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乔平先生:将书法传承走进当代生活

 探墨艺术 2020-06-05

探   墨   艺   术   网

www.tanmo798.com


信笺、手札

书信,又称书、启、笺、牍、简、札等,是人们寓意于物的一种交流形式。书信是人类传递信息的载体,中国书信的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时代。古人没有书法创作的概念,他们最早的书法作品大都是以手札、信笺的形式流传下来的,后人称之为“帖”。比如王羲之写给亲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还有颜真卿的《争座位帖》、杨凝式的《韭花帖》等等,都是手札。

▲定制信笺纸本参考样式

▲示例:来源中国书法杂志 康有为行书手札

牌匾、堂号、企业等

牌匾又称招牌、匾额,小小的一方匾额,融入了中国的辞赋诗文、书法篆刻、建筑等艺术,集字、印、雕、色为一体。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匾额以其独有的商业语言,极富诗意的文化符号,述说着中国上千年的历史。

▲示例:图片来源网络 钱子龙题写“全聚德”

▲示例:图片来源网络 启功题写“同仁堂”

对联、中堂定制

“中堂”不仅是官职,还是一种书、画艺术形式。客厅正墙的中轴线上,要悬挂一张中堂书画,有悬挂福、寿等大字的,也有悬挂松鹤延年、虎啸山林等吉祥画的。中堂书画的左右还可以配上一副对联,对联的内容多为:名句、祖训或格言。现在更多将“中堂”定义为家中的会客厅。

▲图片来源网络 中堂样式

9-9.5寸13骨 折扇面

扇,冬藏夏出,时令明显,谓之“气”,有架支撑谓之“骨”,扇骨由竹制成,谓之“节”,扇子摇动,有风拂面,谓之“风”。 一扇在手,气节风骨伴其身,所以文人对玩扇子大加赞赏。翻开中国文化史,总会发现文人与扇子引出了不少佳话。东坡之行扇、唐伯虎画扇、悲鸿赠扇、白石与“扇头诗”、梅兰芳“扇”戏、老舍藏扇等等,每一个名称后面都有其典故,都代表着文化名人对扇子的喜爱,以及折射出来的扇子的文化意义。

▲示例:图片来源中国书法网 黄宾虹 池阳舟行·行书七言诗

▲示例:图片来源网络 祝允明草隶合书扇面

手卷、册页(收藏版)

手卷多为书画家精心之作,不肯轻易示人,作者或藏者往往约三五同好在私人交谊时进行清赏把玩。古人欣赏手卷的方式,或平放于案几之上,或捧在手里,或共同展卷,并不拘一格。

图片来源网络 明代画家尤求《品古图》

在唐以前,书籍、字画多数是卷轴,卷轴式书籍不便阅读,如果要读一卷书的最后一个章节的话,必先展舒到最后方可,费时费力。为了方便阅读,唐人便把横卷款式的书籍折叠起来,像折扇一样,前后再糊以较厚的纸作封面,起牢固作用。

▲定制手卷、册页参考图

▲示例:图片来源华夏收藏网 于右任草书册页

▲示例:图片来源书法空间 唐寅行书卷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