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其命惟新 | 傅抱石:生活的意义就在于从事艺术创造性劳动

 探墨艺术 2020-06-05

1917,年方十四的傅瑞麟考入南昌市的江西省第一师范附属小学,成为一名四年级的插班生。

适逢母亲的一位干姊妹过生日,便邀请母亲前来喝生日喜酒。

母亲带着还在上小学的傅瑞麟欣然应往。

饭桌上,对儿子寄予厚望的母亲,不免向同桌客人介绍儿子读书是如何地用功。

毕竟每个母亲都是望子成龙的,而傅瑞麟也确实优秀。

然而,同桌的一位妇人边嚼着饭菜,边露出一脸的鄙夷不屑。

老鼠爬上秤钩钩了……

俗话说“老鼠爬称钩——自己称自己”,妇人吧唧着嘴附带出的浓厚南昌口音,其实是在变相地损“你家一个给人修伞的破烂户,也不看看自己有几斤几两”。

母亲脸色青紫,尴尬异常。

傅瑞麟双手颤抖着,个性要强的他认定这是奇耻大辱。

他心中暗暗发誓“总有一天,我一定会证明给你们每一个人看的”。

1921年,小学毕业后的傅瑞麟,以第一名免试的身份升入江西省第一师范学校,由于崇拜清初画家石涛,于是给自己改名为“傅抱石”。
 

傅抱石像 

       

傅抱石(1904——1965),原名长生、瑞麟,号抱石斋主人,生于江西南昌,祖籍江西新余,现代画家,“新山水画”代表画家。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中国画院院长等职。

         

 

傅抱石《瞿塘烟月》

 
1959年7月,已身为江苏省国画院院长的傅抱石正在湖南长沙、韶山一带写生,这时接到画院发来的电报。

“抱石同志,中央来电,请你火速回京。”

原来是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联名点将,请傅抱石和广东的关山月一同为北京人民大会堂绘画。

历时几个月的精心绘制,一幅《江山如此多娇》顺利完成,毛泽东主席亲笔在画上题词,并继而参加了国庆十周年庆祝大会,还登上了天安门观礼台,参加了国庆观礼。

在傅抱石和关山月的笔下,画作尺幅之大、气势之磅礴、社会影响之广泛,是其他画家和作品无法企及的,堪称无与伦比。

不知当年嘲笑他的那个妇人,该作如何感想。
 

傅抱石、关山月合作《江山如此多娇》


美术是民族文化最大的表白

观赏傅抱石的画,总能在气魄雄健的笔墨中,感受到他强烈的时代感。

而早年傅抱石的学艺之路,却是靠旁听和自学起步的。

父亲只是个替人修补雨伞的手艺人,长期居住在南昌的贫民棚户区内,周围的邻居有剃头的、修脚的、摆摊的......

傅抱石《山下高士》


各色人等杂住在一起,大家都艰难地生存着。

可有句老话说的好,“寒门出贵子,白屋出公卿”。

家境贫寒没有阻挡傅抱石求学的脚步,到了上学年纪却无钱上学的傅抱石,就那样站在私塾外的窗户下旁听,一站就是半日,竟也识得了不少字。
 

傅抱石《松下高士》

 
受父亲的影响,傅抱石做过修伞匠,还当过三年瓷器店的学徒。

但这些行业都不是傅抱石想要的。

自家修伞铺的左边开了家刻字店,右边有家裱画铺。琳琅满目的字画挂满了墙壁,吸引住了少年傅抱石,对字画的兴趣与日俱増,他也开始自写自画起来。

而这却成为傅抱石绘画的一生最初开始的地方。
 

傅抱石《松谷闻泉》

 
1931年夏天,时任南京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科主任的徐悲鸿,来到江西的避暑圣地庐山游玩,还顺道去了一趟南昌。

来到南昌,徐悲鸿约见了当地的一些书画家和银行家等友人,艺术家会谈总离不开对艺术的探讨,其中有人向徐悲鸿推荐了傅抱石。

傅抱石《山水》


在友人的引荐下,傅抱石第一次见到了徐悲鸿,还带来了自己写的书法、画的绘画和刻的图章。

傅抱石的作品让徐悲鸿眼前一亮,盛赞之下还为傅抱石争取到一个留学日本的机会。

就这样,傅抱石开启了三年的旅日求学生活,在回国前举办了“傅抱石篆刻书法个展”,竟获得空前好评。
 

傅抱石《满身苍翠惊高风》

 
回国后不久,抗战就爆发了。为了避难,傅抱石全家历经千辛万苦来到陪都重庆,安顿在重庆郊外的山村金刚坡。

特殊的时代背景里有着异常艰辛的生活。

当时身为中央大学教师的傅抱石,需要翻山越岭走几个小时的山路赶到学校授课。

为了作画,狭小的屋子放不下画桌,傅抱石就拿饭桌当画桌。

炎酷的夏天,傅抱石在脖子上围着一条毛巾,一边泼墨作画一边擦汗,卖力的笔触经常弄得傅抱石汗如雨下。

然而傅抱石脑子里想的全是怎样更好地进行艺术创作,完全无暇他顾。
 

傅抱石《听泉观瀑图》

 
新中国成立后,傅抱石举家搬至南京,在这里他度过了一生中最后的二十年。

他作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美术家代表团成员,随团出国访问,以饱满的热情和旺盛的精力,完成了一幅幅被称为“东欧系列”的水墨画佳作。

他又以江苏省国画院院长的身份,组织“江苏国画工作团”,行程两万三千里,赴国内各地旅游写生。

在傅抱石看来,“美术是民族文化最大的表白”。
 

傅抱石《湘夫人》


 

无酒学佛有酒学仙

傅抱石家的客厅挂着一副清朝黄易撰写的对联“左壁观图右壁观史,无酒学佛有酒学仙”。

凡是了解傅抱石的人,都知道傅抱石生平有两大爱好,一是画画,二是饮酒。

如果说画画是傅抱石生命中的全部,那这酒却似乎比他的命还要重要。
 

傅抱石《延安》

 
“我曾多次见到父亲将高粱酒瓶藏在中式长衫的宽大袖筒里,悄悄地带到楼上画室。当然,我们之间那‘不要告诉妈妈’的小小默契,我是颇心领神会的。”

女儿傅益璇曾如此回忆父亲对酒的热爱。

“直到父亲晚年,母亲在多年‘抗争’不果之后,终于全面败下阵来。虽然仍是忧心忡忡,却也会捧着一杯酒爬上二楼送到父亲手上。”
 

傅抱石《金刚坡下》

 
在与关山月搭档共同绘制《江山如此多娇》时,尽管当时经济条件还比较艰苦,但周总理却给予他们格外的关照,特意为他们的房间准备了茅台酒。

嗜酒如命的傅抱石,自然是把这佳酿喝了个精光。

而关山月却不善饮酒,傅抱石也就顺带着把关山月的那份一并消灭了。
 

傅抱石《江岸会友图》

 
外人只道傅抱石是为酒而酒,只有女儿才最懂父亲,她知道在这酒醉的背后,蕴含的是艺术创作的热情和动力。

“当我站在父亲的画面前,感受那蒙蒙烟柳里荡漾的春意,那如醉的枫林里透出火一般的炽热,还有那满纸潇潇的泼墨山水,烟雨弥漫的苍凉,更有那气势磅礴、奔腾不止的瀑布,都会深深地被感动。”
 

傅抱石《观泉图》

 
尽管中年之后就有了高血压、高血脂和血管硬化等身体问题,但是“无酒不作画”的傅抱石始终无法抵挡美酒对他的吸引力。

或许在傅抱石的内心,只有饮酒才能冲破那些压抑在心里的晦暗和苦闷,挣脱一切心灵的枷锁和羁绊,彻底地在天地间展翅翱翔。
 

傅抱石《大滌草堂图》

(徐悲鸿题诗堂“元气淋漓,真宰上诉”)

 

师古人之心,不师古人之迹

徐悲鸿曾在傅抱石的一张画《丽人行》上题跋,“抱石先生近作愈恣肆奔放,浑茫浩瀚,造景益变化无极,人物尤文理密察,所谓炉火纯青者非耶?

连张大千也说,“抱石此作冷而幽,八百年来无此奇笔也。
 

傅抱石《丽人行》

 
傅抱石的一生,与艺术结下了深厚的渊源,在绘画、篆刻、史论研究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尤其以山水画和人物画见长。

骨子里天生就透着一股“不安分”的劲,不墨守成规、勇于探索,曾有人评价道,“齐白石的国画是清新灵动,那么傅抱石的就是豪放雄健,是完全截然不同的画风。
 

傅抱石《观瀑图》

 
留学日本的经验,让傅抱石得以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能够融会日本绘画的技法。归国后,傅抱石始终在艺术的创作中寻求变革。

避难重庆时,巴蜀山水的磅礴气象打动、激发着傅抱石的创作激情,在这特殊的光景中他以乱笔散锋画没骨山水,由此自创富有个人艺术特点的“抱石皴”,在墨、色与线的结合中,画风为之焕然一新。
 

傅抱石《金刚坡下的挑夫》

学画画要善于向自然取经,要对真山真水进行真实的体察,既要有深邃的意蕴,又要有新颖的构图。

“师古人之心,不师古人之迹”,要有向古人学习的态度,但不能一味临摹古人的画,要能从现实的自然中感受山水的风光。

在傅抱石水、墨、色浑然一体的山水画中,观者无不为其翁郁淋漓、气势磅礴的效果所感染。
 

傅抱石《游春仕女图》

 
傅抱石的人物画常常取材于经典,身姿飘逸,用笔洗炼,但凡仔细品味他的人物画,都能从中感受到他线条之凝练。

不同于传统沿袭画谱的画法。他还把山水画的技法融合到自己的人物画之中,一改清代以来的人物画画风,显示出独特的个性。
 

傅抱石《仕女图》

 
“美术是民族文化最大的表白。若是这句话没有错误,我们闭目想一想,再过几百年或几千年,有些什么东西,遗留给我们几百年几千年后的同胞?又有什么东西,表白现时代的民族文化?中华民族美术史上的这张白纸,我们要不要去写满它?这许多疑问,为中国美术,为中国文化,换句话,即是为民族,岂容轻轻放过!”——傅抱石




探墨艺术平台媒体支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