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影视■陈红星:天鹅的绝唱——吴天明遗作电影《百鸟朝凤》观后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20-06-05

文/陈红星



因为共鸣于在纪录片《路遥》中著名电影导演吴天明先生所感概的“是黄土地上淳朴的父老乡亲培养了我们的价值观”这句话,所以从此以后对于吴天明先生便格外关注;因为从小就生活在“唢呐之乡”,所以对吴天明先生的电影遗作《百鸟朝凤》的新闻报道就特别感兴趣;又据新闻报道,我的故乡旬邑的唢呐队伍曾去北京为《百鸟朝凤》的首映式助兴。当所有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时,就成了我关注电影《百鸟朝凤》的强大动力了。

在近半年的时间里,这部电影我已经看了六遍。也许我本人生来笨拙,难以过目不忘。所以,对于一部优秀的或者经典的影视作品,我认为只有反复咀嚼,才能发现其中编导演者们的良苦用心。
《百鸟朝凤》是一部深刻反映民间艺术传承人——唢呐艺人的生存现状并对其未来命运进行深情展望的电影佳作,有着揭示唢呐艺人们现实的生存困境的深刻意义,体现了电影艺术运用其所拥有的社会话语权打破沉默,为改变传统艺术在现实境遇中的尴尬地位而大声疾呼的社会担当。这部电影我已经看过了六遍,每次看完后总令我过目难忘,久久反思。

《百鸟朝凤》讲述的是土庄农民游本剩领着年仅十三岁的孩子游天鸣拜水庄唢呐艺人焦三师傅学习唢呐艺术,他的初衷就是为了在孩子身上实现自己早年未曾实现的人生梦想,其心至诚,其情至深,令人感动。影片一开始,在拜师学艺这一幕中,背景是一个古朴的院落,可是墙上的标语却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所崇尚的“勤劳致富”,这本身就暗示了唢呐艺人处于两难位置的时代语境。坐在躺椅上的焦三师傅虽然过着并不富裕的生活,但在周围乡人们的心目中,他作为一个唢呐艺人还是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并且对于自己的徒弟有着自主选择权的。
焦三师傅这种崇高的社会地位是通过他对徒弟的严格训练而获得的,可谓严师出高徒。无论是要求新来的徒弟游天鸣吸葫芦勺里的水,要求他用越来越长的芦苇杆吸河湾里的水,还是让后来的徒弟蓝玉用嘴里的水滋倒放在碾子上的牌子,他都是运用极其严格的训练方式真正传承着这门古老的艺术。后来,他又严格地选拔着能够真正继承这门古老艺术的接班人。他选接班人的标准是好的人品——爱心和细心。最后,在两个徒弟之中他选择了游天鸣而不是蓝玉。在徒弟游天鸣第一次出师后来看望他的时候,他告诉游天鸣之所以选其做接班人,是因为他看到在游天鸣的父亲当初绊倒在地时他伤心的眼泪;是因为他从蓝玉那儿知道了是游天鸣从大火中抢出了师傅交给蓝玉的唢呐;是因为他看到两个徒弟在帮他收割麦子的过程中,游天鸣所表现出的细心和认真。这些在焦三师傅看来都是一位唢呐艺人所必需的极其宝贵的品质。在整个剧情中,编导通过先抑后扬的方式来推动着游天鸣的成长,体现了整部作品带给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强烈的艺术张力。

众所周知,学习唢呐的最高境界是吹出《百鸟朝凤》,这也是农民们最为崇尚的一点。但是《百鸟朝凤》并不是随便吹给一个逝去的人的,焦三师傅有他自己的艺术准则。即使在逝者儿子的诚恳请求下,焦三师傅也没有给金庄去世的查老村长吹《百鸟朝凤》的曲子,他认为“这不是钱的问题”;相反在火村的窦老村长去世后,他却主动为其吹起了《百鸟朝凤》,因为焦三师傅铭记着窦老村长曾带领着全村人打鬼子,在修水利时又压断了肋骨这些重大的个人历史事件——他们构成了一个农民屹立在乡人心目中的坚实柱石,这些都是作为农民的焦三师傅所崇尚的朴素人格。这反映着焦三师傅做人的原则,也反映着他作为一位唢呐艺人的艺术原则。他用自己的人格标准在维护着唢呐艺人的职业尊严。
焦三师傅是发自内心的热爱自己作为唢呐艺人这一卑微而不可或缺的职业的。在他的徒弟游天鸣第一次出师后回来看望他的时候,师徒二人在酒酣饭饱之后,焦三师傅拿出他的师傅传给他的唢呐,为徒弟吹起了唢呐,画面中他全身陶醉于唢呐声中,直至醉倒在地,这一幕令人感动而难忘。焦三师傅常说的一句话是:唢呐不是吹给别人听的,是吹给自己听的。他的陶醉印证了他的艺术理念。支撑师傅焦三人生信念的是,无双镇不能没有唢呐,黄河岸边不能没有唢呐。他教导自己的徒弟吹好一曲唢呐的最高境界是能吹到人的骨头缝里去。关于这一点,从站在焦家院子里那么多观看他们师徒吹唢呐的男女老少那种如痴如醉沉浸其中的沉思中就可以得到完全的说明。焦三师傅的唢呐声确实让他们思考人生,思考命运,思考未来。
然而,人们对唢呐艺人这一职业还是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偏见。面对在河边吸水的游天鸣,村人们由此生出的偏见是:“剃头的,唱戏的,呜哩哇啦送葬的。”这些行业,是任何人一生都无法离开的,可是却又是被许多人所看不起的。这种存在的悖论也就注定了唢呐艺人低贱的社会地位和尴尬的艺术处境。
然而,师傅焦三作为唢呐艺人毕竟还是拥有受人尊敬的社会地位,但是到了徒弟游天鸣开始执掌游家班时,其社会地位就开始每况愈下了。游家班第一次出师参加游天鸣的同学婚礼时,在其同辈人眼里,已经不需要什么被年老人认为必须的“接师礼”了,婚礼上的唢呐也就是那么“意思”一下而已,是为了满足其祖辈的人生缺憾。虽然唢呐艺人们一时得到了金钱与香烟的丰厚馈赠,但与其说是对他们这一古老的职业的尊重还不如说是对其极大的挖苦。对于年轻一代人来说,他们可以利用自己手中的铜臭对于唢呐艺人颐指气使,在那一时刻,唢呐艺人们是没有什么尊严可言的。事实上,唢呐艺人们的收入以后是越来越少了。
而更为致命的是,许多乡人已经不需要唢呐艺人了。在一位老人的寿礼上,传统古朴的游家班和时尚性感的西洋乐队的比拼,直到最后和一群社会上的混混的撕打,作为民族传统文化象征的唢呐,在外来时尚文化象征的鼓号面前,电影画面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最终,当游家班的那套乐器,特别是那杆祖传的唢呐被踩在一群愚昧而野蛮之人脚下时,唢呐艺人们的尊严已丧失殆尽,那无疑令这群贫困的唢呐艺人们元气大伤。对于师傅焦三来说,它则是致命的精神打击。

《百鸟朝凤》这首唢呐曲虽然只有6分40秒,但它既是一曲唱给传统文化的记忆挽歌,更是一曲唱给坚守艺术、文化和理想的人的热烈赞歌!

一个残酷的现实是唢呐艺人靠吹唢呐根本养活不了自己。所以,当好不容易有人邀请游家班出场时,已经今非昔比,凑不齐一队完整的人马了。作为师傅的焦三只有放下了自己作为师长的尊严去寻找自己的那些已经分崩离析的徒弟,但是最终他并没有挽留下决心外出打工的二徒弟。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师傅焦三已经难以靠自己的威严留住二徒弟了。电影画面中,屋子里二徒弟卧病在床的母亲的无奈正显示了其左右为难的人生处境。最后师傅焦三只有自己亲自上阵来强撑这门古老的艺术了,也许是他坚强的艺术信念最终感染了周围的人,连在失望中变得对衰微的唢呐不屑一顾的游本剩——他也曾在这种衰微中迷失了自己——后来也加入了他们的演出。但是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师傅焦三是拼尽了自己所有的力量参加这次演奏的,最后他的鲜血从唢呐里吐出来了,“百鸟朝凤”的曲子成为了这门古老艺术的一次天鹅绝唱。
为了维系这一门古老的艺术,吹了一辈子唢呐的师傅焦三最后病倒了,他将自己的生命献给了这门古老的艺术,但这门古老的艺术却挽救不了他。重病在身的他拿出卖牛的钱,剧情发展到这里,让人产生震撼力量的是,他不是为了给自己治病——他比喻说自己是大雨救不活的即将旱死的麦苗,而是为了给他的徒弟们置办一套新唢呐。这象征着他对这门衰微的艺术所抱有的顽强的信念。所以当徒弟游天鸣用卖牛的钱为他买了一双鞋时,他才那么大发雷霆。这一情节具有一种感人的艺术张力,具有完全打动人心的力量。
山重水复真无路,柳岸花明无一村。就在焦三师傅病入膏肓,这门古老的艺术陷入绝境的时候,县上文化局的傅局长来请游家班的唢呐进行一场演出,这似乎让人看到了师傅焦三和唢呐艺术生存下来的一线希望。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位傅局长竟然没有去看望里屋里生命已经奄奄一息的焦三师傅——从情感上来说,这是令人难以接受的,他似乎更在乎自己官位的正副之分。
徒弟游天鸣答应了师傅一定要去参加这场唢呐演奏的请求。为了兑现这一承诺,他踏上了去古城西安的列车,去召唤他那些外出打工的师兄弟们。然而,令他失望的是,他的师兄弟们谁也不愿意回去。尽管他的二师兄出来打工时被电锯锯掉了一个手指,也不愿回到黄河岸边去吹唢呐,甚至他的二师兄蓝玉也挽留他和自己一起在古建筑队承包工程挣钱。电影画面中,在古城汹涌的物质欲望的洪流中,在古老的西安城墙上,一个唢呐艺人吹着熟悉的唢呐曲,靠着游人的施舍度日。这似乎成了唢呐艺人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的又一个缩影和隐喻。这个影像,也在啮噬和考验着给师傅做过承诺的游天鸣。记得在十多年前,我就曾在西安看见过一位唢呐艺人靠走进街边的店铺吹唢呐乞讨,那一幕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但是,游家班的班主游天鸣还是回到了黄河岸边,可是师傅已经去世了!发誓将唢呐这门古老的艺术传承下去的游天鸣站在师傅的坟前,吹着悲哀的唢呐曲。师傅焦三的影像渐行渐远——这象征着他的时代的结束。一个随之而来的重大问题是,唢呐还会迎来自己的新生吗?在孤独中坚守的游天鸣未来的人生命运会怎么样?关于这些,电影并没有告诉观众,但却留给关心唢呐这门古老艺术的观众一个深深的思考。也许,这正是这一部真正打动人心的电影的意义之所在。

 
陈红星,笔名秦直道,新疆奎屯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在《文艺报》《文学自由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等报刊杂志发表文学作品百余篇。出版有散文集《一棵树给人的荣耀》,学术研究专著《独开水道也风流——陈忠实文学思想探微》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