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感控plus运营团队 董宏亮 编辑:高少卉 导 读: 几乎所有的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这个名词已不再陌生,虽然这个词以前最常被称“并发症”,但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感染曾经作为各种疾病最常见的并发症虽然经常发生,但医院感染代表的并发症是可以预防的,换句话来说虽然医院感染经常发生,但基本都是可以通过各种感控措施的执行而被预防的。 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最常见的病原体是多重耐药菌,而多重耐药菌每天都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被检出,几乎没有一所三级医院可以声称今天本院无多重耐药菌检出。“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几乎所有的多重耐药菌都是由抗菌药物诱导产生的,因此某个医院抗生素种类越多,使用量越多,那么毫无疑问这个医院的多重耐药菌无论从数量还是耐药性上都是越强大的(哈佛医学院细菌耐药诱导实验下面这个视频)。 哈佛医学院丨细菌从敏感到耐药仅需11天感控部门最重要的工作内容就是与这些多重耐药菌进行“斗争”,然而很遗憾,即便知己知彼,我们仍不是这些多重耐药菌的对手,我们天天用各种类型各种强大的抗生素来训练细菌使其耐药性更强大,而我们对抗这些细菌的方式(各种感染防控措施诸如手卫生、环境清洁消毒、隔离)却各种被打折扣,由于各种客观或主观的原因,不知道什么时候,细菌将完胜我们,相信指日可待,因为临床上对所有抗生素均耐药的细菌我们也是司空见惯了。 笔者在各种培训班上授课时每次都会说一句话,细菌不长翅膀不长腿,它怎么能从一个患者身上到另外一个患者身上产生交叉感染,而这种交叉感染就是典型的医院感染。怎么发生的?到现在几乎所有医务人员都会明白,手是最重要的桥梁,没有之一。从老祖宗最朴素的“病人口入”到儿时的“饭前便后要洗手”母亲的教育,再到上大学时在课堂上学到的大多数疾病传播的“粪口途径”,到伊格纳兹·塞麦尔维斯(手卫生之父)关于产褥热的研究,所有的所有都将疾病的传播指向了“手”。而也有研究证明一次手的污染可以造成19个接触点的污染(点击查看→1次手卫生,可避免19个地方的污染,降低20~30%的医院感染),这些接触点完全可以是其他患者的皮肤、伤口等地。 是的,有人会说,手上可以有很多细菌,但也可能是正常人体的定居菌或暂居菌,很正常啊,至于有多少多重耐药菌好像也没听说过。这个问题很有水平,但今天可以有答案了。 首先,发生医院感染的病原体也可以是定居菌或暂居菌,不是说所有的医院感染都必需是多重耐药菌,只要是细菌都可以造成感染的发生。过见药敏报告单的老师们一定也清楚,阳性报告中的病原体并不都是多重耐药菌。 其次,现在临床检出的多重耐药菌很大部分是医院感染,这些多重耐药菌有多少来自医务人员的手?最近一篇meta分析的汇集59篇研究中的6840次的医务人员手部细菌培养(完全可以算是大数据分析了),常见多重耐药菌如MRSA、铜绿假单胞、鲍曼、VRE的检出率分别为4.26%、4.59%、6.18%和9.03%,同时也有艰难梭菌的检出,如此高的定植率还是令人担忧的。 综上,医务人员的手是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及医院感染的发生的重要传播媒介,那么做好手卫生,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无疑是预防交叉感染和多重耐药菌传播的最重要的措施,这谁都知道,但很难提高这也是谁都知道的,原因呢?繁忙的工作及医护人员数量偏低无疑是最大原因,面对巨大的诊疗量不增加医护人员而要求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就是耍流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好几十患者需要处理的情况下去手卫生无疑是浪费时间的形式主义,一亩地一头牛去耕,牛可以高质量的耕好每一寸土地,现在十亩地还是一头牛,牛不累死都不错了还谈什么整齐和质量。悲催的是有些牛已经累死了….. 参考文献: Montoya A,Schildhouse R, Goyal A, et al.How often are health care personnel handscolonized with multidrug- resistant organism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meta-analysis.Am J Infect Control. 2019 Jun;47(6):693-703.
|
|