引入“翻转课堂”的理念,切实加强对教学全过程的严格管理与实时监控,坚持育人为本,能力为重,强化基础,培养顶天立地的优秀学生。

一年来,学校运用教育信息化技术和“翻转课堂”的理念设计打造的赛教课,获得区级、国家级一等奖。目前,学校语文学科教师开设微信公众号来进行教学分享的已有 6 人,其中教学心得反思将近 500 篇,微课近 50 节;地理学科也以学科组为单位,开设了地理学科微信公众号;心理学科开设了心理教育公众号,面向师生家长开放,覆盖全面、及时,并取得良好效果。

(二)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

新课程改革注重學生的自主发展和个性成长,强调教师在课程管理方式上的多元创新。以发展性评价为主、师生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与交流,给予每个学生较为中肯的课程评价,并且以评价推动学生的自主反思与成长,实现“让学生得到最好的教育”的目标。

在经过尝试与探索之后,学校自主开发了《柳高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与评价系统》。系统记录高中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学籍信息、学业成绩、高中规划、成长发展等四大版块信息,每个版块的细目中包含毕业信息、课程学分认定、校本选修成绩、综合实践活动、奖励信息、考勤信息、综合素质评价、成长记录袋、人格发展目标、学业生涯奋斗目标、家长留言等 29 个可独立运行组合的模块。利用这一平台,能及时有效记录和评价学生在校学习、成长过程,能真正让学生、家长和学校三方互动起来,家校双方能够及时、方便地共享学生成长、发展的有关信息,有效构建社会、家庭与学校的“和谐共育”教育格局;能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和发展功能,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倡导和淡化分数和排名;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师生提供一个“反思—改进—提高”的平台,从而扎实有效地推进学校课程核心素养建设工作。目前,该系统已经获得国家专利,并被列为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 2012 年度重点课题。

(三)反思

教育部提出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具体层面怎么落实在教育实践中,还需要加强从上至下的课程领导力。如何在相对薄弱的学生阅读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上多做文章,是本课题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广西 2019 年即将进入新课改的第二轮,现在所进行的课程体系建设如何更好地与未来的新课改与新考改结合,实现更有效的衔接,是学校要深入考虑的问题,学校需要深度解读广西新高考改革方案,在分层教学、走班制、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做好充分准备,为迎接广西新教改做好准备。

(责编 卢建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