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独秀——写字如作画,需天分亦需功夫

 探墨艺术 2020-06-05

陈独秀书法

    释文:看花寻径远,常与鹤为群

看花寻径远

常与鹤为群

一副赠予毛主席的对联

对字工整

柔中带刚

陈独秀书法

释文:望水寻山二里馀 竹林斜到地仙居 

          秋光何处堪消日 玄晏先生满架书

在茫茫的文化历史中

陈独秀是作为一个政治人物被铭记的

然后在他的生命里

艺术亦是贯穿了他的一生

他是一位激情饱满的诗人

一位治学严谨的学者

而他更是一位个性突出的书法家

他在书法理论和实践上,亦有着很深的造诣

陈独秀

陈独秀故居

陈独秀书法

陈独秀在《实庵自传》中回忆:“……至于写字,我喜欢临碑帖,大哥总劝我学馆阁体,我心里实在好笑,我已打定主意,只想考个举人了事,决不愿意再上进,习那种讨厌的馆阁字做什么!”

陈独秀书法 隶书

话虽如此,陈独秀在书法上确实下过一番功夫,台静农回忆说:陈早年喜欢书法,并用功于篆字。

他以行草写成一幅四尺立轴,体势雄健浑成,不特见其功力,更见其襟怀,真不可测。

陈独秀行草七言诗轴 (图片来自《中国书法》杂志2006年第7期)

释文: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陈独秀在书法上的造诣颇深,他是一位碑帖兼写、篆隶楷行草无一不精、并有一定理论研究的一代书法大家。

他的传世翰墨,以书札、诗稿为多,其中大多为率性而作的狂放大草,线条洒脱、流畅,行笔不拘,既秀又刚。他的行、草、篆、隶,皆能达信笔挥洒,并臻妙境,体现出了难得的艺术个性和浓郁的文人气息

陈独秀书《白发乌衣》联

陈独秀对于书法,有一套自己的理论。

他说:写字如作画一样,既要有天分,也要有功夫;功夫锻炼内劲,天分表现外秀。字要能达内劲外秀,那就有点样子了,即所谓“中看”了。

庸人写字,只讲究临摹碑帖,难免流于笨拙,有点才气的人,又往往不屑临摹,写出字来有肉无骨,两者都难达妙境。

▲陈独秀书法  行书 镜心 纸本

1909 年底,陈独秀任杭州陆军小学历史、地理教员时,过着隐居式的生活。

一日,在好友刘三案前见一张书法,陈独秀说:“这诗写得很好,字却不怎么样,流利有余,深厚不足。”

刘三说:“昨日,沈尹默在我这儿喝酒,回家乘酒兴写的。他爱好书法,15 岁便为人写扇面,但底气不足。仲甫若有兴趣,哪日我带他去你处坐坐?”陈独秀忙说:“不必,不必,还是我去看看他吧。”

沈尹默书法

第二天,陈独秀敲开沈尹默家的门。

进门就说:“我叫陈仲甫,昨天在刘三家看到你写的诗,诗做得很好,字则其俗在骨。”

沈尹默听了,觉得真是刺耳:天下还有这样的人,素不相识,见面便把人贬一通。但转而一想,自己的字确实平常,忙招呼客人坐下。

▲沈尹默斗方书法

陈独秀超逸不俗、谈笑自若,沈尹默情绪受了感染:“我的字受了南京仇涞之老先生的影响,用长锋羊毫,至令不能提腕,所以写不好。”

“我的父亲是练隶书的,从小叫我临摹碑帖,少习馆阁体。”陈独秀见沈尹默很虚心,就乘兴和他谈起了书法。

陈独秀 行书七言诗 立轴 纸本

自此,陈独秀与刘季平、沈尹默以及谢无量等常在一起以诗酒自娱。

沈尹默也在《我和北大》一文中写到:“我和刘三、陈独秀夫妇时相过从,徜徉于湖山之间,相得甚欢。”沈尹默非常敬重陈独秀这位诤友。

陈独秀 隶书 立轴 水墨纸本

沈尹默将陈独秀的批评视为苦口良药,便潜下心来,深刻反省,从执笔改起,刻苦摹练,专心临写六朝碑板,兼临晋唐两宋元明名家精品,前后凡十数年挥毫不辍,直至写出的字俗气脱尽,气骨挺立,始学行书。终成一代书法大师,器件陈独秀功不可没。从沈尹默的书法经历,足以看出陈独秀的书法艺术造诣非同一般。

陈独秀 草书七言联 (二轴) 纸本

陈独秀的书法是其以人格作为灵魂的,行笔随意而冲淡放达,心已不拘于物,淡泊世间,归于自然而然,达到了艺术的最高境界。

同样的,若是将其书法与人生相交,又能体味到陈独秀为人的宽阔胸襟,他的耿介、倔强的秉性,由他的书法呈现在世人眼前,那种不为世俗所羁的率意,非胸怀博大而坦白者,则难能有此境界。

陈独秀 行书 四屏 纸本

他的一生无疑是坎坷的

虽名垂青史

却落得不甚洒脱

然他的艺术天赋与功夫是不可忽略的

就此便奠定了他柔中带刚的书法

从字间

似乎便能寻遍他的一生踪迹

图文部分来源于“五四运动人物书法展”专题文章版权为探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