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坑”的比赛

 体育课那些事儿 2020-06-05

拨开云雾,终见阳光

Sunshine comes after the storm!


西安高新泾河小学 刘城  

今天,我所带二年级四个班的体育课安排同样教学内容,一是学习第九套广播体操第五节体转运动 ,二是游戏“大球追小球”。其中下午第一节二年级二班的课堂让我印象深刻。

通常下午第一节课学生状态都不是很好,受到新冠病毒疫情影响,孩子午休在教室,第一节课学生的状况不是“困”就是“懵”,无精打采,思维不活跃,注意力不够集中。但今天的这节课却不同凡响。

学生来到上课场地,看见一网兜篮球和排球,不少孩子欢呼起来,“哇,今天玩篮球!一声哨响,立刻安静了下来。孩子们将手中的水杯放下,在我面前安静整齐的站成了两路纵队我没有开口,伸出四根手指举过头顶,孩子们立刻变成整齐的四路纵队,真正做到了“快、静、齐”。我心想,孩子们状态挺好啊,活跃起来也能安静

课堂常规之后,我宣布今天学习内容,一是第九套广播体操,二是游戏。广播体操部分,前四节复习效果很好,看来布置的体育课后作业完成的不错。接着学习第五节,我做完示范动作之后问有没有信心在两分钟之内学会并掌握这节操的动作,学生异口同声答道2分钟后我和学生们一起数着节拍,一起完成该节动作所有的学生基本掌握了动作要领,需要继续强化与巩固,我想就留作体育家庭作业。

接下来,到了课的第二部分,游戏”大球追小球”,这个游戏跟之前学过的“搭桥过河”类似,都是连续传接物,学生明白了游戏规则后还定下三条要求一是不能远离自己的位置,二是球不能落地,三是游戏中听到哨音立即停下手中动作。

孩子们开心游戏瞬间

首先全班成两路横队进行一球练习,接着变两球,有了“追”的环节,问题来了,前面那球传到最后一个人没地方传了,而后球也到了。我抛出问题追兵已到无路可走怎么办。有人说放地上,有人说传给那边一排的。“放地上”的主意被驳回,因为规则规定球不能落地,“传给那边一排”的主意也被驳回,因为那边一排不是一组的。突然一语惊醒梦中人,不知谁喊了一句“转圈圈”。问题解决了,全班迅速合成一组“转圈圈”,从两球到三球,到四球,直到十六球。方法掌握了,规则也遵守了,孩子们也玩得很高兴,可是传球速度有点慢,完了,是我刚才宣布游戏规则的时候忘记了一条,既然是大球追小球,追上了怎么办?规则里没说所以他们没有速度意识。我灵机一动,暂停并收回所有球到网兜宣布:下面我们进行比赛,全班同学跟老师我比赛,所有球从我手里传出,如果我传完了所有球第一个球还没回来你们,第一个球回来了我还没传完所有球我,输的一方每人做十次蹲起。学生欣然答应,第一次比赛我输了,原因是最后几个球在网兜里半天拿不出来。做完蹲起后,我把所有球集中在一起而不再装网兜里,游戏开始我心中窃喜,第一个球到四分之三的位置时我剩四个球了,我赢定了。突然一桶凉水浇在我头上,我前面第二个男生球拿着磨磨蹭蹭不往下传,第一个男生手里有球也不接我手里的球,第一个球回来了我手里还有两个球,我被了。在孩子的欢呼声中,我默默地做起了蹲起

课快结束的时候我总结到:这节课你们每一个人都表现的非常好,尤其游戏环节,在遵守规则的同时“坑” 了对手赢得了比赛,老师输掉了比赛心里却非常欣慰,因为你们开动了自己的大脑知道在规则的许可范围内灵活运用拖延战术。

这是一节失败的课堂,也是一节成功的课堂。失败在出现规则上的重大漏洞,成功在于从漏洞中更充分的体现学生敏捷的思维空间思考问题能力和团结协作的意识在今后的课堂不妨多给孩子一些空间,让孩子们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在今后的课堂不妨多以孩子的身份参与其中,让孩子们体验师生同台共舞的乐趣;在今后的课堂不妨多出些“漏洞”,让孩子们去发现问题、开拓思维,让他们从“能玩”做到“会玩”。


编者有感:看完刘老师这个教学故事,给我的感觉就是真实、生动、感动。真实在于“遗漏规则”真的是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发生的事情,在学生游戏过程中才发现有一天规则忘记告知了;生动在于课堂灵动不刻板,对于年轻的体育老师来说真的很不容易,我想这是对于课堂成竹在胸的表现;感动在于刘老师笔下的学生、课堂很温馨,和学生共游戏共成长。我想刘老师在被“坑”中定收获了孩子们的“心”。
刘城|教学|师生
 2020.06.0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